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四章 鸑鷟西逝

  一

  與後來舉世聞名的北京紫禁城不同,始建於洪武初年的南京紫禁城無論是在規模、格局還是氣派方面,都顯得遜色許多。之所以如此,一是因為太祖朱元璋對將南京作為大明京城並不太滿意,在位初期屢有遷都之意,故對皇宮規制不太苛求。二是當時剛經曆元末大亂,天下滿目瘡痍、民力不濟,加之朱元璋討飯出身、生性節儉,不願在宮室上頭大肆鋪張。而最後一個原因,則是受地貌限制。南京位處丘陵,平地有限,別說在城裡大肆圈地營建宮室,就連按照歷代帝都的傳統布局,將皇宮建在城中央都無有可能。當初構劃時,經通曉陰陽的神機軍師劉伯溫屢次勘訪,朱元璋最終將紫禁城的位址定在了南京的東城。此地背靠鐘山,從風水上來說也算得上一塊寶地了,但地勢卻稍顯狹窄,建成以後的整個宮城周不過五里,與之前唐、宋、元等大一統朝廷的宮室相比侷促太多,殿宇雕飾方面則更是不如。不過也正是這種簡樸,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建國初期朱明皇室崇儉務實的良好風習。

  本來,明初宮人不多,整個紫禁城內的內官、都人加在一起也不過兩三千之數,與晚明時的動輒過萬全不能比。故南京宮室雖較前朝侷促,但使用起來照樣綽綽有餘。可數百座殿宇樓閣聚集在這樣一個狹小的空間內,卻帶來了一個明顯的弊端——憋悶。南京的夏天本就是個出了名的火爐,而紫禁城內因為空氣流通不暢,就更顯得悶熱無比。故每到盛夏,宮中的奴婢們都多少會顯得有些煩躁,私下裡時常有鬥嘴情事發生,甚至連嚴令禁止的鬥毆也都偶有出現。但是在永樂五年的夏天,就連脾氣最暴躁的宮人,也都如不約而同地收斂了性子,平日裡別說橫眉怒眼,就是走路也都踮著腳尖,生怕弄出丁點兒聲響。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段日子以來,皇后徐儀華的病情愈發嚴重,已呈不支之象;皇上為此整日憂心忡忡,見了誰都沒個好臉色,大家小心翼翼,生怕在這時觸了皇爺的霉頭,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內廷的宮人謹小慎微,外朝的大臣們同樣也心神不寧。自從邸報上明文登出鳳體違和的消息後,大家都預感到皇后情況不妙。這幾日除了緊要軍務,其餘普通政事都儘量由各衙門自行處理。若有實在做不了主的,也都寫成奏本遞交通政司,再轉送到宮城內的文淵閣,由內閣閣臣們斟酌輕重緩急,然後進呈御覽。這種全新的奏事流程,也是出自永樂的授意,他現在的一門心思都已移到了皇后的病情上頭,實在沒有太多精力來處理國政,故只得出此權宜之策。如此安排,內閣的地位就突然重要起來。偏偏這時《文獻大成》的重修又到了最後關頭,永樂牽掛徐後病情之餘,還特地交待此事不可再拖延,故楊榮、楊士奇、金幼孜幾個都被抽調到弘文館裡查籍閱典,內閣能做事的只剩下黃淮和胡廣。兩人起早貪黑,忙得腳不沾地,仍不能完全應付,一些看似不太要緊的政務也只能暫且擱置了。

  這一日午後,戶部尚書夏元吉正滿頭大汗地在籤押房內批閱公文。忽然,一道浙江布政司送來的公文映入他的眼帘。此文言道秋汛將至,錢塘江河堤急需加固,需抓緊時間招募民夫上堤護壩,請戶部急撥錢糧。夏元吉想了想,又從堆積如山的文牘中抽出另外一本,卻是三日前湖廣布政司遞來的,內容與浙江這道一樣,都是防汛護堤急需朝廷撥付錢糧,只不過錢塘江換成了荊江。這種事每年夏秋季節都有,按理說他完全可以自己做主。不過此時夏元吉捏著這兩道公文思忖許久,最後將它們收入袖中,隨即走出戶部衙門,徑直往宮中而去。

  剛走到左掖門外,夏元吉還未來得及遞牌子,便見鴻臚寺丞劉帖木兒迎面出來。夏元吉眼光一亮,忙上前兩步問道:“老劉,你可是去面聖了麼?所為何事?”

  “是!”劉帖木兒是漢化韃子,雖然能說漢語,但卻是北京一帶的口音,於南京官話仍不甚流利。永樂在北京就藩多年,劉帖木兒用當地土話與他交流不成問題,但要與夏元吉等南方籍官員對答就稍顯麻煩。見夏元吉發問,劉帖木兒憋了好一陣,方用半生不熟的南京官話回道:“回夏大人,下官是去面聖了。烏斯藏白教尚師哈立麻去年來京,陛下命在山西五台山建大齋,請哈立麻在那裡為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祈福。眼下大齋已成,哈立麻也抵達五台山,特上表道謝。因皇上一向對哈立麻的事特別關心,故下官明知皇上心寄娘娘病情,也只有斗膽請見了一次。”

  這劉帖木兒南京官話不好,一開口卻特別囉嗦,夏元吉費了好大勁,才把他的意思全弄明白。不過也虧了劉帖木兒話多,從他的絮叨中,夏元吉發現了些門道:這哈立麻是烏斯藏頗有名望的高僧,永樂召其進京,名為敬佛,實則是藉此懷柔藏人,所以對他上心也是自然。不過雖然如此,一道謝表畢竟不是急務,這樣劉帖木兒也能成功見駕。如此看來,至少眼下永樂還是有功夫接見外臣的。想到這裡,夏元吉精神一振,當即又跟劉帖木兒寒暄幾句,旋到門前遞牌子請見。

  一盞茶功夫過去,一個小內官碎步跑出門來,傳旨永樂在乾清宮接見。夏元吉聽了先是一愣:他與內閣侍臣不同,通常永樂召見他這種外臣都是在武英殿。不過很快,他又反應過來:這是皇上牽掛皇后病情,故改在內廷召見自己,這樣一旦皇后的坤寧宮有什麼事情,永樂知道的也能快些。想到這裡,夏元吉心中一緊,也不多說,只加緊步伐,跟著傳旨內官往內廷走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