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吃完飯,賽兒麻利地收了碗筷去洗,瞻基他們則和白英坐在一起說話。聊了一陣,眾人的話題就自然而然地扯到河工上頭。藺芳對瞻基道:“少爺,再往北走就到壽張縣城了。這一代地勢南高北低,這裡要再找不到建渠通路,待過了壽張,即便水渠建成,也引不到梁山這段來。若果如此,恐就只有放棄汶水,另尋他法了!”

  瞻基心中微微一凜,繼而面露憂色道:“我聽宋先生說過,要治會通河,非引汶河之水不可。若尋其他水源,有無合適的且不說,工程耗費怕也不菲!”

  白英本在與金純絮叨民生,聽得瞻基和藺芳對話,不由奇道:“恩公這次來俺們山東,是要疏通會通河?”

  瞻基見白英發問,忽然想起:這個老頭在這一帶住了一輩子,對水文地理應該頗有了解,沒準兒他的口中能告訴自己一些有用的東西!想到這裡,瞻基遂道:“白老,恩公二字就不要喊了,我年紀小,聽著彆扭,您直接叫我名字就行!”說到這裡,他又瞄了瞄金純,忽然嘿嘿一笑道,“其實不瞞您說,家父是當今工部左侍郎金純。這些年漕運不通,家父一直想奏請皇上下旨疏浚會通河,重新連接南北交通。但只因他老人家公務繁忙,無暇分身來山東,故特命我們來山東考察。”說著他又指了指金純和藺芳道:“這兩位先生都是工部都水司的水利行家。這次來山東,其實是以他二人為主,我只是隨行學習罷了!”

  “原來是侍郎大人的公子!”三品侍郎在高官貴胄如雲的南京城或許不算什麼,但在這窮鄉僻壤的土民眼裡,那就是了不得的大官了。聽瞻基自曝身份,他趕緊又是一欠身。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句。

  這邊,聽瞻基突然認自己作老子,金純差點沒從凳子上栽到地上。不過他很快明白了瞻基的意思,也訕訕笑道:“不錯,金大人有意打通運河,特命我等前來勘探!老人家久居於此,想必對周圍環境熟悉的很,故在下特藉此機會,想向老人家討教一二!”

  “小民是什麼位分的人,哪當得大人您‘討教’二字?”謙遜了一句,白英不由感嘆道,“朝廷總算是要修會通河了!自打咱大明開國以來,俺們這裡年年都得出壯丁做輓夫,俺年輕時就幹了好些年。要真得把漕河打通,俺們小老百姓也就可以免遭這份罪了!”

  “不錯,疏浚運河,既益國家,又省民力,是利在千秋的盛舉!”瞻基順著白英的話附和了一句,又道,“只是眼下朝廷手頭也不寬裕,若開河費用過大,國庫也負擔不起。我等在這會通河周邊逛了好一段日子,覺得最佳的辦法莫過於引汶濟漕。只是這裡間有幾個難處尚未能解決。若改用他法,開支必然大大增加,朝廷也承受不起。”

  “引汶濟漕!的確是疏通會通河的好法子。”白英點了點頭,又問道,“不知公子眼下遇著哪些難處?說出來聽聽,看老頭子能不能給您出個點子!”

  瞻基本只是抱著萬一之念,但見白英神色自若,似乎對河工頗有研究的樣子,他心裡暗道:難不成遇見了高人?想到這裡,瞻基不由精神一振,隨即對藺芳使了個眼色。藺芳隨即將自己所遭遇的難題說了。白英聽了,捋著自己略有些稀疏的鬍鬚想了半天,末了方抬頭道:“照這位大人所說,現在疏浚會通河,難就難在如何將水引到會通河,不知我說的對不?”

  “不錯!”藺芳點了點頭。

  “這個其實不難辦!”白英淡淡地說了一句。

  “什麼?”瞻基、金純和藺芳皆是一驚。這幾天他們為這事磨破了鞋底,費盡了心思,可就是沒有一個妥當的辦法,孰料眼前這貌不驚人的老頭子竟輕描淡寫地說“不難辦”!

  “老人家這話未免太托大了吧?”藺芳有些不服氣,“我來山東一個月了,汶河與漕河之間來回溜了幾遍,就是沒找到一個適合建渠的地方!您覺得不難辦,那您說說,這引水渠又該如何去修?”

  聽藺芳這麼一說,白英顯得有些惶恐,不過只一瞬間,又恢復自信,笑道:“大人且聽老漢慢慢道來。這大運河是元時開的。當初開會通河一段,過了開河站,河道就向西移,經梁山、安山,從壽張城下往北流入大清河。之所以要選這條路,是因為沿途水源豐沛。像梁山腳下,那都還是大泊,咱們唱戲時說水泊梁山,就指的是當時的情況。但從大運河開鑿到現在,前後已經過了一百多年,這期間黃河幾次決堤改道,這一帶水文地理已經有了很大變化,像那梁山泊,在北宋時是方圓數百里首屈一指的大湖,金、元時水也不少,但到今天,連個水窪都稱不上了。沒了水源,河道當然會淤塞。所以會通河不通,根子便在這裡。眼下朝廷要重修會通河,便想著引汶濟漕,這點子倒是不錯,但大人們要是還想利用先前的河道,那怕是就行不通。一來,舊河道與汶河隔得遠,開渠費事;二來,也是最要緊的,是當時的舊河道,穿梁山、安山而過,兩旁山丘起伏,要建引水渠,這路自然不好找。”

  “啊!”藺芳的眼睛頓時一亮。在此之前,由於河工經費有限制,故藺芳一直想的都是利用原先的河道,這樣一來可以省下開鑿新河道的花銷。久而久之,這種思路也就成了習慣,即便後來受到梗阻,他也從未想過要改變運河河道。今日聽白英這麼一說,他頓時恍然大悟,發現自已以前的思路,在起始處就已經偏離了正確的方向!想到這裡,藺芳趕緊又問道:“照白老所言,要疏浚會通河,這開河口到大清河一段,非新修河道不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