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榮首先反應過來:金忠今日來訪,十有八九是為解縉一事。想到這裡,他趕緊對高熾道:“殿下,趕緊出去迎接世忠大人!”

  高熾這時也已明白,他趕緊起身,向外走了兩步,忽然又回頭對幾位閣臣道:“走,大家一起去!”

  眾人走到春和殿門外時,金忠已登上丹墀。如今的金忠,較靖難時已蒼老許多,身材看上去也有些佝僂,只有那一雙眸子仍炯炯有神。見高熾等人迎出,金忠躬身行了個齊眉大揖,方呵呵一笑道:“臣何德何能,竟敢勞殿下與諸位學士親自出迎?”

  “師傅何出此言?”高熾上前將金忠扶起,親熱地道,“吾是您的學生,這幾位學士更是您的晚輩。今先生造訪,我等豈有不迎的道理?”

  這時候楊榮他們也走上前來,紛紛與金忠見禮,臉上均是一片喜色。值此漢王步步緊逼,東宮人心惶惶之際,金忠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靖難元勛前來,猶如一根定海神針,讓大家焦躁的心瞬間踏實下來。

  與大家寒暄幾句,金忠轉過頭對高熾笑道:“殿下難道要在這丹墀上與臣敘話麼?”

  “啊!”高熾臉一紅,笑道,“許久未見師傅,吾一時喜糊塗了!”說完,他趕緊一側身,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師傅快快請進!”

  “殿下是君,金忠是臣,豈有臣先於君的道理!”金忠含笑道。

  “今日非朝會,不講君臣之禮,唯以師徒之禮處之便可!”高熾也不相讓。

  楊榮在一旁瞧著,笑道:“殿下和世忠先生勿要再爭,否則臣等都得在這丹墀上喝涼風了!”此話一出,高熾和金忠都是一樂,遂不再客氣,由高熾攙住金忠左臂,在幾位閣臣的簇擁下一起進殿。

  眾人回到議事閣內圍著火爐坐定。王三兒打發幾個宮人過來給高熾和楊榮他們換了茶,又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參湯,旋躡著腳尖退下,順便將門輕聲扣上。金忠將參湯喝盡,臉上添了幾分血色,旋對高熾拱手道:“臣剛從北鎮撫司過來!”

  “哦?”眾人皆有些意外。錦衣衛北鎮撫司管著詔獄,金忠去那裡,當然是去探望解縉。

  詔獄不是刑部大牢,沒有天子准許,任你官位再高也不得私入。這些天幾位閣臣都想去探望解縉,但又怕引起永樂懷疑,故都不敢開口,不想金忠卻敢不避這嫌疑!“金大人到底是和皇上一道從戰火中殺過來的交情!不必像我等這般憂讒畏譏!”幾位閣臣暗暗想道。

  “師傅是去見解師傅了嗎?他現在情況如何!”高熾的聲音有點發顫。

  “遍體鱗傷,只剩下半條命!”金忠嘆息一聲,道,“大紳一見到臣,便痛哭失聲,言其有負殿下!”

  高熾神色一暗,沉默半晌,方輕聲道:“吾不怨他!”儘管未身臨其境,但高熾完全能想像得出解縉落到紀綱手中,會經歷什麼樣的折磨。想到曾經笑侃古今的大才子如今淪落到此等境地,高熾心中亦十分難受,這一句“不怨”倒也出自真心。

  金忠微微點頭,道:“殿下能作此想,亦不枉大紳一片赤膽忠心!”

  “先生之意是……”楊榮聽出金忠此話中另含深意,趕緊出言相詢。

  “大紳言其害了殿下,縱死亦難瞑目,故在牢中想出一策,冀望以此將功補過!請臣代為稟告!”

  “哦!解師傅如何說的?”高熾眼光一亮。

  金忠稍理思緒,道:“大紳言漢王明為害他,實則欲圖東宮。今眾臣獲罪,殿下蒙遭重創,接下來漢王必將乘勝追擊,以博太子之位。值此之際,殿下若為其等辯護,無疑將落入圈套。且如此被動應對,亦免不了步步失機,受制於人。故而,解縉建議殿下不必理會其等下場,而應主動出擊,將太子地位徹底鞏固下來。唯有如此,才能斷絕漢王妄想,殿下亦可久安!”

  “那大紳的意思是……”

  “釜底抽薪!”金忠堅聲答道。

  “釜底抽薪,這是何意?”高熾一時有些不明白。

  “立太孫!”金忠一臉沉著地道,“今漢王百般邀寵,兼以反覆攻訐構陷,其目的無非是想使聖上對殿下心生厭憎,進而廢儲另立!然若我等能說動聖上,立皇長孫為太孫,則可一舉斬斷漢王妄念!試想,若長孫得立,那即便殿下不豫,大明江山亦當由太孫繼承。今皇長孫之聖眷較漢王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漢王有信心鼓動皇上廢掉殿下,然其還有能耐再除掉太孫?既然太孫不能除,那有朝一日其繼任大統,焉能不追究漢王之罪?有此計較,他怎敢再生策易國儲之念?故,只要能策立太孫,那漢王這些年來恃寵易儲的設想就將徹底化為泡影,太子的地位也將堅如磐石!”

  “立太孫?”眾人驚訝皆張大了嘴巴。立太孫一舉,在歷朝歷代並不多見,但也不是沒有過。遠的不說,就是被永樂取而代之的建文君朱允炆,就是以皇太孫的身份繼承大統的。但建文之所以能為太孫,乃是因為其父朱標英年早逝,而現在他朱高熾還活得好好的,卻就要將瞻基立為太孫,這種父在位而復立其子的做法,翻閱史書,僅有唐高宗李治的太孫李重照這區區一例而已。而李重照的父親不是別人,正是以昏庸懦弱而聞名古今的唐中宗李顯!想到這層典故,幾位閣臣不約而同地將擔憂的目光投向高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