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熾的臉青一陣白一陣。儘管這幾年來,他已經不止一次地借了自己大兒子的東風,但用這種赤裸裸的方式來確保自己的地位,把自己和那千古笑柄的唐中宗等同並列,這是對他的最大侮辱!想到這裡,高熾內心的怒火不可遏制地熊熊燃燒!

  而除了感情上的無法接受,即便僅從理智而言,高熾對立瞻基為儲也有所顧忌。一直以來,對自己這個聰慧過人的大兒子,高熾是又歡喜又不安。歡喜的是瞻基深受父皇喜愛,對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大有好處。可是瞻基無論是秉性、做派、氣度甚至相貌,都深肖其祖父,卻一點也不像自己;而其雖然年幼,但從他平日對一些朝廷事務的粗略見解中,高熾已隱隱發現,其之為政理念也與永樂相似,對開拓振興的國策十分贊同,這讓高熾感到嚴重的不安。

  高熾對開拓振興的國策一直不太認同。在他看來,父皇雖然雄才大略,但在治國的手法上卻太過激猛,如此雖能見奇效,但也給大明帶來了嚴重的內傷。尤其是在父皇北巡的這一年多時間裡,高熾監國主政,在日常處理政務的過程中,他驚駭地發現,為了實現永樂的諸般“壯舉”,天下百姓所承擔的賦稅已遠超定額。按洪武定製,官田每畝每年繳糧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但實際情況是,除了雲、桂、甘、閩等貧瘠省份,其餘各省民田大都亦按官田定額繳糧,而作為朝廷稅賦重地的蘇杭一帶,每畝地所需納糧已超過一斗!除了賦稅,徭役也是比年遞增。南平交趾、北征韃靼、營建北京、修造山陵、經營東北、遣使巡洋,朝廷每一次重大舉動,百姓都要承擔大量運糧、做工之類的徭役,而且經年不止。僅此次北征,朝廷徵發的民夫就多達近二十萬,而且一征就是半年!若再加上因此增加的南糧北調的運輸量,北疆諸省以及江南有上百萬壯丁不得不放下手中活計,去負擔朝廷額外攤派的徭役!而這造成的一切損失,都只能由百姓自己承受!換句話說,永樂盛世的繁華背後,其實隱藏著萬千黎民百姓的苦不堪言!

  天下苦秦久矣!每當看著那一串串觸目驚心的數字,高熾都不由自主地想起陳勝的這句話。誠然,永樂對百姓的征役遠不及始皇帝,當今中國的底子也遠遠勝過兩千年前的秦朝。但若長此以往,難保大明不會步暴秦的後塵!

  本來,作為太子,高熾有信心阻止這一切發生。雖然他不敢勸諫自己的父皇,只要有朝一日順利登上皇位,他就可以糾正父皇的偏失,轉用自己的寬仁理念治世。可如果瞻基也接受了父皇的想法,那自己的一切努力終將付諸東流!而且,從私心上講,如果瞻基真就在自己尚在人世時便當上太孫,那自己在史官筆下,註定將成為轉瞬即逝的流星。後人再回顧這段歲月,只會關注威震八方的永樂皇帝,以及孫承祖志的朱瞻基,還有誰會記得在他二人之間,曾經有一個試圖改弦易轍、最後卻無果而終的朱高熾的存在?有這麼兩層顧慮,高熾對瞻基當太孫一事自然心存猶疑。

  金忠一直在旁邊觀察著高熾的神情。從他灰白的臉色、憤怒的目光以及微微顫抖的身軀中,金忠已經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思。金忠明白,要高熾承受這樣的侮辱,簡單的勸慰是無法達到目的的。要想說得他忍下這口氣,只有另闢蹊徑。計議已定,金忠微微一嘆,輕聲道:“殿下明鑑,此舉亦出於無奈。若非如此,漢王不得死心。其久擾之下,殿下不能安坐其位不說,無數忠良之士亦將相繼蒙難。今日是解大紳,明日又不知為何人?如此無窮無盡,縱殿下得保其位,我大明英才亦將幾盡。果如此,即便殿下得以順利踐祚,屆時又有幾人可用?還望殿下從長遠計,忍這一時之辱,為我大明保得幾分精氣!”

  金忠與高熾相處相知多年,深知其心思,此時他避開高熾自尊心受傷害一節不談,卻從臣屬安危入手,一下子便將高熾死死框住。高熾或會為因為一己尊嚴而拒絕此議,但若涉及到這些忠心耿耿追隨自己的臣子時,他就不能不有所顧忌。

  果然,高熾神色間閃過一絲猶豫。他呆呆地默立良久,方強擠出一絲笑容,對金忠道:“且容吾思後再定如何?”

  金忠沒有吱聲,轉而將希冀的目光投向幾個閣臣。解縉的提議,對穩固東宮地位意義重大,幾位閣臣當然會明白其中價值。金忠希望得到他們的支持。

  楊士奇和金幼孜沒有說話。其實他二人也對永樂的激猛治國之法有所擔憂,平常雖不敢提,但內心裡卻是與高熾不謀而合的。他們知道此舉會給大明埋下隱患,故雖然也希望東宮能夠地位穩固,但卻不願意在此事上開口。

  楊榮卻是另一種態度。作為永樂最器重的閣臣,楊榮一向對開拓振興的國策鼎力支持。他可沒有士奇和幼孜他們的顧忌。故稍作猶豫,楊榮便一臉沉著道:“殿下,臣讀蘇軾《留侯論》,裡間言及楚漢相爭事,有道: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今殿下之處境,與漢高祖相似,然若無忍辱負重,漢高焉能一統天下?以古鑒今,殿下請以漢高祖為例,且置個人榮辱於不顧,如此方能成就大器!”

  高熾眼角一跳。楊榮的話讓他頗有觸動。而正在這時,金忠忽又淡淡道:“皇長孫深得聖心,近又獲賜《務本之訓》,由此可知陛下之心明矣。殿下既無萬全之策,又何不順水推舟?無論如何,總比這左右為難要好得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