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忽聞女使來報,邵宰執來了。

  這樣沒有下拜貼就忽然到了的做法,讓人一點準備都沒有,其實是很不禮貌的。可對方是宰執,除了皇帝以外他最大,泰王雖說是王爺,可真正的職權才是個三品官。總不好抱怨上峰沒有規矩,對方也確實不需要規矩。好比皇上來你家,需要先下拜貼嗎?不需要。

  說這麼多,就是為了解釋,當邵宰執被引進來的時候,泰王都來不及拆完他鬍子上的彩色繩子。最重要的是,他看上去沒有半點病氣。

  但在最近連續幾日的朝會上,這老爺子除了第一天出現了一下,其他時間都是請了病假的。

  後面幾日,其他宗室也有樣學樣,來參加的人數逐級遞減,根本指望不上。

  “咳咳咳。”邵宰執一進來,泰王就瞬間開始咳嗽了,好像要把肺咳出來的那種,哪怕打扮稍顯另類,卻絲毫不影響他看上去好像真的病的很重。

  “行了,別裝了,”邵宰執與泰王雖然不曾有過交集,但畢竟是同一個時代成長起來的人,還一同在太祖的兵營里摸爬滾打,見識過才十幾歲的大長公主第一次紅妝換武裝的出征,哪怕只算後來每日在朝堂上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次數,都已經比一般人要多很多了。對彼此的性格還算了解。至少泰王知道邵宰執是個爸寶,而邵宰執很清楚泰王是個戲精。

  所以,不管邵宰執怎麼說,泰王該咳的還是會咳,敬業到不可思議:“不知道宰執為何事而來?”

  “你心知肚明。”

  “我不知啊。”

  兩大老狐狸的巔峰對決,不管什麼樣,其實都是他們的保護色,心裡的算盤打的噼啪響。幾句往來,就摸清楚了對方的打算,也表達夠了自己的立場。

  泰王雖然沒表態,但肯定是支持泰山封禪的,畢竟神宗是自家人,哪怕自家人再胡鬧,那也是自家人!說不清這到底是泰王的意思,還是整個宗室的立場,又或者是遠在其他地方的鎮國大長公主的授意。

  邵宰執則是十分動搖,他恪守規矩,不是因為他真是多麼守規矩的人,而是那能最快的幫助他在整個官僚集團內部站穩腳跟。這天下畢竟姓聞,已經不需要再有一個精滑如鬼的邵相了。

  所以他來找泰王,只是想求一個保證,神宗真的只是想傳位給文帝的兒子,而不是有別的打算。

  “是邵叔讓你來的吧?”泰王一眼就看穿了邵宰執極力想要掩蓋的東西。

  “你不也是官家的說客嗎?!”有些人當說客會主動出擊,而有些人則有本事讓人自己送上門來。

  兩個被戳破心事、滿臉皺紋的老爺子怒瞪了彼此許久,最終瞪著瞪著,卻莫名其妙的就笑了出來,好像瞬間回到了那個他們還沒有得到天下的年紀。一個被自家爹勸著要盡心輔佐第一次打仗的聞天小娘子,一個也被暗示來勸說對方不要搞事情。

  “怎麼就又撞上了你呢?”兩人同時出聲嘆息。

  “這些年你過的好嗎?”邵宰執主動讓了一步。

  “只要你別總登門,我會過的更好。”泰王老爺子含蓄的暗示。

  邵宰執一頓,難得想要為這個年少時期的同事說些什麼:“有些話我不該說……”

  “那就別說!”

  “……可我想說,真的不會不甘心嗎?”君有鴻鵠之志,卻自圈為雀,一輩子為他人鋪橋修路,為他人的子孫後代耗氣費神。

  泰王老爺子一副耳背又犯了的樣子,拒絕回答邵宰執的問題。

  選擇性的耳背就是這麼便利。

  邵宰執也倔強的與他看了許久,始終得不到回答,這才覺得沒趣的準備起身離開。他們也許本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成為最交心的知己,可惜,那只是本可以。

  直至邵宰執快要離開門口,才忽然聽到背後傳來一句: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你非我,焉知我之樂?

  若沒有泰王,宗室不會是今日的宗室,神宗不會是今日的神宗。昔西晉兩代而亡,外族入侵,八王之亂,天下苦之又苦。今大啟亦然,卻眾志成城,只為來日復國!

  哪怕沒人知道讓百姓少受了一遍自己人之苦的人是泰王,泰王也能多高興的吃下兩碗飯。

  而且……

  “我的丫頭將來能得帝姬之尊,但這不是阿爹許給我的。”

  是每一任登基的皇帝。從仁宗到神宗,都是私下裡悄悄說的,不是施恩,而是愧疚。他們不會對別人提起自己補償了什麼,因為不想讓人覺得泰王這是在圖皇室什麼,但就是因為這份幾代人奇怪的不通氣的默契而顯得更加難能可貴。大啟沒有多少女眷,能夠比照的例子就是今日的鎮國大長公主。這許的諾有多重,自可而知。泰王很知足,哪怕沒有這些他也會去做他想做的,但能如此被惦記,終歸會更加開心一些。

  誰說那是他人子孫呢?他們不也和他是一家人嗎?

  邵宰執突然覺得,也許他也耳背了。

  所以他聽不到泰王抱著他的小孫女,開心的哄著說:“翁翁不是故意弄掉繩繩的,不生氣啊,日後咱們可是要當帝姬的,帝姬懂嗎?要大度。”

  作者有話要說:  *宋代爵位很多都是終身爵,身死除爵,不世襲。封功臣,但不蔭子孫。文中參考的也是這種,紹老國公自己是國公爺,但他的兒子紹相就是個白身,什麼都得靠自己奮鬥。

  *宋朝其實已經有點君主立憲的意思了,當然,宋代的皇帝權利還是很大的,並沒有真正被架空,不過一般出事了,都是宰相引咎辭職,就類似於現代的英國,鐵打的女王流水的首相。

  *台諫制度能很好的制衡相權,宋代最著名的宰相和御史斗的例子,就是王安石變法了,王安石大大為相,司馬光同學為御史中丞,兩人斗的不可開交。變法派和保守派幾近你死我活,最後炮灰的是……我國著名美食家,蘇大才子。蘇大大因為一句牢騷,引發了烏台詩案,也不知道怎麼搞的,他神奇的把兩邊都給得罪了,當然,為他求情的也很多,於是……就貶官啦。蘇軾:???

  第46章 第四十六份產業:

  邵宰執從泰王家一離開,房朝辭就對謝介報告了他大概很快就不用再繼續上朝的喜訊。

  “怎麼講?”謝介不懂。

  “你覺得邵相公為什麼不同意讓官家泰山封禪?”

  “因為他覺得我小舅沒什麼功績啊。”謝介一臉“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理由嗎”的看著房朝辭,嚴重懷疑他得了失憶症,“全天下誰不知道邵宰執是個多麼克己復禮的人?我從小就不愛去邵國公府,他要負全責。”

  “但是大家都知道官家沒什麼大作為啊。”房朝辭扶額,提醒道。他單知道謝介直線思維,沒想到謝介真的可以這樣直接的理解表面意思。

  “所以?”

  “還是有一些人想要讓官家去泰山封禪,為的不是官家的功績夠不夠,而是坐實皇子殿下的身份。”房朝辭一點點引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