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謝介這點還是知道的,於是一個簡單的邏輯誕生了……:“邵宰執不想念兒登基?!”

  謝介當即就怒了,他拍桌而起,簡直恨不能這就衝到邵府和邵宰執拼命。他憑什麼不讓他表哥的兒子登基?他又憑什麼阻攔他小舅那顆迫切想要退位的心?

  “不是不想,”房朝辭趕忙攔下謝介,說不上來是真的怕謝介衝出去,還是想多抱一會兒謝介,但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房朝辭攔腰抱住了謝介不撒手,然後快速解釋,“這天底下又有幾個真正盼著大啟好的會不想皇子繼承大統?但邵宰執想的更多些。”

  迫切想砸實念兒的身份,是怕神宗反悔。

  不想砸實念兒的身份,其實也是怕神宗反悔。

  “他想給文帝之子多留一條後路。”

  若神宗反悔,念兒只是一個普通皇子和是泰山封禪後的皇儲,給神宗的威脅還是不一樣的。前者,神宗可以放心的養廢他,但至少人還活著。後者必死無疑。了,只要神宗還在位,但凡他有一點私心想讓自己的兒子登基,那他必然會想盡辦法除掉皇儲。

  念兒的處境根本不能深想。

  大家都在為念兒好,只不過想的有點多。而且,這個好更多的也是從己身出發。前者需要文帝之子當一面大旗,後者只想文帝能留個後。

  “可我小舅沒有想過要害念兒啊。”謝介被他的家人保護的實在是太好了,哪怕知道一些世界險惡,也還是有著抹不去的天真,好比他真的相信有人會相信神宗。

  但這些在官場上摸爬滾打多年,見慣了利益相爭、黨同伐異的老油條們,卻不會相信神宗能對權利一點都不動心。

  邵老國公很了解自家兒子,知道勸服他最好的辦法不是強硬的命他聽話,而是讓他自己去感受,心服口服。順便也是想讓自家兒子能夠明白,人之初,性本惡,也能性本善。

  泰王便是能夠給予邵宰執最好感受的那個人。皇室這邊也早已經授意過了泰王當這個說客。

  “舅姥爺?”謝介更懵逼了,這裡有他舅姥爺什麼事?他舅姥爺不就是個嚴肅約束宗室,有點耳背,還經常稱病不上朝,身體不好的老爺子嗎?

  房朝辭仔細想過,要不要這麼早告訴謝介這些事情,後來決定還是要說,因為現在的世道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當讓謝介安逸活下去的溫室。多知道一些,也好有多活下去的資本,別被人賣了,還在給人數錢。

  “你知道晉朝的八王之亂嗎?”

  “……呃,我可以知道。”謝介回答的磕磕絆絆,要是只問他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他當然是知道的,他還聽過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的典故呢。他娘對他和他小舅最低的底線,就是希望他倆別鬧出個何不食肉糜的笑話。至於八王之亂有哪八王,具體的戰爭過程,起因經過結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房朝辭簡單的說了一下這段。西晉也被“鄰居”垂涎,但真正導致西晉只經歷了兩代皇帝就滅亡的,還是八個王爺作亂。

  皇帝太傻,而王爺過強,打來打去,打出個滅國的結局。

  世家東渡,成立了東晉,一輩子的願望都是想要奪回失去的領土,可惜北伐夢斷,東晉只是東晉。

  太祖建國時,吸取了歷朝歷代的歷史教訓,想要把所有滅國的因素都掐滅在搖籃里。他自己是武將起兵,所以對武人多有防備,生怕再出一個他。又聽說晉朝是宗室作亂,就不斷的壓制、削弱宗室的權利,甚至是乾脆剝奪了宗室成長的溫床。

  但這種壓抑,很顯然是不太可能因為一些規章制度就能夠隨隨便便成功的,至少會有宗室覺得心有不甘。

  同為太祖、太宗的子孫後代,憑什麼有人能當皇帝,而其他人只能被圈養?

  “可宗室沒有人這麼想啊!”謝介不得不打斷了房朝辭,覺得他有這個想法已經足夠可怕,他們家的人才不是這樣呢。謝介可以相信宗室兔們抱怨幹活太累,卻絕對不相信還有人願意去累死累活。

  “對啊,這就是問題所在,宗室為什麼沒有人這麼想過呢?”

  “呃……”謝介卡主了,仔細回憶一下,好像是這樣啊,他們生來就被如此教育,從未有過什麼不甘心,甚至覺得誰當皇帝誰傻逼。有錢吃喝享樂,不比每天起早貪黑關心國家大事要好?但是,也不是誰生來就沒有雄心壯志的,哪怕真的有,也不可能會這麼密集的發生在一個家族裡。

  除非是一開始就有人在刻意引導,稍有苗頭就直接掐死。

  “泰王扮演的就是這個角色。”房朝辭這話幾乎可以說是顛覆了謝介的人生觀,“當然,沒有他,太祖也會鐵了心這麼做。”

  只不過宗室里大部分的人大概就不會有如今的快樂了。

  謝介沒聽懂房朝辭的潛台詞,還在持續懵逼中,他舅姥爺?有沒有搞錯?那個舅姥爺?

  “當你們形成一種習慣之後,哪怕他百年了,也不用再擔心會有威脅。”

  “可,可如果舅姥爺這麼做,也包括了他兒女在裡面啊。”連謝介都不太相信,真的有人會這麼、這麼做。他是說,泰王圖什麼呢?這種事情,肯定是不會有名的,說不定還會在族內留下千古罵名;也肯定不會有利,甚至基本是在坑自己的兒子,去成全別人的兒子。

  這也是邵宰執最後試探泰王的問題,你真的就一點都沒有不甘心嗎?

  泰王還真就沒有不甘心。

  當然,他也是有所圖的,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不想讓家裡的子孫後代被權臣利用,讓天下蒼生因為聞家子孫的一己之私而被動帶來更多的苦難。

  百姓真的太苦了,要和天斗,要和地斗,還要和民族入侵斗,如果他們一輩子供養的上層再繼續斗下去,那他們真的就沒有辦法活了。

  還是以西晉為例,死在自己人手裡的數字比死在外族人手裡的還要多。百姓要經歷好幾遍戰爭的折磨,來自外族的就什麼也不說了,立場不同,也不好說誰對誰錯,但來自自己人施加的磨難呢?那簡直不能更冤枉。

  太祖希望的是一個人人能夠開開心心的世界,從大啟全方面增加的娛樂活動就能看出來。

  剛巧,泰王也是這麼想的。

  不管別人信不信,他為的都是能夠儘量減少百姓受苦的可能,至少是不讓百姓受苦的原因是因為他的同族之人在造孽。

  泰王做的很盡責,卻也做的太盡責了,導致了四個皇帝一死,連勉強扒拉出一個有能力的暫代皇帝都不行。

  每一任聞家的皇帝只有在上任之後,才會知道泰王做了什麼。他們一開始肯定都是震驚的,隨後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因為這幾乎是犧牲了全族的前程,來成全皇帝一個人。沒有一個人在知道真相時能夠心安理得,因為他們也被教導的很好,他們總想要做些什麼。

  不是利益交換,他們也交換不起這麼大的情。

  他們只是想要做些什麼。

  謝介這一刻好像終於明白了他表哥在登基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為什麼忽然像是變了一個人,始終充滿了使命感與責任感,鬥志昂揚到像打了雞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