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南北會通?”永樂沒料到高熾會把話題引到疏浚運河上頭,他先是有些意外,但旋即陷入深思。

  元代時,當時的朝廷曾下大力氣開鑿大運河,使江南財賦可以通過水運直抵大都。會通河則是其中臨清至濟寧一段。

  大運河雖在元時建成。然終元一世,由於岸狹水淺,不任重載,故每年通過運河輸往大都的糧米不過三十萬石,遠不敷元廷所需,其餘都只能通過海運解決。明朝雖定都於金陵,但由於塞外韃虜未靖,兼又要經營遼東,每年仍需向北疆大量輸糧,途徑也與元時無二,仍是海運為主,輔之河運。

  永樂登基後,將北平升格為北京,同時大興開拓振興國策,積極經營北疆。如此一來,南糧北運的壓力更是與日俱增。到近兩年,江南每年需向北京和遼東輸送的糧米已達二百餘萬石之巨。要承擔如此龐大的運輸量,無論是海運還是河運,都存在著嚴重的弊端。

  海運路途險遠,漂沒甚巨,還受季節限制。而且自明朝建立以來,倭寇長年侵犯中華,他們登岸燒殺搶奪之餘,還時常劫掠大明運糧海船。永樂登基之初,曾遣鄭和出使日本,曉諭日本國王源道義嚴捕海盜,源道義遵旨照辦。但海盜不受源氏控制,收斂一陣,風聲過後又故態復萌,朝廷對此甚為頭疼,但一時也沒有辦法。

  海運多舛,河運則更加艱難。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決堤,會通河由此淤塞。從此以後,南糧北運經水路最多只能抵達濟寧,在這裡卸船裝車,再發山東、河南丁夫陸輓一百七十餘里,至衛河後再次裝船北運。如此費時費力不說,百姓也是苦不堪言。靖難時北伐南軍時常缺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河運不暢。若說那時的燕藩還因此占了便宜,如今斗轉星移,當年的燕王已成為大明天子,這苦果就得由他永樂來嘗了。高熾將運糧失期的原因部分歸咎於會通河淤塞,雖看似有些牽強,但往深了究,也是很有道理的。

  瞄了一眼永樂,高熾繼續道:“父皇經營北疆,經略塞外,此皆需仰仗江南財賦。此次運糧失期雖是偶然,但也反映出我大明南北之間往來運輸存在隱患。而且接下來還要在北京營建宮室,別的不說,僅就宮殿所用巨木,皆需從湖廣大山中取。屆時若運河不通,又如何將他們運到北京?”

  永樂心中一動。高熾營建北京的話提醒了他。不僅僅是運送巨木,在永樂的心裡,一直隱藏著將京都遷往北京的想法,並且正暗中步步施行。永樂想到,若有朝一日果真建都北京,那南糧北運的數量還將大有增加。而且,朝廷還於去年正式在黑龍江下游的努爾干城設立努爾干都司,將遼東以北的數千里河山納入大明版圖。而要開發這片廣袤的土地,更離不開江南財賦的鼎力支持。可現在,無論海運還是河運,其規模都已達到瓶頸。“看來是要另闢途徑了!”永樂心中暗暗想道。

  “可若要疏浚會通河,怕是需要不少錢吧!”永樂提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其實他何嘗不知道打通運河的好處?可是稍微一想便知,這種工程的花費絕對不是個小數目。自己的攤子鋪得太大,朝廷的日子一直過得緊緊巴巴,所以一想到這裡間開支,永樂心中就直打鼓。

  “是不少!”高熾乾笑一聲道,“臣問過工部,據他們核算,僅疏通臨清至濟寧間的三百八十五里會通河河道,怕就要投入緡錢便不下二百萬貫,若再加上築壩、修渠引水以及治理附近黃、沙等河的費用,總計大約需耗錢六百萬貫!”想了一想,高熾覺得此數字太過駭人,為讓父皇不至於被嚇住,同時給自己留下一點轉圜餘地,他又補充道:“當然,這只是初步估算,具體數目,還需由精通水利者實地勘察後方能算得。或許也用不著這許多!”

  高熾剛報出六百萬這個數目時,永樂已倒吸了口涼氣。待他說完,永樂怔了半晌,方咕噥一聲道:“或許要少,可也或許還要多!”

  高熾也知道這個數目太過巨大,若不能說服父皇下定決心掏這筆錢,那所有努力都將白費。想道這裡,高熾道:“花費是不小,但收益卻百倍於此!”

  “哦?爾與朕說說!”永樂頗有興致地道。

  “父皇請看!”高熾上前一步,用手指著案上地圖道,“大運河由杭州至通州,全長三千餘里。其中由杭州至長江一段,稱轉運河;由瓜州至淮安,稱南河;由淮安至徐州的黃河運道,稱中河,徐州以北至天津,則為北河,會通河便為北河中一段。而天津再往北到通州張家灣,則稱通濟河。這五段運河中,轉運河與南、中二河,皆河寬水深,可通大船,通濟河現雖狹窄,但其所經之處地勢平緩,又有白、衛諸河流經,完全可以借其河道或引水拓寬。唯北河,尤其是會通河一截,自元代開鑿時便河窄水淺,且又因黃河屢次改道,故極易淤塞,成為運河中之最大梗阻。兒臣設想,若能在疏浚會通河的同時,將此段河道引水加以拓寬,使之如中河甚至南河一般,那運河運糧能力將大有提高!”

  “提高多少?”永樂緊盯著地圖上的會通河一段,向高熾發間。

  “每年兩百萬石!”高熾痛快地給出了答案。

  “二百萬石?”永樂有些出乎意料,他抬頭望了高熾一眼,道,“此乃爾之推測,可有何依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