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得永樂將自己與廉頗、徐達相比,丘福心中更加激動,趕緊一骨碌跪倒在地,大聲喊道:“老臣願追隨陛下,赴湯蹈火、誓死不渝!”

  永樂趕緊將丘福扶起,再勉勵一陣,隨即又對張信、郭資等人一陣撫慰,末了方大手一揮道:“自打洪武三十五年率軍南下,朕已有近八年未回北京。今日重回故地,朕感念萬千。閒話容後再敘,爾等隨朕一起進城,一起看看這座故城新貌!”

  “是!”眾人趕緊答應,隨即高燧側身一讓,恭聲道,“兒臣給父皇領路!”說著便上前半步,走到了永樂前頭。永樂一笑,隨即命內官將御馬牽到跟前,飛身上馬,氣宇軒昂地向城內走去。

  儘管已有心理準備,但當進入北京城內後,永樂仍忍不住吃了一驚。與他當年就藩的北平相比,眼前的北京城簡直是煥然一新!僅腳下這條麗正門內大街,便拓寬了一倍不止,原先坑窪泥濘的黃土路面也都被夯得平平整整。道路兩旁,當年比比皆是的矮土屋早已不復存在,展示在世人面前的大都是二三層的磚木樓閣,上頭彩漆鮮亮、雕飾精美,看上去賞心悅目。向前走了沒多久,一塊巨大的工地出現在面前,永樂記得這裡應該是前元的舊宮,而現在,舊日宮室早已被徹底拆除,朝廷即將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嶄新的大明皇宮。待走到大街盡頭,永樂停下馬來,展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大塊空地,這裡即將修建一座巨大的門樓,待修成已後,它將成為行在皇城的外門!雖然眼下這座外門還未正式開建,但僅從為其騰出的空地規模上看,便遠遠超過了與之對應的南京皇城外門——洪武門。結合一路所見,聯想到即將出現在面前這塊空地上的的宏偉門樓,永樂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激動,有一種無法言語的自豪——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是自己,讓這座三朝古都得以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隨行的官員也看見了眼前的場景,在從迎駕的皇城監造官吏口中知曉了未來皇城主門的規模後,大家愈發印證了之前的猜測——這座北京,才是皇帝心目中真正的大明京城!

  北京宮室尚未正式開建,故永樂仍在原燕王府內駐蹕。不過燕王府之名本是藩邸所用,現永樂已為天子,再稱之為王府顯然不合適,遂通稱其為舊宮。舊宮中,王府正殿承運殿也改名為奉天殿,承運門稱奉天門,以對應其主人的現今身份,其餘各處名稱亦有相應更改,永樂北巡期間,便在這座昔日府邸里視朝理政。

  既是理政,那除太子不能決的軍國大事外,也就是撫慰北京舊部,接見行在士紳,獎勵當年支持自己奉天靖難的老北平有功軍民等等。但這並不是御駕北巡的主要目的。待休整幾日,永樂遂領著高煦、高燧、瞻基以及一幫朝廷要員出德勝門,前往昌平縣東的黃土山視察陵寢。

  黃土山是名道袁拱幾經探訪後,最終確定的吉壤。永樂之前已在圖紙上看過概貌,但親自前來卻是第一回。進入陵區後,永樂舉目四望,只見東、西、北三面皆為群山環抱,唯自己所在的南面為豁口,而自己則身處群山之中一個小盆地中,另有一條發自北面主峰的小河蜿蜒而下,從自己的身旁緩緩向南,整個陵區山明水秀,景色宜人。

  待上了北面的黃土山主峰,一陣涼風襲來,眾人精神俱是一振。永樂再次將陵區俯視一遍,不由嘖嘖贊道:“好地,好地,此山應是燕山分支,來脈虎踞龍騰,悠遠有致。東、北、西三面群山環繞,南邊卻開敞無阻,兼又山林茂密,還有清澗流出,果真是水木清華,龍脈悠遠!袁拱道長好眼力!”

  袁拱此時已閉關修行,並未前來,而其子袁忠徹卻在現場。見永樂誇讚家父,袁忠徹趕緊上前致謝,末了笑道:“其實此吉壤之得,亦非家父一人之功,當初訪得此處的,是另有其人!”

  “哦?是何人訪得?”永樂遂問。

  袁忠徹回過頭使了個眼色,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官員趕緊出列,上前行禮道:“臣廖均卿叩見陛下!”

  “爾是道官?”永樂見此人一身青法服,便隨口問道。

  “回陛下,臣現為道錄司右玄義,此乃擇定吉壤後,皇上給的恩典!”

  “唔!”永樂點了點頭,當初定下黃土山陵寢後,袁拱曾上表為屬下請功,廖均卿應就是在那時敘功封的官。永樂雖對陵寢上心,但像這種升賞幾個末官的小事又豈會記得?故早就將此人忘到了九霄雲外,此時問過話,他才想起來。

  “朕依稀記得袁道長提過,爾不僅通曉陰陽熟知地理,還善於營造,不知可有此事?”

  “回陛下,臣於山陵土木確有研習!”廖均卿一臉自信地答道。

  見廖均卿竟毫不謙虛地痛快承認,永樂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道:“好!好!朕就喜歡爾這份爽直!爾既選得好吉壤,那乾脆將營建帝陵之事也一併做了!”永樂想了想,又道,“便以爾為工部營造所所副,專職山陵營建!”

  “呀!”永樂說完,莫說廖均卿,就連袁忠徹都露出驚訝神色。工部營造所所副為正八品,論品佚不過比廖均卿原先的道錄司右玄義高出區區一級。但最主要的是,道錄司在明朝是雜官衙門,故道官皆屬雜流;而營造所隸屬下部,所副的品級雖低,但卻是如假包換的正途!在明朝官場,雜官品級再高,也被士大夫所輕,所以僧道錄司中,除了袁忠徹這樣的靖難功臣,等閒官員根本就上不得台面,連普通士人都不把他們當官看。廖均卿由雜流入正途,雖品級仍低,但其實際意義卻幾同鯉魚躍龍門一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