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爾特講述了在第75轄區內肆虐的腐敗情況,當然這立刻使馬爾維回想起第13分局內猖獗的腐敗,以及克諾里高級警監是如何說服他做臥底的。馬爾維回憶起行動取得的巨大成功,以及之後所有的痛苦和自毀經歷。他決定不跟史蒂文提任何細節問題,只告訴他說大多數警察不贊成他的臥底行動,因為這會導致那麼多警察被捕和拘禁。他解釋說對多數警察而言,那些13分局的警察是否腐敗並不重要。警局的文化以及多數警察的心理認為警察不會像罪犯一樣對待警察,採取包括電子監聽等秘密偵察行為來搜集對付他們的證據。多數警員相信這是聯邦偵探或內務處的事情,而聯邦人員對警察腐敗不感興趣或者內務處就是個笑柄這些則無所謂。

  真正讓馬爾維激動的是史蒂文跟他描述的計劃,讓正直的警察對惡棍警察進行調查,然後實行逮捕。最終,由內務處之外的警察來逮捕恰巧是警察身份的腐敗分子將變得合情合理。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讓訓練有素並且具有奉獻精神的警察來清理他們自己的混亂局面。

  “史蒂文,”他激昂地說,“你不能讓這次機會溜走。普萊斯勒和其他的頭兒在你身上看到真正的領導潛質,你能夠讓其他警察信服,追隨你。我們的部門很長時間以來,一直受到一種錯誤觀念的影響,即告密是錯誤的。讓警察們相信這是徹底剷除腐敗的唯一方法,我是個最不合適的人。但是這次完全不一樣。你應該大膽嘗試一下。”

  馬爾維認為,告訴史蒂文他是如何墮落到被忘卻的邊緣以及他如何在內務處終結職業生涯這整個的經歷沒有多少意義。很快他就會發現隱瞞這一切是個令他深感懊悔的錯誤。

  

  “好的,高級警監,”霍爾特說,“讓我們行動吧。”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史蒂文和摩爾建議的七名年輕警察逐個會面,他們也是他的最佳人選。大多數人也提出了霍爾特曾追問普萊斯勒的相同問題:正直的警察對這樣的行動會怎麼看?這更難回答,因為這些警員中無人具有霍爾特的動機——發生在英雄舅舅羅伯特身上的事情令他感到憤怒和痛苦。他向普萊斯勒高級警監報告說有五名警員願意加入、隨時準備行動。

  

  在大多數星期五晚上,準確地說是夜間11點,“布希終點站匪幫”會聚在一起分獎金——他們是這麼稱呼的。一般的慣例是匪幫中的每個人早些時候和各販毒團伙的成員見面,從他們手裡接過裝著多則2,500美元、少則1,000美元的袋子。他們的老大,一名警司,會安排和兩個販毒團伙中的人員見面,其餘六名匪幫成員會和剩下六個販毒團伙中的成員各自碰頭。取錢任務是輪換進行的,由抽籤決定。這樣可以保證他們的老大能分到大頭,畢竟他是級別最高的小偷。周四下午,警司抽到了多明戈·桑切斯(一個拉丁裔團伙的頭目)和休·戴維斯(一個黑人團伙的頭目)。

  七號樓是布希終點站里最後一幢大樓。七號樓的第六層是匪幫六個多月以來的聚會地點,這令一些團伙成員感到擔憂,因為他們認為習慣和常規會引起別人的察覺。

  晚間不到11點時,弗蘭克·帕特里斯警員到了,之後很快又來了三名腐敗團伙中的警察。每人拎著一隻從販毒團伙那裡拿來的袋子。到了11點45分,魯本警司和培羅恩還沒露面,帕特里斯變得擔憂起來。他和其他人並不知道這是個圈套,他們也不清楚那天早些時候有人給他們的老大通風報信,命令魯本和培羅恩躲開這次聚會。

  相反,有三個人聚在了離第75轄區不遠的凱爾西酒吧的裡屋內,分的錢數量雖少但很安全。

  “老大,他媽的為什麼要到這兒來?”培羅恩問道。

  “不管是什麼,可以肯定的是這和那個卑鄙無恥的摩爾有關。到處都有他的眼線。”警司回答說。

  當警司早些時候從桑切斯的休閒俱樂部里取錢的時候,毒販告訴他“那個混蛋”帕特里斯是如何威脅要殺他的,以及他如何向一名警察情報局的朋友進行抱怨的。他說有一位替摩爾工作的警監找過他,說如果桑切斯不把他帶到布希終點站看看付錢的地點,他就讓桑切斯失業。因為付錢的地點是定期更換的,所以警監得到的布希終點站的情報已過時了。桑切斯認為把警監帶到七號樓六層——他偶爾在此交過錢——是把他戲耍了一番。桑切斯不知道的是雖然付錢的地點會經常改變,但第六層一直是匪幫們分贓款的地方。

  “不許動,”普萊斯勒和特遣隊成員包圍了帕特里斯和其他腐敗警察,霍爾特警司喝令道,“你們被捕了。”

  然後霍爾特開始了一段耳熟能詳的誦文:“你們有權保持沉默。你們所說的一切將會……”——執行逮捕時的警告。這對警察來說再熟悉不過了,現在轉瞬之間他們就成了被針對的罪犯。

  匪幫中的一員哀訴說這不是對待警察的方法。普萊斯勒立刻讓他閉嘴,喊道:“你不是警察,你是個該死的小偷。”充分認識到他的新處境讓這名羞愧的警員不能自已地啜泣起來。

  

  由同轄區內的正直警察對多名腐敗警察執行逮捕這一新聞並沒有帶來理查森市長認為應該引起的關注。其新聞辦公室里的發言人試圖大力宣傳這一事件——警察,“真正的警察”逮捕壞警察,但是他越努力,先是報導打擊犯罪的記者、接著是專欄作家、最後是社論人員卻越發不買帳。他們就是不明白。在警察腐敗相當普遍的年代裡,多數記者的態度是,“更多的腐敗警察,這他媽的算什麼大新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