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殿下!”見高熾面色蒼白,楊士奇有些擔心地道,“這也不過是臣一孔之見,未必就准。”其實楊士奇這話倒也不全是安慰,畢竟這只是所有猜想中最壞的一種。只是作為高熾最信任的東宮屬臣,他有責任提醒這位太子做好最壞的打算。

  高熾明白楊士奇的意思,但卻一點也不能安心,畢竟一旦預言成真,他就將面臨入主東宮以來的最大一次挑戰!而從眼下形勢看,他這個太子並無太大勝算!強捺住心中恐慌,高熾道:“即便如此,我等也需未雨綢繆。諸位愛卿以為本宮當如何應對?”

  “殿下監國後,朝政上頭萬不可改弦更張。一應決策,皆當以上意為準!不能給漢王留下任何口實!”說到這裡,楊士奇望了一眼高熾,又意味深長地道:“殿下來日方長!”

  高熾本來雄心勃勃,準備在監國期間大幹一場,但此時此刻,他滿腔抱負已化作春水,不得不轉而為自己的生存而戰。想到這裡,高熾苦笑連連,無奈地點了點頭。

  “僅此恐還不夠!”一直未有開口的金幼孜皺著眉頭道,“漢王這次下了這麼大本錢,絕不會善罷甘休。國事繁雜,殿下就是再小心,也難保不出婁子。皇上遠在北京,不了解詳情,再加上漢王別有用心,小過也能說成大錯。到時候殿下與皇上相隔千里,行在又都是漢王的人,想跟皇上辯解都難!殿下在皇上心中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能否經得住漢王他們隔三岔五的攛掇還真是難說!”

  金幼孜這麼一說,高熾的心一下又提了起來。略一思忖,他抬頭問道:“你們幾個是怎麼安排的?”雖然之前武英殿議事時沒有涉及內閣,但高熾知道父皇肯定或多或少地跟眼前幾人透過口風。

  只要沒有涉及皇儲之爭,胡廣回答得便甚為積極,當即道:“看皇上的意思,是命臣與幼孜扈駕,宗豫與士奇在京輔佐殿下!”當年的內閣七學士中,解縉被黜,胡儼改授國子監祭酒,楊榮則在上月因母喪回籍丁憂,如今就只剩下房中的四人。

  高熾嘴角動了動,欲說什麼,但又沒說出口。

  金幼孜看到高熾神色,便明白了其中意思,遂道:“依臣之見,還是請陛下下旨奪情,起復勉仁。有他在陛下身邊,也能為殿下多多斡旋!”

  聽了金幼孜的話,高熾暗自鬆了口氣。自解縉失寵後,內閣中便數楊榮最受永樂賞識,聖眷遠勝其他閣臣。如果他能起復,對高熾無疑是大大有利。不過如果是自己提出此事,高熾擔心同為閣臣的房中四人心中不爽。金幼孜也是隨駕侍臣,由他主動提出,也就為高熾解了一個難題。

  高熾眼光一掃,楊士奇和胡廣都點頭認可,黃淮雖露出一絲尷尬,但很快斂去,微微點了點頭。高熾心中有了底,遂道:“北巡明年方才成行,勉仁方遇母喪,也不必這麼急著回來,待到年底時再墨絰出山也不為晚。只是煩請幼孜先給勉仁去一封信,請他體諒本宮苦衷!”楊榮聖眷極隆,又以通曉軍機聞名,高熾料定只要提出奪情,父皇必無不允。不過此事還得楊榮自己同意。故把遊說之事順手交給了金幼孜。

  “殿下放心,勉仁向來顧大局,只要將局勢分說清楚,他必慷慨應命!”金幼孜痛快地答應。

  商定了楊榮起復,高熾情緒稍好了些,但仍是滿腹憂愁,他心中明白,在漢王系的全力猛攻之下,僅僅一個楊榮能起到的作用終究是極其有限的。想到這裡,他又將充滿期待的目光投向幾位心腹大臣,希望從他們那裡再掏出一些錦囊妙計。

  不過高熾終究失望了。漢王費盡心機布下這麼一盤大棋,留給東宮的機會已十分有限。楊士奇他們冥思苦想了好半天,也沒再找到什麼更好的應對之策。高熾知不可強求,只得嘆了口氣,讓他們道乏。

  待幾位閣臣告退,高熾起身走到窗前,憂心忡忡地望著窗外烏雲,心中沉重萬分。

  “父親殿下!”一個清脆的聲音飄來,高熾回頭一看,瞻基不知什麼時候已走到了跟前,忽眨著雙眼望著自己。

  “基兒!”望著自己這個聰慧過人的大兒子,高熾一時不知說什麼好,只輕輕拍了拍他的小腦袋,嘴角泛出一絲苦澀的笑容。

  “父親殿下所憂何事,不妨說給兒臣聽聽,或許兒臣也能為您分憂!”

  “你?”眼見瞻基一副小大人似的模樣,高熾被逗得一樂,正欲說些什麼,忽然一個想法划過腦海,高熾先是一激靈,再看瞻基時,眼中迸發出驚喜的光芒……

  四

  轉眼便到冬至,朝廷照例舉行大朝儀。嘉禮結束後,瞻基來到乾清宮,滿臉莊重地向永樂提出願扈駕北上,藉此機會到塞上歷練,以增見聞。

  瞻基此話一出,永樂先是有些意外,繼而龍顏大悅。他一向十分看重這個皇長孫,也一直有心將他培養成一個文武兼備的帝王之才。此次北巡,永樂起初也想過帶瞻基北上,只是因為高熾在京監國,故才決定將他也留在京中。此時瞻基自請扈從,且又打著培養武略的幌子,他當然沒有理由拒絕,當即一口答應。

  瞻基自請北上時,高煦和楊士奇他們幾個也都在現場。高煦驚詫之餘,立刻琢磨出了此舉背後的深意。高煦知道瞻基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讓這個皇長孫天天跟在御前,無疑會大大阻礙自己的奪儲計劃。情急之下,他立刻出言反對。只是高煦雖有意阻攔,卻沒有能拿上桌面的理由,而楊士奇他們幾個閣臣也竭力說瞻基的好處,永樂又已先點頭應允,此事遂就定下。從乾清宮出來,高煦望著這個人小鬼大的大侄兒,眼中幾乎都冒出火來,可也最終只能一甩衣袖,悻悻然打道回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