第100頁
電子竊聽可分為有線竊聽和無線竊聽兩種。由於有線竊聽效果好,可以長期使用,因此一些國家的情報機關常利用為外國修建或改建大使館的機會,把竊聽系統埋設在建築物內,用來對使館工作人員進行竊聽。無線竊聽的優點是,不需要專門敷設傳輸導線,設置的機動性大;體積小,重量輕,隱蔽性好,所以,使用範圍比有線竊聽更廣。據說德國生產的一種微型無線竊聽器重量只有6 克,用一節1.5 伏的鈕扣電池,可連續工作
12 小時。由於體積小,外面包上膠泥,可以用汽槍把它射到竊聽對象的窗外,使其牢固地附著在牆上,把竊聽到的談話聲用無線電波發送到百米以外。現代的無線竊聽器,通常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條件,採用不同的偽裝形式。有的借修理門窗之機,把無線竊聽器埋藏在門框和窗框裡,有的預先安放在桌、椅、凳、床的腿里,有的隱蔽地放置在檯燈座里、檯曆架內、暖水瓶上、衣帽架上及其他室內器皿內。據說駐布加勒斯特的美國大使,腳上穿的一雙皮鞋的後跟里,竟也被偷偷地裝進了竊聽器。無線竊聽器還可臨時設置。例如,當對咖啡館內的某個顧客偷聽時,可委託服務員向該顧客遞送一個裝有竊聽器的調料架或菸灰缸。當對正在海灘或公園的草坪上交談的人偷聽時,可設法把藏有無線竊聽器的石塊之類的小東西丟到他們附近。只要你被間諜人員盯上,那麼,無論你在汽車裡還是在火車上,是在親友家中作客,還是上飯館,逛公園,都很難逃過竊聽。據說,基辛格任美國國務卿訪蘇時,曾告誡隨行人員:“要設想所有房間都安裝了電子監視設備,一切談話都會受到竊聽。”1955 年9 月,西德總理阿登納訪蘇時,竟然拒絕在蘇方為其準備的賓館下榻,而堅持住在從聯邦德國帶來的火車上。因為這些車廂裝有反竊聽器。
④套問。是刺探情報的重要方法。當然,從知情人口中套出情報需要很高的藝術。首先是善於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如果對方對你存有戒心,就會守口如瓶,因此通常應隱蔽自己的身份。其次應善於隱藏談話的目的,為此,要裝出對刺探對象漫不經心的樣子,以免對方發現自己真正關心的事情。當達到談話目的時,不要喜形於色。其三,要讓對方自覺自愿他說出你想知道的事情,不能有明顯的誘導性提問。最後,不能使對方察覺自己無意中泄露了秘密。否則,對方可能會採取亡羊補牢的措施,降低你所刺深到的情報的價值。
套問情報,常常是在友好的交流、融洽的宴會、優雅的舞會等交際中悄然進行的。在這些場合,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喜氣融融的談笑風生,往往把窺探對方秘密、套問對方情報的動機遮掩得一絲不露。套問,只能在交談中間或進行。如果抓住一個話題不放,甚至追問下去,就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因此,套問多用於證實某一情報或補充某一情報,達到目的即轉移話題,不宜用套問的方法獲取整套情報。
竊取。派遣間諜盜竊秘密情報的載體(文件與實物)也是獲取情報的重要手法。這種手法古已有之,但到了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情報手段的日益先進,對這種做法的重視程度大不如前。後來人們發現,利用技術手段獲取情報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國情報界人士認為,最理想的情報是敵方的文件,因為文件記載著敵人一個時期的計劃和細節,有時竊得敵方一份文件,就能獲得很多秘密情報。由於通過純粹的技術手段從敵人的保險柜中竊取文件很難,所以,使用間諜偷竊敵方文件的做法又被日益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間諜偷竊重要文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大戰爆發前夕的1936年夏天,日本間諜成功地偷拍了英國駐大坂領事館保險柜中的密碼本和密碼錶,這些都是英國政府各部之間、軍隊之間使用的絕密密碼。1937 年,他們又偷拍了美國駐神戶領事館文件櫃中的絕密資料。這些資料的獲得,使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很大優勢。
1943 年,德國間諜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成功地從英國大使館的保險柜中竊得大量有關盟軍的秘密情報。法國間諜甚至在大白天竊走了德國大西洋
防線的部署圖。當時,負責大西洋防線防禦工事構築的一家承包軍事工程的企業,貼出告示,準備整修公司的辦公室。法國間諜迪歇乘機應聘。迪歇來到工程負責人辦公室以後,發現辦公桌上放著幾張曬制的圖紙,最上面一張是諾曼第沿海從港口到瑟堡一帶的地圖,上面印有“特別施工計劃”、“絕密”字樣。工程負責人把有關事項談妥以後,便離開辦公室去參加一個會議,把迪歇留在房子裡做準備工作。迪歇走近辦公桌看地圖時,一眼就看到“最優先重點工程”幾個字。他立即就明白了,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大西洋防線部署圖。他小心地捲起其中一張,藏到辦公室牆上一塊兩英尺見方的鏡子後面。幾天後,迪歇來到這間辦公室裱糊牆壁。快下班的時候,他取出藏在鏡子後面的地圖,和剩餘的幾張糊牆紙卷在一起,夾在腋下,帶上他的工具,大模大樣地通過崗哨出了大門。
