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趙王真的會賊心不死嗎?”瞻基正心緒煩亂間,金幼孜又有些猶疑地道,“趙王威勢遠不如當年的漢王,他要還念念不忘這非分之想,就不怕重蹈漢王覆轍?”

  “重蹈覆轍?”楊士奇無可奈何地一笑道,“現在的漢王照舊是親王,成天在樂安逍遙快活。與皇位的誘惑相比,此等覆轍,就算重蹈了又有什麼大不了的?”

  三位閣臣你一言我一語,把瞻基撩撥得愈發不安。他萬萬沒有料到,一場看似平常的剿匪,竟牽引出這麼多始料未及的故事,並一步步地將自己帶入層層荊棘當中。想到遷都後或將面臨的重重危機,瞻基心中頓時布滿憂慮。

  不過瞻基並不是一個甫遇危險便陣腳大亂之人,相反,他多年隨侍御前,耳濡目染之下,早已將永樂臨危不亂、化危為機的本領學得爐火純青。此時聽了閣臣們的議論,瞻基雖然心驚,但也由此理清楚了這一系列事件背後所隱藏的各種關節利害。待穩住心神,瞻基開始思索——遷都北京,朝廷固然將直接置身於趙藩的威脅之下,但對趙藩而言,這真的就是有利無弊嗎?順著這個思路往下想,瞻基終於發現了一個機會:趙王留守行在二十年,勢力盤根錯節,這始終是個隱患。皇祖父現在在位或還好些,但他老人家畢竟已年過花甲,一旦駕崩,三叔還會不會這麼老實可就不好說了。要是在之前,朝廷地處江南,要想制約北京的趙藩勢力多少都顯得有些鞭長莫及。可一旦遷都,朝廷對北京的控制力就將大大加強。而作為皇太孫,作為大明王朝名正言順的繼承人,他朱瞻基完全可以借倚皇祖父之威,仗朝廷之勢,將三叔在北京的勢力逐一剪除!

  利用遷都的機會,藉助皇祖父和朝廷之力瓦解盤踞北京的趙藩勢力。瞻基找到了化危為機的最佳辦法。雖然這裡頭也隱藏著風險,但既然遷都已成定局,瞻基便只能因勢利導,引導局勢朝有利於自己的一方發展。確定這個思路後,瞻基心中頓有了主意。見三位閣臣仍面帶憂色,瞻基展顏一笑,道:“三位師傅所慮甚是。不過當今大明四方安定、國運昌隆;本宮身為皇太孫,亦上應天命,下順民心。當此盛世,縱有宵小心存不軌,只要本宮秉持正道,以堂皇之力相應,必能無往不勝!”

  瞻基這番大道理講的突兀且玄乎,三位閣臣不知瞻基心中想法,故一時都未明其意。瞻基也不想解釋,只一揮手道:“今日得三位師傅教誨,受益頗多!眼下山東匪亂已平,北京宮室不日即將落成,接下來遷都的籌備亦需抓緊。這是當今天下第一大事,三位師傅都是御前重臣,還望盡心竭力,助遷都大事順利進行!”

  “遵旨!”三人見瞻基把話題轉到遷都上頭,頓明白他不願再提趙王之事。於是也只能順著話頭答應。瞻基見三人拱手,滿意地點了點頭,遂笑道:“回宮半日,尚未去見父親殿下,實是罪過。三位師傅且自便,本宮先告辭了!”說完,便邁出房門,大步流星地去了。

  出了文淵閣,瞻基仰起頭,深深吸了口氣。現在他要做的,就是協助皇祖父永樂,實施籌劃多年的遷都大舉了!

  第五章 金殿大火

  一

  經過多年的大規模營造,到永樂十八年底,北京紫禁城終於基本建成。九月一日,永樂詔告天下,自永樂十九年元旦始,行在北京正式升格為京師,原京師南京改為留都。在明朝開國五十三年之後,北京再一次成為中華的帝都。

  詔旨頒下,南北兩京同時忙碌起來。南京這邊,數不清的王公貴族、官員胥吏紛紛打點行裝,陸續登上早已準備好的大小漕船,向三千里之外的北京進發。而隨著朝廷的遷離,曾經繁花似錦的六朝古都在短短數月間急速衰落,夜夜笙歌的十里秦淮也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在冬日的寒風中顯得十分蕭瑟清冷。

  與南京的落寞迥異,北京卻是大放光彩。皇室和王公大臣們的蜂擁而至,使這座三朝舊都以驚人的速度興盛起來,而數以萬計伴隨達官貴人們遷入的商賈工匠,更把繁華的氣息帶進了北京的每個角落。儘管朝廷已為官僚貴戚們準備了府邸,但民宅自然不在官府操辦之列。數月間,北京城內無數房屋拔地而起,坊市間更是人聲鼎沸,一片昌隆景象。

  在煥然一新的北京城中,最引人注目的,當然是剛剛落成的大內皇城。與偏居南京東城的舊皇城不同,新建的北京皇城坐落於城市正中,更符合皇家禮制。皇城內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一如南京舊宮,但規模之壯觀、氣勢之恢宏、雕飾之華美,都足以讓原有的南京紫禁城黯然失色。整個皇城周十八里余,位居其中的宮城——紫禁城周六里十六步,較原先的南京紫禁城要寬闊許多。宮城前廷的中軸線上,由南到北依次坐落著新建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三殿巍峨壯麗、氣派莊嚴,盡顯皇家威儀,讓天下所有殿宇相形見絀。尤其是作為宮城主殿的奉天殿,更是形勢恢廓,氣魄宏偉,皇帝的至尊地位和禮制的無上權威,在這座大殿形制中彰顯無遺!

  謹身殿後為乾清門,以此為分界,再往北則是內廷。與南京紫禁城相同,內廷中軸線上依舊是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作為帝後寢宮及更衣之所。而在整個紫禁城的中軸線兩側,殿宇樓閣錯落分布,東側主要為文華殿、仁壽宮、東六宮;西側主要是武英殿、清寧宮、西六宮;此外,還有內監各司房、膳房、酒房等參差其間。如此,數百座單體建築以中軸線為基準縱橫羅列。雖然東西兩側尚有大片宮殿未及建成,但一座規模宏偉的大明皇宮,至此已初具雛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