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進乾清宮御書房,永樂身影便出現在夏元吉面前。與早朝時的強打精神不同,離開了朝堂,永樂再也難掩恍惚與焦灼。夏元吉一眼望去,見永樂有氣無力地半偎在紫檀木椅上,看上去十分疲憊,明顯是連日失眠所致;而原先黑得發亮的頭髮,如今也沒了光澤,顯得有些灰暗。見夏元吉進來,永樂先搖搖手,阻止了他行禮,旋又伸出右手食指,朝房中央的一張紅木凳子一指,夏元吉會意,便只略一欠身,便走到凳子前坐了下來。

  “夏愛卿見朕何事?”永樂問道。

  “回陛下!”夏元吉起身,將那兩道公文從袖口中掏出,欠身呈上道,“浙江、湖廣布政司相繼來文,請戶部撥錢一百一十萬貫以應秋汛!”

  見夏元吉上書,守在永樂身旁的馬雲趕緊上前接過,轉遞到永樂手中。永樂翻開略略一掃,隨即放到面前御案上道:“此等民生之事,爾直接照往年成例撥付,完了再奏與朕便是,何必專門進宮一趟?莫非戶部沒錢了麼?”

  “錢自是有的!”夏元吉趕緊答道,“眼下戶部尚有公帑八百四十八萬貫,旬月後各地賦稅也將相繼解至,應付浙江等地秋汛開支自然綽綽有餘。只不過接下來馬上就要入秋,塞上三十萬戍邊士卒需添置棉衣,另需從江南徵集二百萬石糧草運到北京供將士們過冬,僅此一項,開支便達近四百萬貫;再加上中途飄沒耗羨,恐就得五百多萬貫。此外,交趾雖已光復,但黎逆餘孽仍在頑抗,朝廷二十萬大軍有一大半要留駐當地,光供應他們下半年所需,便又要花上近二百萬貫;而數月後張、沐二帥就要班師回朝,鄭和出使西洋的船隊也將歸來,屆時朝廷自然要大加賞賜,這又是上百萬貫的開銷。以上種種,再加上重修北京城牆、籌備二次出使西洋,以及各種日常開銷,至歲末時朝廷還將支出近二千萬貫之多!”

  夏元吉說的都是國計民生的大事,縱然永樂心有旁騖,此刻也不得不打起精神聆聽。聽夏元吉說完,永樂略一思忖,抬頭道:“照爾計算,今年戶部盈餘多少?”

  “今歲肯定是只有虧空,沒有節餘了。不過前兩年朝廷還攢了些家底,靠著這些老本,倒不至於不敷開支。但這麼下來,到年底戶部存錢恐就不多了。”

  “還剩多少?”永樂驀然驚覺,身子立時坐直了起來。

  “大約可剩下四百萬貫左右!”

  永樂陷入沉默。偌大個大明朝,國庫只剩下四百萬貫,這無論如何也太少了些,一旦四方有個風吹草動,朝廷立刻就有可能陷入無錢可用的窘境。想到這裡,永樂倏地抬頭,對夏元吉道:“營建北京之事暫緩!待來年開春後再做計較!”

  “陛下聖明!”夏元吉心頭稍緩,不過又道,“即便如此,朝廷最多也只能省下兩百萬貫!六百萬貫的存余,還是稍少了些!”

  “也將將足夠了!”永樂從御案上的托盤裡拿起一條毛巾,擦了擦臉道,“其餘各項開支都是免不了的,爾不要打它們主意。眼下海內尚算安寧;韃靼的阿魯台雖有異心,但憑他目前的實力,尚沒膽子來招惹我大明。只要沒有兵爭,六百萬貫足以保得今歲平安。”

  “可是……”夏元吉臉上露出一絲猶豫,囁嚅道,“或許朝廷還將多出一大筆開支,而且還耽擱不得!”

  “哦?”永樂有些不解地道,“朝廷今年的大事不就這麼幾件了麼?還能有什麼急務?”

  夏元吉欲言又止地看了看永樂,過了好半晌,方一咬牙,小心翼翼的稟道:“回陛下。歷代帝王自登基日起,便要尋址建陵。陛下御宇已有五載,然陵寢之事仍一拖再拖,這實在有違常理!故……故臣斗膽,請陛下即刻派員尋找風水寶地,準備開工建陵!”說完,夏元吉立刻跪伏於地,大氣不敢出一口地等待永樂訓斥。

  夏元吉這話雖說得極委婉,但永樂仍立刻領悟出了其中意思——這實際上是提醒他,一旦皇后駕崩,朝廷自然要馬上修建帝陵,否則皇后梓宮將無以安葬,而帝陵修建,無疑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想到這裡,永樂倏地站立起身,眸子中射出憤怒的火光,似要將眼前的夏元吉燒成灰燼。

  不過永樂終究平靜了下來。畢竟徐後的病情,他本人最為了解,眼下的確是到了要考慮身後事的地步了。思忖半晌,永樂一聲長嘆,身子頹然倒在座椅上,有氣無力地道:“爾是忠臣!此事不可再拖。不過建陵也不是一兩日就能辦成的。光是選址,便要費好一陣功夫,想來前期開支也不會太大!”

  見永樂無怪罪之意,夏元吉心中猶如一塊巨石落地,再說起話來也順暢許多:“陛下所言甚是。但尋址之事,再慢也就只花上幾個月而已,何況此事還迫在眉睫。由此看來,建陵的開支或應及早籌備,屆時方能有備無患。而且……”講到這裡,夏元吉想著既然話已說開,索性不再顧忌,當即道,“陛下恕罪,萬一娘娘不幸大行,這凶禮自然不能馬虎。若隆重的話,前後花費恐也要大幾十萬貫。如此一來,國庫恐就愈發空虛了……”

  “朕撥內帑治喪,不用爾戶部掏一文錢!”永樂本就對徐後之事暗自傷心,此番聽得夏元吉左一個大行右一個凶禮,他縱明知其是一片忠心,但仍忍不住急火攻心,竟有些失態地拍案大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