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眾人一齊放聲大哭。戒備森嚴的天子寢帳,立時被濃重的悲痛所籠罩。

  “轟隆隆!”就在這時,帳外漆黑的天空滾過一陣轟鳴,先前還是繁星點點的天空,剎那間便電閃雷鳴。緊接著,傾盆大雨嘩嘩落下,將蒼茫大地徹底澆透……

  八

  天空中大雨滂沱,天子寢帳內,眾人也是一陣哀鳴。過了好一陣,大家哭得差不多了,楊榮才一抹淚,對另外三位大臣道:“陛下於軍中駕崩,如何應對,還需儘快拿出主意。”

  聽楊榮這麼說,帳內眾人方才止住悲聲。待再一想,幾位大臣均覺事態嚴重——眼下大軍尚在敵境中,一旦天子駕崩的消息走漏,不僅頃刻間會軍心大亂,萬一讓韃靼和朵顏三衛得知,那他們肯定會士氣大振,馬上捲土重來!到時候不僅這東路的六萬明軍,就連西路鄭亨的步軍主力,也都有覆亡之憂!

  “秘不發喪!”殿內四位大臣不約而同地想到了這四個字!大伙兒互視一眼,張輔面色沉重地道:“唯今之計,也只有先秘不發喪!”

  張輔話一出口,金幼孜便點頭認可,柳升猶豫片刻,也點了點頭。現在永樂已崩,這四人便是東路乃至整個漠北明軍之首。既然他們意見一致,秘不發喪的事便成定議。楊榮見馬雲和韓公達等幾個醫士不知所措地望著自己,遂上前鄭重道:“方才的話你們也聽見了!今陛下驟崩,為穩定軍心,仆與三位大人決議暫不發喪。還請馬公公和諸位太醫多加配合!”

  馬雲向來膽小,今永樂又已駕崩,見楊榮這般說,他只能點頭。韓公達等一干太醫都是雜官,就更沒有置喙的份了。安撫住這幾個,楊榮便開始有條不紊地布置:“天一亮,便把車架開到寢帳前,將陛下遺體抬上車,一應日常供奉如常,絕不能讓外人瞧出端倪。至於大軍,則由張帥與柳帥統領。加快行軍速度,趕緊返回開平!”

  楊榮說完,殿中眾人皆表示同意。接下來大家又就具體細節磋商一陣,末了楊榮道:“還請張帥馬上準備幾匹好馬,再撥幾個能幹的親兵和嚮導,仆天一亮便動身,趕回京城!”

  ……

  七月十八日清晨,天子御營頒出旨意,言永樂偶感風寒,命張輔和柳升代領大軍。而與此同時,楊榮悄悄離開榆木川明軍大營,晝夜兼程趕回北京。一路上,楊榮風餐露宿,一連跑了十四天,直到八月初二傍晚,才疲憊不堪地進入北京城。進城後,楊榮來不及歇息,趕緊來到左掖門前遞牌子。

  得知隨父皇出征漠北的楊榮突然回京,高熾當即大驚,趕緊命他前來見駕。楊榮滿臉風塵地跑進東宮,一見高熾,便一骨碌跪倒在地,哭道:“殿下!皇上行軍途中染疾,已於七月十八日,在榆木川駕崩了……”

  “什麼!”高熾渾身一震,直愣了半晌,方“噗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哭道:“父皇……”

  一個時辰後,文華殿內,高熾、瞻基、楊榮、楊士奇還有前戶部尚書夏元吉聚在了一起。夏元吉在前年因勸阻北征,被永樂關入內官監監獄。但他一向深受東宮器重,永樂北征期間,高熾和瞻基隔三岔五便去探望,此時既已得知父皇駕崩,高熾便在第一時間將他放出。

  此時高熾臉上仍有淚痕,但眉宇間的悲傷已較之前淡了不少。二十一年的皇儲生涯,這位太子爺大多數時候都在膽顫心驚中渡過。如今永樂已經駕崩,他即將登基為帝,體會著此刻的心情,高熾也說不清到底喜悅和悲傷哪個更多一些。但有一點高熾卻很清楚——眼下還不是慶賀自己登基的時候,甚至連哀悼父皇之死也不行,因為在操辦這些悲喜事之前,他必須要解決一個大麻煩——三弟朱高燧。

  自打察覺高燧意欲奪儲的陰謀後,高熾和瞻基就一直在削趙藩之勢。去年永樂病重時,瞻基因勢利導,策劃了一場皇帝駕崩的大戲,意欲以此誘得趙藩作亂,從而一舉剪除這個隱患。不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高燧在最後關頭金蟬脫殼,瞻基只逮到了幾個趙藩僚屬。

  由於高燧沒有直接參與謀反,所以永樂也沒有懲戒太過,最後僅處置了幾個參與作亂的趙藩僚屬,趙藩大部分實力仍得以保全。直到現在,常山三護衛依舊駐紮在北京城內,北京駐軍中,高燧也仍有一定勢力。

  本來,正常情況下北京城內及京畿一帶的駐軍不下二十萬。就算高燧有常山三護衛,也能策動幾個衛所歸附,但只要其他衛所忠於朝廷,那即便永樂駕崩,高熾作為皇儲,也能輕易控制住局面。可是現在情況不同。眼下明軍主力都在漠北,北京城內兵力空虛,要是趙藩真就反了,緩急間東宮未必就能彈壓得住!

  當然,高熾也並不是認定高燧一定會趁變作亂。可萬一出現這種情況,那可就大勢不妙。眼下高熾召集瞻基和幾位心腹重臣,除了商議國喪事宜外,更重要的就是如何穩住這個心意難測的三弟。

  “要不索性把趙王府圍起來!”瞻基試探性地建議道。

  “太孫之計不妥!”楊士奇緩緩搖頭道,“趙王又無過錯,憑什麼圍他府邸?再說先皇剛一駕崩,太子就圈禁三弟,這要傳出去,名聲頃刻便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