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宣府休整兩日後,數十萬明軍在永樂的率領下浩浩蕩蕩的經德勝關依次出塞,並於第二日晚抵達塞外的興和千戶所駐地。

  興和守御千戶所直屬後軍都督府,但其地已處塞外。自永樂二年賜大寧舊地與朵顏三衛後,開平已是朝廷在塞外的唯一城池,現由成安侯郭亮率重兵鎮守。興和位於宣府與開平之間,是連接兩地交通的重要堡壘。從此處再往北,除開平孤城外已悉為敵境,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明軍將進入戰備。在興和,永樂親自巡營檢閱三軍,所到之處,將士皆士氣高漲,甲冑馬匹亦都齊備,永樂看罷心頭大安,遂正式開始北征。

  因為兵馬及糧草輜重太多,故明軍的行軍速度不算快,即便是剛剛出征,每日所行最多也不過二三十里。不過永樂對此卻並不著急。多年的塞王經歷,使這位馬上天子對韃子的習性有著極為深刻的了解。他明白,在得知自己親率五十萬眾出塞的消息後,本雅失里和阿魯台絕無膽量敢來主動挑釁;而自己若要在這萬里大漠中去尋找他們,也無異於大海撈針;故要想捕獲韃靼主力,只有一個辦法——攻其所必救!

  韃子四處遷徙、不建城池,明軍要想如在中原作戰那般圍城打援,那是絕無可能的。但其既為遊牧部族,則有一個重要弱點:必須逐草而居。尤其是春夏之交時,牧民必須遷徙至水草豐盛之地放牧,使牲畜長夠膘,唯有如此,待到寒冷冬季到來,他們才能有足夠的食物安然過冬;而那些留下來做種的牲畜,也是靠著春夏季節長出來的大量肉膘,才能熬過這段困境,不至於因飢餓和嚴寒而死亡。而漠北水草最肥美之地,便是草原東北部的斡難河、臚朐河流域。那裡水草茂盛,氣候適宜,當年成吉思汗便是倚此寶地創建基業,進而一統蒙古,最終橫掃天下。本雅失里乃元室嫡脈,韃靼的實力亦為漠北各部之最,這兩河勝地自然是歸他們所有。所以,只要明軍能在夏季到來之前抵達斡難河和臚朐河,那於情於理,阿魯台都會主動上門求戰。否則蒙古人心中的聖地任由明軍掃蕩,那他二人還有何面目號令漠北?退一步說,就算本雅失里和阿魯台不在乎臉面,可沒了這塊沃土,那除非他們有膽量冒著被明軍回過頭來包餃子的危險,穿越瀚海沙漠來到毗鄰大明邊疆的漠南草原,否則就只有遷到漠北草原中部的杭愛山一帶放牧。杭愛山的水草遠不如兩河豐盛,絕無法滿足韃靼全族二十餘萬人之所需。若阿魯台果真這麼做,那到冬天時他的部族肯定會因食物短缺和牲畜驟減而實力大損,甚至由此分崩離析都是不無可能的。要是最終成這麼個結果,那明軍便將不戰而屈人之兵,永樂更是樂見其成了!

  看清楚形勢,永樂心中就有了底。故他一開始便抱定了穩紮穩打的宗旨,絕不為求速戰而輕率冒進。只不過這樣一來,一個問題也就隨之而生:明軍糧草供應吃緊。

  五十萬大軍出塞,每人每日糧食消耗就得兩斤,遇到戰事還得另增。而塞外不是草原就是荒漠,根本無法就地取糧,只能從內地轉運,這其間艱辛危險且不說,光是耗費就不得了。據夏元吉估算,若要把糧食運到預定的最遠目的地臚朐河,即便拋開內地轉運的損耗,光從宣府出塞算起,每十石糧到達明軍營中時也只能剩下三石多一點!這還是在沿途未遇韃子襲擾的情況下!照此推算,明軍二月底出塞,六月底班師歸國,這四個月內明軍所有糧食耗費加在一起少說也得一百七八十多萬石!

  自永樂五年恢復開中後,北京各倉存糧曾一度大幅下降,雖然後來又有所增加,可及至丘福出塞,又把行部辛辛苦苦攢下來的家底敗了不少。故直到出征前夕,行在朝廷能籌措到的糧食才剛剛過一百萬石,尚有七十多萬的缺口,需在大軍出征的同時,催太子朱高熾抓緊從江南調運。

  糧草不足,無疑是明軍一個巨大隱患。不過永樂卻等不及了。如果為此延後出征日期,那班師就得拖到秋季。漠北的秋季可不比中原,八九月時那裡就有可能漫天飛雪,明軍不耐嚴寒,到時候必然損失慘重。經與臣僚多次商議,永樂認為四月底時平江伯陳瑄的海運船便會抵達天津,屆時會給明軍帶來五十萬石江南大米,至於剩下的二三十萬石,則可即命高熾徵發京師和南直隸民夫,從陸路加緊轉運。這樣計算的話,只要兩路糧食如期抵達,那明軍糧食還是勉強夠用的。當然,這其間多少存著些變數,但形勢如此,朝廷也不得不擔些風險。

  大軍逶迤北行,儘管已儘量聚集,但仍一路綿延數十里,待行了五六日,到三月初六晚上,一群胡人在明軍游騎的護送下駛進了天子御營。

  來者是瓦剌使臣完者不花與合花帖木兒。在決議討伐阿魯台後,為避免瓦剌與韃靼合流,永樂對瓦剌三王多有拉攏,並頒給諸多賞賜,此番兩名使臣是受瓦剌順寧王馬哈木所遣,前來貢馬謝恩。

  永樂在中軍大帳召見二位使臣,其間對瓦剌之忠順大加褒揚,並照例賜下綵幣襲衣。召見結束,二位使臣被鴻臚寺丞劉帖木兒帶下歇息。永樂將眾臣屏退,唯留下隨駕的胡廣、楊榮、金幼孜等三位閣臣。

  待外臣退盡,永樂揮手將帳中的內官也驅退了,方問道:“馬哈木此時遣人上貢,爾等以為是何用意?”

  胡廣想了一想,猶豫地道:“難不成是他見陛下親征,心生畏懼,故以此舉自表忠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