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下西洋,竟蘊含著如此深邃的興衰道理!聽完永樂的講述,高煦與鄭和先是震撼,繼而深深為永樂之眼光和見識所折服。鄭和向著永樂行了個齊眉大揖,心悅誠服地道:“陛下高瞻遠矚,聖慮深遠,縱歷代賢王亦難企及。奴婢得以隨侍聖主,承蒙教誨,實是三生有幸!”

  鄭和的馬屁拍得恰到好處,永樂聽在耳里覺得十分受用。他哈哈一笑,旋又話鋒一轉,笑眯眯地對著鄭和道:“三保!爾可知朕為何與爾說這些?”

  “恩?”鄭和一愣,繼而想想也是:漢王倒也罷了,自己不過是一個內官,此等國家大計,皇爺又有何必要跟自己提及?他想了一會,卻仍沒個明白,只得小心回道:“敢情皇爺明示!”

  “還記得當年的鄭村壩之夜麼?”永樂笑吟吟地道,“當日朕便答應過爾,若有朝一日出使西洋,也必會派爾同行。朕此番便是要履行當初之諾言。只不知爾可否願意?”

  “啊!”鄭和驚喜一叫。但能到默伽朝聖,仍是這位色目後裔的一大理想。突然之間發現夙願達成有望,鄭和不由激動不已,當即一撩袍腳跪下,磕了個響頭道:“奴婢願意。若能出使西洋,奴婢願為一班碇民夫!”

  “堂堂四品太監,豈能只做個班碇手?”永樂哈哈大笑道,“朕是想以爾為巡洋正使,統領使團出使西洋各國。”

  “以奴婢為正使?”鄭和一愣,忙惶恐道,“奴婢一介黃門,豈能擔此重任?”

  “這有何不可!”永樂只當他謙遜,仍笑呵呵地道,“爾本為色目後裔,精通回語,對西洋也有所了解,再者有了此番東渡經歷,再出使西洋也是輕車熟路。”

  “回皇爺話!”鄭和卻仍是一臉惶恐,“臣於西洋風物是有所了解,但也不過略知一二罷了。且照陛下設想,下西洋規模宏大,路途亦十分遙遠,遠非出使日本可比,臣一個內官,恐難以謀劃應對得宜。何況……”鄭和稍一猶豫,乾笑一聲道,“此次出使,與往日不同,隨使團同行的尚有舟師。奴婢是宦官,不得統兵,這是我大明祖制!故還請陛下另選賢能。以奴婢之才,最多也只能為一副使,於一旁襄贊便可!”

  鄭和解釋完,永樂一愣,隨即啞然失笑道:“爾倒想得很周全。不過朕早有計較。西洋風物等等,爾不甚了解,朝中文武更是一無所知,到時候多備嚮導通事便可;至於難以謀劃應對得宜云雲,更是笑談。爾隨朕多年,能耐本事朕早已熟知,這一點上朕信得過爾;至於統兵一事嘛……”永樂笑笑道,“內官的確不能統兵。不過朕只是命爾為使,至於舟師,屆時朕自會在五府中甄選精明能幹者為帥,這個爾就不必操心了。”說到這裡,永樂語重心長地道:“三保,這巡洋正使人選,朕也是斟酌了許久,想來想去,爾謹慎厚重,精明能幹,又是燕藩老人,派爾去朕最為放心。”想了想,永樂又起身,拍著鄭和後背大笑道,“且朕雖有意於西洋,但對默伽這極西之域的大國卻無想法,只欲與其通好,以便將來能和睦相處。爾既為回回出身,將來與默伽交往時亦更便利!”

  得知皇上是如此器重自己,鄭和頓時萌生出一種發自內心的感動;而永樂最後的這一段話,又將其心中最後一絲顧慮打消。雖然他早已漢化,也認同了孔孟聖教,但畢竟對回教舊情難捨。方才得知永樂下西洋用意,他雖也振奮,但心裡卻仍有些忐忑,生怕將來大明與默伽發生衝突。但現在,這種疑慮終於不復存在了!

  待將永樂的話再仔細回味一遍,鄭和已是心潮澎湃!作為前元貴族的後裔,鄭和從小便胸懷大志,建得一番功業,是其最大的夢想。不料後來驟變橫生,鄭和家族敗落,自己也被擄入宮中,成了一個為世人所不齒的閹人。坎坷的命運,使他不得不認清現實,將這份理想深深埋進心底。原以為,自己一生就如歷代宦官一樣,在深邃的宮中勞碌一世、最後帶著這身殘破皮囊,默默無聞地歸於黃土。可命運的轉機出現了,他跟隨了燕王,並受到這位雄才大略的王爺的器重和信任。鄭村壩一役,他鄭和臨危受命,成了一名馳騁疆場的將軍;後來,燕王承繼大統,成了永樂天子,自己也被任命為堂堂天使,昂首挺胸出使番夷,擔負起招撫蠻夷的重任。這些經歷,雖不能與那些朝中重臣相比,但對於他一個閹人來說,也足夠榮耀終身,對此鄭和亦覺知足。可現在,居然會有“萬世留名”的機會擺到自己面前,想到自己亦能夠名列正史,以美名傳世,鄭和又豈能不激動萬分?

  “皇爺放心,臣必將盡心竭力,肝腦塗地,不負皇帝重託!”鄭和便跪倒在地,鄭重地做出了回答。

  “恩……”永樂滿意地點了點頭,旋又將目光轉向高煦,出聲喚道,“煦兒……”

  “唔……”高煦還沉醉在永樂描繪的宏偉藍圖中,此時聽得父皇發問,他先是一愣,繼而趕緊躬身道,“兒臣在!”

  永樂鄭重道:“西洋迢遙萬里,領兵之職,必須是可靠之人方能勝任。爾素與五府中人相熟,便為朕薦幾個合適之人過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