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緹帥此話何意?”

  “先生忘了三年前你們聚會時,他解縉當眾辱我之言了麼?”紀綱目光一寒,臉上露出幾分憎恨之色。

  黃淮一下想起來了。永樂二年的十一月初七,是解縉的三十六歲壽辰。當時解縉曾邀翰林院諸位僚屬至府上小聚慶生。士大夫聚會,除了吟詩作賦外,自也免不得對時政乃至一干朝臣品頭論足。當時說著說著,不知怎就扯到紀綱頭上。紀綱平日裡偵刺朝臣陰事,官員受其陷害者不少,因此一時間大家全部噤若寒蟬。解縉見此,卻大大咧咧地一揮手道:“紀綱算個鳥,不過天子跟前一條狗罷了!仆有一對,用其身上卻是再恰當不過!”

  眾翰林本就深恨紀綱,不過畏其勢不敢浪言。此番解縉出言痛罵,眾人聽了大感暢快,頓時大肆起鬨,要解縉將對聯道來。解縉也不客氣,一杯醇酒入肚,當即一抹嘴笑道:“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解縉此言,無疑是譏諷紀綱不學無術,只仗佞幸得寵。眾人聽了心中大慰,皆擊掌叫好。隨後,這句對聯便在士林傳開,並很快又流至坊間,成了天下人咒罵紀綱的通用之語。紀綱聞知此聯,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把解縉扒皮抽筋。無奈解縉聲望隆重,當時又聖眷優渥;故紀綱雖恨得牙直痒痒,卻也拿他無可奈何。

  解縉作此聯時,黃淮就在現場,說紀綱因此對解縉恨極,他絲毫都不懷疑。故想起此事後,黃淮心中疑慮稍減,但仍不能完全安心。

  “黃先生!”紀綱一直在觀察黃淮神色變化,此時見其面露猶豫,便知其內心信念已是搖搖欲墜,當即發起最後的進攻道,“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錯此良機,一旦解縉頓悟,那你就再無出頭之日了。”想了想,紀綱又補充道,“先生放心,今日之言,出你口入我耳,世間再無第三人知曉。只要先生自己不認,絕無人會料想到是你送了解縉宦途!”說道這裡,紀綱又自失一笑道:“至於我,先生也不必擔心。莫說吾不會說,就是說了,以我的身份和在朝臣中的名聲,他們也絕不相信你會與我攪和在一起的!”

  紀綱的話,打消了黃淮心中的最後一絲擔心。接下來,花廳內陷入一陣死寂。半晌,黃淮猛一抬頭,將桌上的酒壺一把拽過,把壺中醇酒一飲而盡,繼而轉向紀綱,紅通著眼惡狠狠地道:“僅此一回,此後仆與你無任何瓜葛!”

  “一言為定!”紀綱爽快答應。

  “你要我怎麼幫你?”

  紀綱一笑,拿起一支筷子指著滿桌酒菜,意味深長地道:“這宴席自由我來擺,不過至於哪道菜合皇上胃口,還盼先生告知一二!”

  黃淮緊緊攥著酒壺把手,額頭上冒出一層汗珠,半晌方一咬牙,道:“這是大紳一次喝醉了酒,不經意間跟我說的……”

  片刻功夫過去,黃淮終於講罷,而紀綱臉上也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繼而哼地一聲道:“難怪當初漢王爭不過太子,他解縉也忒狠了,這種話都說得出來……”

  黃淮顯得頗有些躁動,一張長臉擰在一起,看不清是喜是悲。突然,他隻然而起,指著花廳大門,對紀綱怒氣沖沖地道:“夠了!今日之宴到此為止。仆不勝酒力,就不送緹帥了!”

  紀綱望望黃淮,嘿嘿一笑,也不多說,只起身雙手一拱,道了聲:“告辭。”便推開房門揚長而去。

  見紀綱的身影消失在眼前,黃淮長出口氣,突然間雙腳一軟,¨¨身子頹然無力地癱倒在座椅上……

  第二日,京中便傳出一股流言,言當初立儲之時,皇上猶豫未決,遂招解縉問計。解縉當時對皇上言道:二皇子狼子野心,一旦為儲,將來大明恐有隋煬之禍。皇上聽後,深以為然,故決意立高熾為儲云云。此流言一出,立時鬧的滿城風雨,高煦立刻入宮,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跟永樂說:“解縉辱兒臣太甚!今天下士民,皆以兒臣為冥頑之輩,兒臣名聲盡毀,將來如何做人……”說完,又在乾清宮一陣大哭。

  永樂本就在立儲一事上對高煦懷有愧疚,見他這般悲切,心疼之餘又有些心虛,只能一陣撫慰,聲明絕無此事,好不容易才將高煦安撫住了。待高煦一走,永樂立刻大發雷霆。原來此流言俱是實情,但永樂在與解縉密議完後曾有嚴令,此事絕不可外泄。此番外間所傳,與當日宮中君臣密議內容完全相同,那自然是他解縉走漏了風聲!想著高煦那痛不欲生的模樣,永樂自覺父子之情因此大受傷害,心痛之下,遂把憤怒全發泄到了解縉頭上。至此,解縉的好日子終於走到了頭。數日後,永樂以解縉主持科考有失公允為由,罷其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之職,黜為廣西布政司左參議,將他逐出了南京。

  解縉出京後過了十餘日,張輔、沐晟再次上書,言尋訪陳氏遺族不得,安南士民再請歸附。兩個月後,安南露布抵京,在明軍的連續追剿下,黎季犛父子山窮水盡,終於兵敗被擒。從此朝廷再無任何顧慮。

  永樂五年六月初一,大明朝廷詔告天下,在安南國故地設交趾布政司,下轄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一縣,省會交州府——也就是昔日安南的國都升龍。人事方面,都督僉事呂毅掌交趾都司印、黃中為副;前工部侍郎張顯宗、福建布政司左參議王平分任左、右布政使;前河南按察使阮友彰任交趾按察使、安南陳氏舊臣裴伯耆任右參議;行部尚書黃福總領交趾布政、按察二司事務。至此,安南在自立為國五百年後,再一次回到中國版圖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