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看著瓦剌使臣誠惶誠恐的臉,永樂知道,從這一刻開始,他終於可以心無旁騖地跟韃靼展開較量了!

  二

  從鳴鑾戍出發,明軍經凌霄峰、錦水磧、壓虜川、金剛阜、小甘泉、大甘泉、清水源徐徐北進。這一路起先還是漠南草原,但到後來,所到之處便再也無草木河流,而只剩下大漠戈壁,這便是瀚海了。荒漠行軍,其艱難更甚草原,連最起碼的水源有時都難以保障;加之三月時的塞外,仍是風雪連天,大漠中晝夜溫差也大,這就更為大軍行進增加了難度。

  不過好在洪武朝時明軍曾多次出征漠北,永樂本人亦曾兩次出塞,對此處地理還比較熟悉。一路上明軍專尋綠洲駐軍,每到一處都大量補充水源,行軍時也是早上開拔,到中午便紮營歇息,儘量使將士和民夫們節省體力,如此布置,大軍雖仍不乏艱苦,但至少未覺疲憊。而在行軍途中每遇古籍所載之名山,永樂都興致勃勃地與內閣閣臣加以指點,若遇漢唐開拓時所遺古蹟,君臣數人還免不了遊覽考據,興致大濃之際,永樂還命他們行些勒石刻碑、吟詩作賦的雅事。

  本來,內閣閣臣都是些柔弱文人,隨軍出塞,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件苦差事。不過飽學之士大都也喜好遊歷,塞外風物與中原迥異,這蒼茫大漠的奇異風光更是三個閣臣平生所未見,故他們雖然勞苦,但卻也大飽了眼福;而更讓他們興奮的,是此次乃大明天子親率六師,出塞伐胡。放眼歷代華夏帝王,拋去漢高祖恥辱的白登之圍不算,也只有漢武唐宗才有此壯舉!三人得以參預此等千古盛舉,自覺莫大榮幸,這所謂的旅途艱辛也早拋諸九霄雲外了。

  有這麼些風流雅事,再加上隔三岔五便舉行的射獵,這行軍途中大明君臣的日子倒也打發得十分愜意。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明軍出發時為了防止後方轉運糧草不濟,隨軍攜帶了二十五萬石軍糧。這些軍糧裝載在三萬輛武剛車上,由民夫隨軍推行。武剛車載重雖然超過人背馬扛,但卻太過笨重,在過瀚海時經常會陷入沙堆,這使得明軍行軍速度不得不隨之降低,穿越瀚海的時間比預計的多花了六七日。不過事已至此,永樂也無法可想,只得埋頭認了這筆時間帳。

  過了清水源,大地上沙石漸少,開始逐漸出現青草,這便是說大軍已走出瀚海,進入漠北草原了。雖然眼下按時令算已到初夏,但漠北的清晨仍霜氣甚寒,每日五鼓出發時,將士們皆需身著棉襖,永樂君臣也是裘衣狐帽裹得嚴嚴實實。不過午後便就熱了起來。明軍依舊是清晨開拔,午後歇息,中間偶爾還休整一二日,以恢復體力,等待掉隊士卒,就這樣一路徐進,一個月間依次路過屯雲谷、玉雪岡、鳴轂鎮、歸化甸、禽胡山、廣武鎮、捷勝岡、清泠泊、威虜鎮、紫霞峰、玄雲谷、古梵場、順安鎮,到五月初一下午,一條綿延向東的河流映入大明君臣的眼帘——臚朐河到了!

  抵達臚朐河,意味著進入明軍已深入韃靼腹心。從這一刻開始,阿魯台和本雅失里已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望著前方湍湍流淌的河水,明軍將士短暫沉默後,頓時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永樂也十分開心,他一夾馬腹,催馬直奔到臚朐河邊。駐足望去,大河奔涌而下,兩岸群山秀拔,岸傍遍地榆柳。水中沙洲上,蘆葦、青草鬱鬱蔥蔥長達尺余,好一副人間勝景!永樂哈哈一笑,對跟上來的楊榮道:“果然是塊寶地,楊愛卿以為如何?”

  “臣亦有同感!”楊榮笑著一應,隨即頭一揚,激動地道,“不過眼下臣目中所見,卻非這山川草木。臣所見者,乃是韃子根基所在。二百年前,元太祖便是在這臚朐、斡難二河之地崛起壯大,進而南侵中原,使我堂堂中國遭遇亡天下之痛,華夏千年詩書禮儀慘遭滅絕。然胡人無百年運,待到先帝舉義,提三尺劍橫掃寰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終使我泱泱四千年文明得以重續。及至今日,陛下奮先帝之餘烈,親率六師深入漠北,竟至蒙古發祥聖地,此誠為華夏千古未有之壯舉!縱漢武、唐宗亦不能及!臣有幸,得以追隨聖主,親歷其間,心中早已激動萬分。此刻在臣眼中,這臚朐河,便是我華夏復興之最好見證!便是我大明遠邁漢唐,成為華夏古今第一盛朝的絕佳象徵!眼下韃靼已至絕境,臣惟願王師早日破胡奏凱,願陛下成就千古偉業!”

  “說得好!”楊榮慷慨陳詞,永樂聽後也是心潮澎湃!是的,華夏自開天闢地以來,只有大明有此國力,得以發五十萬之眾深入漠北;只有他永樂皇帝,傲然站立在漠北胡虜的根基發祥之地!西戎滅周、五胡亂華、靖康奇恥、崖山遺恨,輝煌偉大的華夏民族曾經一次次遭受無比殘酷的羞辱,璀璨奪目的華夏文明曾經一次次被野蠻和愚昧踐踏!但今天,一切都得以洗刷!這一刻,華夏王朝的天子,站在了臚朐河畔!而也是在這一刻,他統治下的大明王朝,站到了華夏數千年抗擊胡虜歷史的巔峰!想到這裡,素來胸懷大志的永樂已激動得幾乎不能自持。

  良久,永樂的心境終於平復下來,沉著道:“韃子雖至絕境,但畢竟尚未剪除,眼下還未到大業鼎定之時!”

  “皇上說得是!”這時楊榮的心也平穩下來,聽得永樂之語,他心中更加敬佩,趕緊點頭應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