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朕既為天子,豈能因一己之故而荒嬉政事?爾雖一向羸弱,但既為儲君,便也需有為國而不顧身的意識,否則將來如何管好這偌大天下?”

  高熾不料一上來就自討了個沒趣,正惶恐間,永樂又從案頭堆積如山的文牘中抽出一道奏本,對著高熾揚了揚道:“爾之奏本朕已看過了,寫得頗有條理,朕也與各司核實,裡間所述俱是實情。看來爾監國期間,於理政上頭雖有差池,但大體做得還算不錯!”永樂一回京,高熾便上了一道奏本,裡間詳細記述了他監國期間處理朝政的各種舉措和思路,亦算做他向父皇述職。

  高熾剛熱臉貼了冷屁股,本以為父皇存心尋自己晦氣,卻不料接踵而至的竟是一番誇讚,這讓他大出意外。高興了一陣,高熾又暗暗想道:“先貶後褒,父皇手段了得!”

  不過高熾也不是傻子。他知道永樂不會輕易放過運糧那件事,此番單獨召見自己,肯定是沖這事來的。“與其等父皇說起,還不如我自己主動認錯!”拿定主意,高熾遂躬身一揖,誠惶誠恐地道:“兒臣豈敢當此譽?此次運糧失期,險些誤了父皇和四十萬將士的性命!這幾個月來,兒臣每思及此,便覺夜不能寐。今日特向父皇請罪!請嚴懲兒臣誤國之過!”說完,他一撩袍腳跪伏於地,狠狠磕了三個響頭。

  見高熾如此,永樂不由微微一愣。這幾個月來,他也一直為如何處罰高煦而傷腦筋。按理說,運糧失期是飛來橫禍,高熾本身其實談不上什麼過錯。但畢竟此事後果太過嚴重,四十多萬北征大軍險些因此餓死大漠,後雖僥倖得以化險為夷,但若不對作為督辦者的高熾嚴追罪責,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何況江河防汛亦屬民政,北巡期間出現決堤之事,高熾身為監國本來就難辭其咎。思慮再三,永樂決定給這個當太子的兒子一個狠狠的教訓。但與高煦所期盼的不同,永樂並不打算就此廢儲另立。畢竟高熾雖然不盡合永樂心意,但對他的長子瞻基,永樂卻是一百個滿意。這次北巡期間,永樂著意考察了瞻基的言談舉止,在他看來,瞻基無論是在學問、見識、心智、氣度以致膽魄,都遠遠超過同齡少年,甚至與當年的自己相比亦毫不遜色,尤其是瞻基在議論國政時所表現出的積極進取態度,與自己的開拓振興國策不謀而合,這讓永樂大生後繼有人之感。北徵結束後,永樂心中一直隱藏的那個將來讓瞻基繼承大統的想法也愈發強烈起來。正因為如此,他才花費數月心思,為瞻基編寫了那本《務本之訓》,其目的便是要將瞻基培養成與漢宣帝、唐宣宗一般的中興之君,將自己開創的永樂盛世延續下去。

  既然拿定主意要瞻基繼承大統,那自然就不可能廢掉高熾。而雖說在永樂心中高熾不過是他與瞻基之間的一個過渡,但他也不想這個兒子成為史家筆下的陵夷之君。在他看來,高熾至少應該做到守成,將自己開創的盛世基業完完整整地傳到瞻基手中。有了這麼層計較,在運糧失期一事上,永樂決定嚴處高熾之過,使其將來辦事時更加勤勉小心;但他又不能敲打太過,一旦高熾因此受驚過度,將來變得憂讒畏譏、畏手畏腳,那就反而背離他的本意了。

  既要處罰,但又不能過火,那拿捏其中分寸就顯得尤為重要。偏偏這諸般心思還不能與他人提及,僅憑一己之權衡,永樂始終也沒找到合適的方法。雖說剛才他一上來就給了高熾一個下馬威,但接下來該如何繼續,永樂心中其中並無定見。高熾這時候突然主動請罪,反倒讓永樂有些措手不及。但不管怎麼說,高熾的這種態度還是讓永樂頗為讚許的,聽得其言,永樂的心情也有所好轉,遂道:“爾雖有過,但畢竟是天災所致,爾不必自責太多!”

  高熾等的就是這句話!永樂話一出口,高熾趕緊接過道:“謝父皇!不過縱是天災,但兒臣之疏失亦是難宥!這幾月來,兒臣日夜所想,便是能將功補過,使此類情事將來不再發生!”

  其實對於“天災”的說法,高熾心中一直存有疑慮。蓋因自永樂即位以來,對水利一直頗為重視,雖然限於財力,一直未能疏浚運河,但對山東境內的河流防汛,卻是從來沒有掉以輕心。大清河河堤雖不能說是固若金湯,但抵禦一般洪水還是足以勝任的。今年並非洪災泛濫之年,而這大清河不早不晚,卻偏偏選在運糧隊經過時決堤,而且還正巧是北上必經的東平一段,這怎麼看都透著蹊蹺。與東宮屬臣分析此事時,楊士奇他們都懷疑是有人暗中搗鬼。不過一來高熾對此並無證據;二來,在解縉提出的對策中,只有將此事歸咎於天災,方能為接下來自己的脫罪提供理由。高熾權衡利弊,便也只能選擇認可“天災”一說了。

  高熾的話說完,永樂頓時生出好奇,當即脫口而出道:“爾有何將功補過之法?”

  高熾重新站起身子,向前兩步走到永樂身旁,從袖口中抽出一個捲軸,放到御案上小心展開,永樂湊上前一瞅,卻是一張大運河的全圖!

  “爾這是何意?”永樂滿臉疑惑地望著高熾。

  高熾端直身子,拱手稟道:“回父皇,此次之所以運糧失期,除不巧遭遇天災外,還有一大原因,便是會通河淤塞。本來四月底時糧米已裝船渡江,若運河全線貫通,不出一月,二十萬石大米便可直抵行在。然會通河一段長期淤塞,不得已只得在濟寧卸船裝車,如此費功夫不說,還耽擱了時日,以致糧隊不得不在汛期北上,不幸遭遇洪災。經此一事,兒臣想,若能打通會通河,使南北漕運暢通,那不僅江南糧餉北運更加便捷,中間的損耗亦會減少許多,百姓的徭役也有所減輕,實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有益之舉!”說到這裡,高熾深吸口氣,擲地有聲地道:“兒臣懇請父皇下旨疏浚會通河,使大明天下真正得以南北會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