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熾思索一番,道:“既然如此,就急招真定、保定、河間三府駐軍進京。若本宮記得不錯,這三地尚有六七個衛,只要把他們召到北京城下,三弟便再不敢作亂!”

  “這是個好辦法!”楊榮先是點頭,但又苦笑一聲道,“可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三地衛所進京,少說也得十來日。可明天就得為先帝發喪。如果趙藩果有異謀,那得知先帝駕崩後立刻就會謀反,這又如何應付?”

  高熾一聽,便不吭聲了。這時殿內一陣沉默。高熾目光一掃,見夏元吉似有所悟地點了點頭,趕緊問他道:“維喆大人,你有何良策!”

  夏元吉蹲了兩年大獄,雖說有東宮照顧,在裡頭沒受什麼罪,但久困之下,人也消瘦不少。今天突然被放出,回到這富麗堂皇的文華殿中,夏元吉一時還有些不適應,及至高熾發問,他怔了好一會,才反應過來,從容道:“兵法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又云:微乎微乎,至於無形;神乎神乎,至於無聲。故能為敵之司命。兵爭如是,廟堂爭鬥亦如是。殿下只要善用孫子這奇正虛實之術,那不費吹灰之力,趙王便就只能拱手就範!”

  “哦?”高熾精神一陣,道,“維喆且明言?”

  夏元吉應了一聲,隨即將心中想法說了,高熾聽後恍然大悟,當即重重點了點頭。

  ……

  時近三更,北京城內萬籟俱靜。忽然,高熾的心腹內官王三兒帶著幾個內官來到趙王府門前,拉起門環便震天敲起。

  趙王朱高燧正在酣睡。得知是王三兒簧夜求見,他也不敢怠慢,趕緊起床接見。待高燧出現在花廳,王三兒旋躬身一揖,道:“奉太子口諭,請王爺即刻進宮!”

  “進宮?”高燧疑惑地道,“大半夜的,宮門都下匙了,進去做什麼?”

  “開平傳來緊急軍報,太子請殿下進宮商議,至於具體情況奴婢也不曉得”“開平軍報?”高燧當即一凜:眼下已是深夜,這個時候有軍報傳回,漠北肯定出了大事。可是,能有什麼大事呢?高燧內心開始琢磨:首先有可能的就是王師慘敗,不過這事擺在兩個月前倒還有些可能,現在阿魯台已經逃得無影無蹤,大軍正奏凱南歸,這時候再出現這種情況,未免不合情理。除了兵敗外,再有的急事就是父皇駕崩了!想到這裡,高燧的心頓時一緊——父皇年事已高,又體弱多病,在出征途中駕崩,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念及於此,高燧心中一動。不過再一思忖,他又覺得不對——按照行程計算,軍報發出時東路大軍仍在漠北腹地,離開平還有老大一段距離,如果是父皇駕崩,張輔他們肯定會直接遣使回京,而不會由開平代為傳報。

  排除了以上兩種情況,那就只剩下一種可能——開平突然遭襲!

  開平是朝廷在塞外的唯一軍鎮,也是明軍班師途中的必經休整之地。只要能占領開平,就能切斷明軍歸途,進而將三十萬大軍困死在漠北!正因為如此,每次出征前,永樂除命鎮守開平的成安侯郭亮小心防範外,還特別交待但遇敵襲,需立刻向京城和漠北大營告變。這時候開平傳來急報,或許就是遭到襲擊。至於襲擊開平之寇,有可能是一直沒被逮獲的韃靼主力,也有可能是雖表面臣服於朝廷,但一直賊心不死的瓦剌!高燧反覆思計,覺得只有這種可能。

  在自認為已判明形勢後,另一個疑惑又油然滋生——大哥為什麼要召自己進宮?自朝廷遷都北京後,他朱高燧已經失去了對北京京衛的指揮權,去年趙藩僚屬謀反的事,高燧雖僥倖未受牽連,但上朝議政的權力也被永樂免了。這一年多來,高燧雖仍未回藩國彰德,但在北京也就是個閒人而已,除了永樂在京時每日進宮請安,他幾乎再無正經事做。開平遇襲,雖然事關重大,但也輪不到自己這個閒散親王置喙,何況東宮對自己還頗為忌憚!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往下想,高燧忽然一個激靈:大哥會不會是想調常山三護衛救援開平?再仔細一想,他愈發覺得極有可能——如果開平遇襲,那邊塞也有受韃子襲擾的危險,想從宣府、大同等塞上重鎮調援軍肯定不行,只能從北京發兵增援。而現在京衛大都已經隨永樂去了漠北,北京城內,加上自己的常山三護衛,總共也不到十衛兵馬。這時候要再抽京衛北上,那高熾這個監國太子可以直接掌控的軍力無疑會更加單薄。出於對自己的顧忌,他肯定會選擇調常山三護衛增援開平,如此方能安心。

  抽調常山三護衛,高熾是可以安心,可他朱高燧卻絕不能答應。三護衛出塞御虜,肯定會削弱趙藩本就已不再雄厚的實力。而且,此時的朱高燧,還發現了另外一個可乘之機——要是增援不及,甚至開平城破,那漠北大營很有可能會遭遇滅頂之災。一旦此事發生,朝廷必然大亂!這個時候,如果常山三護衛在,自己就有機會趁亂逼宮,一舉奪權!想到這裡,高燧的心頓時怦怦直跳!他立刻想到——只要三護衛不出,那大哥就只能派出京衛,如此一來,京城內朝廷和趙藩的實力對比就會發生逆轉!意識這一點,高燧趕緊跟王三兒進宮。路上,高燧拿定主意,無論大哥怎麼威逼利誘,自己也絕不能鬆口放常山三護衛出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