迪歇竊密成功,多少有些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進入戒備森嚴的要害部門竊密是十分困難的,必須經過認真準備和訓練。叛逃到美國的原蘇聯間諜,克格勃少校尤里·伊凡諾維奇·諾先科曾披露過竊取瑞典大使館秘密文件的經過。
12 小時。由於體積小,外面包上膠泥,可以用汽槍把它射到竊聽對象的窗外,使其牢固地附著在牆上,把竊聽到的談話聲用無線電波發送到百米以外。現代的無線竊聽器,通常根據不同的使用要求和使用條件,採用不同的偽裝形式。有的借修理門窗之機,把無線竊聽器埋藏在門框和窗框裡,有的預先安放在桌、椅、凳、床的腿里,有的隱蔽地放置在檯燈座里、檯曆架內、暖水瓶上、衣帽架上及其他室內器皿內。據說駐布加勒斯特的美國大使,腳上穿的一雙皮鞋的後跟里,竟也被偷偷地裝進了竊聽器。無線竊聽器還可臨時設置。例如,當對咖啡館內的某個顧客偷聽時,可委託服務員向該顧客遞送一個裝有竊聽器的調料架或菸灰缸。當對正在海灘或公園的草坪上交談的人偷聽時,可設法把藏有無線竊聽器的石塊之類的小東西丟到他們附近。只要你被間諜人員盯上,那麼,無論你在汽車裡還是在火車上,是在親友家中作客,還是上飯館,逛公園,都很難逃過竊聽。據說,基辛格任美國國務卿訪蘇時,曾告誡隨行人員:“要設想所有房間都安裝了電子監視設備,一切談話都會受到竊聽。”1955 年9 月,西德總理阿登納訪蘇時,竟然拒絕在蘇方為其準備的賓館下榻,而堅持住在從聯邦德國帶來的火車上。因為這些車廂裝有反竊聽器。
④套問。是刺探情報的重要方法。當然,從知情人口中套出情報需要很高的藝術。首先是善於消除對方的戒備心理。如果對方對你存有戒心,就會守口如瓶,因此通常應隱蔽自己的身份。其次應善於隱藏談話的目的,為此,要裝出對刺探對象漫不經心的樣子,以免對方發現自己真正關心的事情。當達到談話目的時,不要喜形於色。其三,要讓對方自覺自愿他說出你想知道的事情,不能有明顯的誘導性提問。最後,不能使對方察覺自己無意中泄露了秘密。否則,對方可能會採取亡羊補牢的措施,降低你所刺深到的情報的價值。
套問情報,常常是在友好的交流、融洽的宴會、優雅的舞會等交際中悄然進行的。在這些場合,冠冕堂皇的外交辭令,喜氣融融的談笑風生,往往把窺探對方秘密、套問對方情報的動機遮掩得一絲不露。套問,只能在交談中間或進行。如果抓住一個話題不放,甚至追問下去,就會引起對方的懷疑。因此,套問多用於證實某一情報或補充某一情報,達到目的即轉移話題,不宜用套問的方法獲取整套情報。
竊取。派遣間諜盜竊秘密情報的載體(文件與實物)也是獲取情報的重要手法。這種手法古已有之,但到了近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情報手段的日益先進,對這種做法的重視程度大不如前。後來人們發現,利用技術手段獲取情報有一定的局限性。外國情報界人士認為,最理想的情報是敵方的文件,因為文件記載著敵人一個時期的計劃和細節,有時竊得敵方一份文件,就能獲得很多秘密情報。由於通過純粹的技術手段從敵人的保險柜中竊取文件很難,所以,使用間諜偷竊敵方文件的做法又被日益重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間諜偷竊重要文件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大戰爆發前夕的1936年夏天,日本間諜成功地偷拍了英國駐大坂領事館保險柜中的密碼本和密碼錶,這些都是英國政府各部之間、軍隊之間使用的絕密密碼。1937 年,他們又偷拍了美國駐神戶領事館文件櫃中的絕密資料。這些資料的獲得,使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取得了很大優勢。
1943 年,德國間諜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成功地從英國大使館的保險柜中竊得大量有關盟軍的秘密情報。法國間諜甚至在大白天竊走了德國大西洋
防線的部署圖。當時,負責大西洋防線防禦工事構築的一家承包軍事工程的企業,貼出告示,準備整修公司的辦公室。法國間諜迪歇乘機應聘。迪歇來到工程負責人辦公室以後,發現辦公桌上放著幾張曬制的圖紙,最上面一張是諾曼第沿海從港口到瑟堡一帶的地圖,上面印有“特別施工計劃”、“絕密”字樣。工程負責人把有關事項談妥以後,便離開辦公室去參加一個會議,把迪歇留在房子裡做準備工作。迪歇走近辦公桌看地圖時,一眼就看到“最優先重點工程”幾個字。他立即就明白了,這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大西洋防線部署圖。他小心地捲起其中一張,藏到辦公室牆上一塊兩英尺見方的鏡子後面。幾天後,迪歇來到這間辦公室裱糊牆壁。快下班的時候,他取出藏在鏡子後面的地圖,和剩餘的幾張糊牆紙卷在一起,夾在腋下,帶上他的工具,大模大樣地通過崗哨出了大門。
迪歇竊密成功,多少有些偶然。在大多數情況下,進入戒備森嚴的要害部門竊密是十分困難的,必須經過認真準備和訓練。叛逃到美國的原蘇聯間諜,克格勃少校尤里·伊凡諾維奇·諾先科曾披露過竊取瑞典大使館秘密文件的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