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永樂一聲不吭,只面無表情地把目光投向楊榮。

  楊榮眼珠子轉了幾圈,心中頓有了答案,只不動聲色地道:“光大大人所言不無道理。但微臣以為還有一種可能,便是馬哈木派此二人前來,是為打探我軍虛實。若見我軍聲勢浩大,其就只是上貢;可若是王師軍勢不振,馬哈木就很有可能會與其餘二王一起勾結韃靼,共謀我大明!”

  “不錯!”金幼孜也插口道,“夷狄皆見利忘義之輩,自古便對我中華財富垂涎三尺。去年丘福兵敗後,韃靼對瓦剌三王百般籠絡。瓦剌見我軍慘敗,心中亦難免蠢蠢欲動,雖不敢公然叛我大明,但覬覦之意卻與日俱增。這瓦剌使臣早不來晚不來,卻選在王師出塞後匆匆趕至,極有可能就是趁機窺探我軍實力,以決定下步行止。”

  “恩!”永樂點了點頭道,“二位愛卿言之有理,瓦剌三王的確心意難測。若其果真為窺伺而來,那朝廷又當如何懾服其心?”

  剛才胡廣被兩位同僚搶了風頭,此時趕緊搶過話頭道:“回陛下,自古撫夷之道,無非恩威並施而已。這施恩的事,朝廷已做了不少,下一步自然是要耀威了!”

  “哦?”永樂溫言道,“胡愛卿有何見解?”

  胡廣嘿嘿一笑,隨即將腹中想法說了,永樂聽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接見瓦剌使臣後又過二日,明軍抵達塞外小鎮鳴鑾戍。永樂下令全軍在此暫時休整。同時,御營中頒出一道旨意,明日,也就是三月初九,天子將在此大閱三軍。

  永樂的三千營特意駐紮在鳴鑾戍北門之外,一出轅門便是一望無際的平川。第二日寅時剛過,全體明軍將士便起床埋鍋造飯。待到卯時,各部按照事先部署,開始在御營外列隊集結。御營轅門外的空地上已早早地搭建了一個五丈見方的將台,台中央安放著皇帝的御座,御座後方,豎著皇帝的龍旗寶纛,猩紅纛旗中央用黑線繡著一個碩大的“明”字,在火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醒目。三十萬將士以將台為基準,沿其北側依次列隊。儘管天仍未亮,明軍人數又多,但訓練有素的將士們卻是有條不紊,隨著燈籠的指示和領軍將校的口令依次而行,終於在拂曉之前全部列陣完畢。

  雖是春末出征,但漠北氣候苦寒,前幾日還下過微雪,黑夜時的大荒原上冷風肆虐,寒意襲人。不過未多久,清晨的朝陽從東方山巒背後升起,給蒼茫大地帶來第一絲暖意。戈壁灘上,三十萬大軍隊形嚴整,甲仗齊具,只等天子檢閱。辰時正牌,只聽得三聲炮響,鉦鼓齊振,隨即御營轅門大開,兩隊身著飛魚服、手提繡春刀的錦衣衛飛奔而出,至到將台前列隊侍立;緊接著又是三十二名內官,他們亦分作兩隊,各手持一支響鞭,在檢閱台兩側站定;隨後則是各式儀仗、鹵簿,在將台周圍按序站好。隨後,持鞭內官齊力舞動響鞭,眾人肅靜,一早便在御營轅門兩側守候的樂官隨即奏響禮樂,在悠揚的樂聲中,永樂在漢王朱高煦及一眾隨徵文武大臣的簇擁下,神采奕奕地走出轅門,登上將台。

  今天的永樂頭戴天鵝翎飾金鳳翅,內穿行龍五彩雲紋曳撒,外套一件繡著雙龍戲珠圖案的方領對襟魚鱗罩甲,兩肩處各用黃金甲片遮覆;腰間所配,則為一把金柄長條魚腹刀。金鳳翅的頂端,插著一支藍底鑲紅邊的小旗,鮮艷的旗幟隨風飄揚,將這位方過五旬的盛年皇帝襯托得十分威武。

  永樂在將台正中站定,放眼向下一望,只見戈甲旗旄輝耀蔽日,三十萬大軍綿亘數十里,目光所及,皆是鐵甲利刃。永樂用眼角餘光一瞅,只見被以陪同檢閱為名拉上台的瓦剌使臣完者不花已臉色微微發白,而另一個使臣合花帖木兒更是眼珠瞪老大,顯已緊張到了極致。見此情狀,永樂暗中得意一笑,也不多言,只氣度從容地走到御案後坐下。

  “日月同輝,威震四方,天子討逆,我武惟揚!”待永樂落座,高煦領著文武大臣走到將台下,齊聲山呼。緊接著是將台四周的錦衣衛和內官,再後則是正對著將台的五千神機營騎士,再後則是五軍主力,到最後則成了數十萬將士的齊聲高呼。數十萬健兒的呼聲聚到一起,猶如雷鳴潮湧,讓人聞之驚悚,震耳欲聾!

  見完者不花與合花帖木兒已目瞪口呆,永樂十分滿意地向後一望,身後旗官會意,隨即將手中的一面大黃旗橫向三擺,眾將士得令,遂收聲昂首肅立,方才還喊聲震天的戈壁灘,頃刻間又只能聽到呼呼的風聲。

  永樂扭過頭,對完者不花還有合花帖木兒笑道:“二位使臣以為我大明天兵如何?”

  “啊!”完者不花還在震驚中,直到永樂發問,方回過神來,趕緊側身面向永樂一躬身,用生硬的漢語答道,“王師威武雄壯,實為小臣平生所僅見!”

  “如此雄師,放眼天下也無敵手!”合花帖木兒也忙不迭地謙聲恭維。

  聽得二人之言,永樂哈哈大笑,隨即又一揮手,黃旗再次揮舞,台下文武官員見著,趕緊分作兩班,走回到錦衣衛身後按序站立,在將台與軍陣間騰出一個寬達三十餘丈的空地。隨後,台上號笛聲起,兩千騎士分作兩隊,從將台兩側的遠處喊殺而來,以作騎戰演戲,繼而五千步軍又出列演練各式陣法,到大閱最後,黃旗向下一劈,五千神機營騎士轉身向後奔騰而去,待馳到陣後開闊處時飛身下馬,隨即組成三列縱隊向遠方分次開火。伴隨著連綿不斷的火銃聲,兩個瓦剌使臣先是震驚,繼而恐懼,最後再望向身旁的永樂時,眼光中已飽含了敬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