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走之時,皇上是否已知廣武鎮已被失乃干所據?”

  “正是要說此事!”狗兒這時精力已恢復不少,隨即站起來道,“當日清遠侯飛騎來報,言失乃干已攻下廣武鎮,清遠侯接戰不利,已決定繞道班師。皇上得報大怒,直斥清遠侯他們混帳透頂,竟坐視漠北大營糧道斷絕。然事已至此,皇上也無計可施,大營糧草不足,絕無法再走廣武鎮,經與楊學士他們商議,已決定再次改道,轉沿哈剌溫山西南一線班師。”說到這裡,狗兒一拍腦袋,道:“何需由我在此囉嗦,皇上還有一道手詔,國公爺一看便知!小的跑糊塗了,一時竟忘了此節!”說完,他又是一陣摸索,將永樂的手詔拿出來,恭恭敬敬地遞給張輔。

  張輔接過手詔展開,永樂熟悉的筆跡展現在眼前:“說與張輔:王友昏聵,坐視廣武鎮淪陷,其罪當誅!今大營糧草幾盡,朕料爾之兵不足以驅逐失乃干,故決計改道,經永寧戍、通川甸南返。爾等接詔後,即起開平、宣府存糧前來接應,不得有誤。欽此!”

  “這就是了!”看完永樂手詔,張輔心中頓有了底:不出自己所料,皇上知道糧道斷絕後,已決定再次改道。選擇從永寧戍、通川甸一線班師,雖然路途艱難了些,但距離比經廣武鎮回宣府要短六七百里,這對糧食不足的明軍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想道這裡,張輔心下稍安,隨即又問狗兒道:“你出來時,大營糧草還可支持幾日?”

  “不多了!”狗兒想想道,“彼時大營存糧約還剩有六萬石!”

  “六萬石!”張輔的心一下又提了起來,急匆匆地道,“這麼點糧,頂多只夠將士們吃十天!今天已是六月二十二!這麼說大營眼下豈不是已經斷糧?”

  張輔話音一落,夏元吉和瞻基也都臉色大變。狗兒見他們如此,忙解釋道:“不至於此!將士和民夫們也都隨身帶著些乾糧,怎麼著也夠對付個四五日。而且此次繳獲韃子牛羊不少,實在不行還可以殺了應急!”

  “那也頂不了多久!”張輔咕噥一句,轉身對身後的親兵一揮手道,“趕緊把漠北地圖拿來!”

  親兵將地圖從行囊中掏出,張輔一把搶過,扔到地上展開,將手指對準上頭的“長秀川”三字,接著緩緩向南移動,待劃到“青華原”和“秀水溪”兩處地名之間時,方用手指點了點,道:“大約就是這裡了!眼下大營應該就這一帶!”

  夏元吉趴在地圖上,看了看“青華原”的位置,遂道:“青華原在應昌西北,兩地相隔不太遠!既然得知大營行蹤,那先前計劃便不必再行。張帥可即刻下書給應昌,命將其處存糧趕緊押往大營處!”

  瞻基尋思:現在自己要做的,就是親自將手頭這批軍糧火速運往大營。這不僅關係到皇祖父和漠北將士的安危;同時,也只有如此,方能將運糧失期的影響降到最低。而且有自己在場,也能儘量為父親開脫,否則一旦皇祖父得知大清河決堤之事,必然勃然大怒,屆時二叔再從旁挑唆,皇祖父還不知道會對父親怎麼樣呢!想到這裡,瞻基趕緊道:“應昌存糧也不多,咱們也趕緊出發,直接送糧去大營!”

  夏元吉當然明白瞻基之意,他一向支持東宮,此時也趕緊道:“仆亦與小殿下同往!”

  張輔大手一拍,道:“也好!你們都去!”

  夏元吉掐指算了算,又道:“既然皇上選擇改道,那軍糧消耗便有所減少。但饒是如此,宣府和應昌之糧仍嫌不足。”

  “差多少?”張輔趕緊發問。

  “大約差個三四萬石!這還不算進入塞內以後消耗!”

  張輔大手一揮道:“塞內的好辦!大軍要回宣府,怎麼著也還得過上個十天半月,現各地已開始籌糧,吾命當地官府加緊將官倉存糧運至宣府。如此一來,待大軍入塞時,各地糧隊應已抵達宣府了。至於入塞前的缺額嘛……”張輔想了想,道,“此次出征時,大軍每行十日便建一壘,內里屯糧萬餘石,並遺一部軍士守之。廣武鎮便是其中之一。今廣武鎮雖被劫,但失乃干並未繼續向南,故從開平到瀚海之間的壘里還有些存糧。本帥可傳書各壘,命各壘守軍將所儲糧草直接運往開平,待大軍到時使用。如此便就勉強夠了。”

  瞻基和夏元吉對視一眼,不約而同的點了點頭。

  “還有一事!”瞻基想想,最後對狗兒道,“狗兒,你歇息一陣後,還要跑一趟北京,將此事轉告趙王,請他早做準備,迎接聖駕迴鑾!”

  “歇什麼!奴婢立刻就去北京!”見宣府眾人應對有度,狗兒的心也放了下來,臉上又露出其特有的玩世不恭表情,嬉皮笑臉地道,“出征前,趙王殿下還說待王師凱旋後,便專門請小的到西直門內的‘洞庭香’大醉一場。酒席倒無所謂,只是小的能獲三殿下專請,這可是在咱們黃門裡頭吹噓的大好機會!奴婢早就心痒痒的,這下正好遂願!”

  聽得狗兒這麼說,大家又是一笑,這事就最終說定。當天,瞻基便和李彬押糧出塞,狗兒則在短暫休息後趕赴北京。夏元吉耽擱一日,在以戶部尚書和主持行在朝政大臣的名義給各省府州縣下文催糧後,也於第二日騎快馬出關,追上瞻基等人一道北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