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冬至過後沒幾日便是新年。經過大半年的籌備,北巡的各項準備已全部就緒。正月一過,永樂下詔,以皇太子朱高熾為監國,留守京師。二月初九,聖駕發京師,北巡正式開始。戶部尚書夏元吉、禮部尚書趙羾、工部尚書吳中以及新任兵部尚書方賓等朝廷大員扈駕;五位內閣閣臣中,除右春坊大學士黃淮、左春坊左諭德楊士奇留京輔佐太子監國外,左春坊大學士胡廣、右春坊左諭德金幼孜亦隨駕出巡。右春坊左庶子楊榮本已丁憂,但此時也被奪情起復,跟隨永樂北上。

  儘管對重回北京期盼已久,但真當車駕開出南京城時,永樂的心中並不暢快。就在出宮前,他剛剛下了北巡前夕的最後一道敕旨,命英國公張輔佩征虜副將軍印,充總兵官,清遠侯王友為副,二人率兵趕赴交趾,會同在當地作戰的黔國公沐晟,討伐新近反叛的交趾亂賊。

  交趾局勢是在最近一年逐步失控的。本來,去年六月,張輔、沐晟率軍還朝,永樂當時大行封賞,張輔進封英國公、沐晟進封黔國公,其餘南征官吏亦升賞不等。不過,就在張輔、沐晟回京之際,部分對大明心懷不滿的安南舊官趁機生亂,並擁立原陳朝舊官簡定為帝,改元興慶,定國號為大越。消息傳到南京,朝廷立命沐晟佩征虜大將軍印,率軍再赴交趾平叛。起初,永樂以為黎氏已滅,這股子亂賊雖僭越稱帝,但也不過是小打小鬧,王師一到自會作鳥獸散。孰料交趾畢竟脫離中國日久,當地土民與漢人之間隔閡不淺,朝廷收復交趾這兩年來,多派漢官赴當地治民,漢官不通當地習俗,處事間與土民多有衝突,已暗中埋下了諸多隱患,及至簡定一反,竟是應者雲集;待沐晟趕到時,交趾已是亂象四起。沐晟東征西討、疲於奔命,但叛軍卻越剿越多,到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明軍與叛軍決戰於生厥江畔,最後堂堂王師竟然大敗虧輸,兵部尚書劉俊、都督呂毅殉國,沐晟率殘軍倉皇逃回交州。

  敗報傳回,朝廷立時大震。尤其是兵部尚書竟戰歿軍中,這更是大明開國以來從未有過的奇恥大辱!至此,朝廷再也不敢對交趾叛亂以等閒視之。張輔本已受命扈駕北上,但既然沐晟平不了交趾之亂,那也只有重新啟用這位當初光復安南的王師主帥了。

  就這樣,懷揣著對交趾局勢的隱隱擔憂,永樂在高煦、瞻基以及一眾文武百官和親軍侍衛的簇擁下,乘船渡過長江,浩浩蕩蕩地向北京進發。沿途,永樂接見地方官吏,探訪民情,但見市井興旺,百姓安居樂業,大明境內一片欣欣向榮之氣象。由此,大明天子的心情才逐漸好轉。就這樣走了一個多月,到三月十九日,御駕終於抵達北京。北京一眾大員早已得到了消息。當日一大早,留守行在的趙王朱高燧便領著駙馬袁容以及行在後府左都督、淇國公丘福、右都督安平侯李遠、都督同知靖安侯王忠、武城侯王聰、同安侯火真、隆平侯張信、行部尚書郭資、北京布政使墨麟等一干行在要員並眾官吏士紳趕到麗正門外迎駕。待皇帝儀仗至,眾士紳官吏皆跪伏道旁,山呼萬歲。高燧等幾個打頭的要員於道中跪候,直至皇帝車駕停下,永樂下車喚句平身,他們方行禮起身,隨即一臉激動地向永樂跟前走來。

  朱高燧今年二十四歲。自永樂二年高熾入主東宮來,他一直奉皇命在北京留守,其間雖也有幾次回京師,但都是沒待幾日便又北返,與父皇見面的機會並不多。多年鎮守行在,這位年輕皇子已明顯成熟許多,雖然身子仍然精瘦,但看上去精神抖索,一雙眸子炯炯有神,裡間透射出一股精明強幹之氣。永樂下車,仔細打量了打量自己的愛子,微微笑道:“丘老將軍屢次在奏疏中夸爾精明能幹,少年老成。看來留守行在數年,爾之長進也不少啊!”

  “這都是淇國公謬讚,其實兒臣在北京談不上建樹,唯小心恭謹,絕不敢辜負父皇重託便是!”

  這時高煦和瞻基也一起走了上來,聽得高燧之言,遂笑道:“三弟莫要太謙虛,父皇這麼說,自是你差事辦得好!父皇的性子你還不知道?他老人家豈會無緣無故誇人?”

  高燧也笑著回道:“二哥這麼說,弟弟就更惶恐了。小弟雖在北京,但也知這幾年二哥在朝中屢進良策,為父皇解了諸多憂難。要說處事,小弟不如二哥多了!”

  高煦、高燧兩兄弟素來一個鼻孔出氣,此番二人當著永樂面前互相吹捧,一旁的小瞻基聽著,心中說不出的膩味,只是面兒上卻猶如平靜的池水,看不出一絲波瀾。

  永樂微笑著聽兩個皇子說完,方又側身走到淇國公丘福面前,親切地握住他的手,不無感慨地道:“一別數年,丘老將軍依舊康健,只是發須卻都白了!”

  丘福今年已經六十七歲了。高熾立儲後,他被任命為行在後軍都督府左都督。行在後府是朝廷設在北京的最高軍事衙門,丘福到任後,便擔負起總領塞防軍事的重任,其後五年內再也未回過南京。今天再見到永樂,丘福萬分激動。聽得永樂這麼說,丘福趕緊將胸膛挺得筆直,慷慨言道:“臣雖年老,但精神一如當初,騎馬射箭的本事更是一日也沒廢過。只要皇上一聲令下,老臣立可率十萬兒郎北出邊塞,殺得他韃子片甲不留!”

  “好!”丘福的氣概讓永樂大為激賞,當即大笑道,“不愧為靖難第一名將!老將軍就是大明的廉頗,朕的中山武寧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