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瞻基這番話說得聲音有點大,連四周的食客也能聽見。他話音方落,旁邊便傳來一聲嬌哼,緊接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便氣沖沖走了過來,指著瞻基的鼻子叱道:“瞧你這身打扮,就是個只會遊手好閒的公子哥兒!哪知道咱窮老百姓的疾苦冤屈?你看那梁山好漢,有幾個不是被官府中人逼迫陷害?他們平日裡行俠仗義,又哪件不是依著天道?你說百姓們不該敬梁山好漢,難不成還讓他們去敬騎在自己頭上屙屎撒尿的那些王八官兒們麼?”

  少女的突然出現,把在桌諸人都嚇了一跳。李謙和兩個護衛立刻扔碗起身,瞻基本被說得有點發懵,待看向少女,忽覺有些臉熟,再一細瞧,這才發現她竟就是那個在台上扮滿堂嬌的少女!瞻基趕緊攔住作勢欲上的李謙他們,轉對少女笑道:“這位姐姐,我也就是隨口一說,未想得這許多,若有言語不當,還請恕罪則個!”說著對她一拱手。

  見瞻基態度親和有禮,少女的氣稍微平了一些,正欲再說,一個老人已跟過來,卻正是先前在戲中扮王林的老末。他一把拉住少女,又對瞻基連連作揖,道:“小的外孫女不曉事,冒犯了小爺,還請多多見諒!”

  見自己外公跟瞻基道歉,少女怒火又氣,當即道:“分明就是這個紈絝子弟瞎說,外公你跟他們賠甚個罪?”

  聽少女左一個遊手好閒,又一個紈絝子弟地稱呼自己,瞻基心中也有些惱火,本對她的一絲好感也消減不少。不過他修養極好,此時也不動怒,只淡淡道:“瞎說不瞎說,也不是這位姐姐一人說了算,是非曲直自有公論!”

  “你說的公論又指的是什麼!難不成是官老爺一張嘴?”少女冷笑不止。

  “所謂公論,自是一個理字!”瞻基不慌不忙地斟了杯即墨老酒,放到嘴邊輕輕啜了一口,方道,“奸人犯事,自應視其輕重,交由王法懲治,這才是正理。像宋江等人,到處殺人放火,卻說是替天行道。然其所依據之天道為何?他可說得出個一二三?即便說的出,這所謂‘天道’可有朝廷認可?可有天下百姓畫押認同?都未有也!既如此,依我看來,他的天道,也不過是憑其一己之好惡來定的罷了。然他宋江又不是聖人,憑甚他認定的就是天道?這其中就沒有錯謬?就沒夾雜著一己私心?如若世人都像他們這般,以一己準則以定人間善惡,和則引為同道,不和則掠而殺之,那偌大個天下豈不亂了套?”

  “這……”少女明顯沒有想過這些,一時顯得有些無措,不過口中仍自不肯認輸:“那你說的王法又能做得數了?王法王法,不都是官老爺一張嘴!他們鐵了心要欺壓百姓,哪還會管那許多?”

  “縣官禍民,則告於知州。知州禍民,則告於知府,再往上還有按察司,還有刑部。就是官吏本身,也有吏部和都察院約束著。退一萬步說,就算有司皆尸位素餐,其上還有天子。百姓大可以去紫禁城,擊登聞鼓鳴冤!當今天子聖明,必能為黎民主持公道!”

  瞻基這番話說得冠冕堂皇,自認為足以讓這少女啞口無言。哪只少女氣咻咻地道:“天子聖明?他要真是聖明,我家豈會淪落到這等境地?我看他就是無道昏君!”

  “胡說!”瞻基這下真的動怒了。一直以來,永樂在小瞻基心中就是個神明般的存在。在他看來,自己的爺爺文治煌煌、武功赫赫,放眼古今少有人及,卻不料在這民間少女口中成了“無道昏君”!瞻基幾乎立刻就要命李謙拿下這個污衊君王的“逆賊”,但話到嘴邊,才想起自己現在是微服出巡,只得強自忍住,轉而咬牙冷笑一聲,道:“當今陛下修撰大典、溝通四夷、北驅韃靼、南復交趾、拓土東北、巡洋海上,功可昭日月,業可蓋千秋!這樣一位千古聖主,又豈會無道?”

  那扮王林的老頭見瞻基氣度不一般,說的話又是一套一套的,再加上他們的裝扮,越看越像是官宦人家出來的,心中頓時更怕,忙要少女閉嘴。少女卻正在氣頭上,一把甩開老頭的手,絲毫不懼地道:“你說的這些俺都不曉得。俺只知道,這幾年咱們原先的皇糧徭役一樣不少不說,還得幫著皇帝修山陵,給朝廷建北京城。朝廷要在遼東墾荒,咱們得出糧運糧;朝廷要打韃子,俺們在山東本地運糧不說,還得征民夫跟著去塞外!皇帝打贏了,長的是他的臉面,打輸了,死的卻是俺們這些無辜百姓!”說到這裡,少女不禁哽咽出聲,“俺爹爹兩年前被征作長夫,跟著丘大將軍出塞,結果就死在了漠北,連個屍骨都揀不回來,興許現在還在大漠上餵狼哩!俺可憐的爹爹呦!”少女越說越激動,終於號啕大哭。

  少女一出聲,老人也動了情,抹淚道:“俺那女婿一死,女兒哭了幾月,也染病去了,只剩下俺這一把老骨頭和這個半大妮子,根本耕不動那六畝地。可官府每年的皇糧還不能少,徭役也照樣派到俺家。可憐見俺們爺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只得把地賣了繳稅。沒了地,咱們也就沒了吃飯的營生,只得逃了出來。幸虧俺年輕時學過戲,找了個戲班子投了,這才沒給餓死!”

  瞻基一下子木在當場。他平日裡跟在永樂聲邊,聽慣了大臣們的歌功頌德。在臣子們口中,現在的大明就是千年一遇的承平盛世,海內倉廩豐盈,百姓安居樂業,卻不想民間仍有這等悲苦情事!漠然半晌,他方強擠出一絲笑容,既安慰眼前這對老小,又像在安慰自己似的說道:“朝廷也有百密一疏的時候。你爹爹是為國捐軀,按理說應有撫恤,徭役賦稅也該酌情減免。興許是官府遺漏了。你們回老家,去找官府說明實情,想來他們會有安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