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煦這才明白過來,繼而對父皇的深謀遠慮敬佩不已,再看永樂的目光中,景仰又更多了一分。

  鄭和也頗受觸動。但他想了想後,仍道:“陛下志存高遠!不過奴婢仍有一事不明。今我大明幅員萬里,海內富庶繁盛已極,而西洋諸島隔著萬里大洋不說,其地也荒僻貧瘠。像此等無用之地,值得我大明耗費如此之巨麼?”

  “三保這話問得好!”永樂微微頷首,隨即深吸口氣道,“想當初黃帝之時,中國民不過數千,地不過中原一隅,其勢不可謂不弱。然四千年以後,我中華已是幅員萬里,子民億萬,繁榮昌盛舉世無雙!朕問爾,我華夏為何能有此局面?”

  “這……”鄭和稍一躊躇,旋答道,“奴婢以為靠的是兩條,一為內修德政,右興文化;二為化夷入夏,拓土開疆!”

  “不錯!”永樂點點頭,緊跟著又問道,“但若僅修德興文,而不行同化開拓之事,我華夏能繁衍至今麼?”

  “不能!”鄭和毫不猶豫地做出了回答,“疆域子民,亦為國家強盛之基。若只修內政,那縱然富庶,國力也終究有限。譬如周之繁榮,遠勝戎狄多矣,但若其不行封建開拓事,而僅固守西岐舊地,那幽王之後,便再無中國;漢若不一統華夏,也無實力抵禦匈奴;再者如五胡亂華,若無漢、吳、西晉開發江南,永嘉南渡便不可行,那只怕等不到孝文改制,楊隋勃興,我華夏文明便已先消亡!”說到這裡,鄭和眼光一亮,叫道:“奴婢有些懂了。開發蠻荒之地,雖一時有損國力,但一朝功成,其收穫卻百倍於當初付出。我華夏正是靠著不斷開發荒域,才得以繁衍壯大。而這繁衍壯大,又倒過來保護我中國不受夷狄欺凌,保護我文明不至被野蠻摧毀!”

  “三保能舉一反三,著實難得!”永樂笑著誇獎了鄭和,旋將目光瞄向《大明混一圖》中位於真臘下方的廣闊海洋處,似在憧憬著大明的未來,良久方有些激動地道,“今之經營西洋,一如歷朝歷代經營楚越巴蜀。在華夏經營楚越巴蜀之前,其亦是瘴癘不毛之地。為將其納入華夏,歷朝歷代俱都耗費無算。但一朝功成,我華夏所得卻是萬代之利!再看今日之江南、湖廣、四川,已取代中原、關中,成為我華夏繁盛之根本。我等坐享其利的同時,難道不該感念先人的先見之明麼?”

  經過永樂的開導,鄭和大致明白,但心中仍有一點點小疑惑未能解開:“不過西洋畢竟與南方不同。其多為島嶼,土地有限;且與中國隔著重洋,往來交通終不能與內陸相比;以臣看來,這等地方即便入夏,也未必就能如江南、湖廣一般,成為華夏未來之根基。”

  “島嶼倒是無妨。我華夏以農耕立國,只要那裡適宜耕種,與我國力有所增益便可。至於爾所言之根基……”永樂忽然一頓,接著道,“朕倒以為,若至非常之時,其倒未必不會成我根基所在!”

  “非常之時?”這下不光鄭和,就是一旁的高煦也都疑惑不解。

  “朕是從宋室之亡中得到的教訓!”永樂的神色忽然顯得有些凝重,“方才爾曾言,道德文化與疆土子民同為華夏富強之根基。宋室亡後,蒙元繼其正朔,然元室出身戎狄,不知文化之於國家之用處,故其不僅不尊孔孟,不習教化,反對我璀璨文明倍加摧殘,致華夏千年詩書典則、禮儀人倫幾近毀滅,道統幾至於絕。此誠為我中華開天闢地以來之最大浩劫也!先帝曾言:胡人無百年運!故疆土子民淪陷,最多百年可復;可文化道德之淪喪,則或千年難補。朕之所以要修《文獻大成》,便是想以朝廷之力,儘可能地挽救道德文化,但也只是亡羊補牢,那些百年中已消亡之學說、經典乃至於工匠技藝,現都已無法復得。朕每思於此,便覺痛心疾首。痛定思痛,朕悟得一理,便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自來中國外患,都源自北狄,萬一有朝一日朝廷衰微,胡患再起,那不僅我大明,甚至我華夏又會有覆亡之憂。為避免重蹈覆轍,朕不得不未雨綢繆,為我大明,也為我華夏尋一條退路!”

  “所以陛下選定了西洋?”鄭和這時已基本上全部明白。

  “不錯!就是西洋!”永樂語調變的有些沉重,“胡虜騎射無雙,遠非漢人可及,故三代以降,中原屢遭胡虜蹂躪。南方雖多山川叢林,但若華夷弱強之比太過懸殊,那其亦不足為憑。當年金人屢次侵入江南,元人更是追至崖山,盡滅宋室,這便是明證。而西洋則不同。西洋諸島與中國相距萬里,中間又隔著大洋,胡虜騎射再強,也只能望洋興嘆。昔蒙元橫掃海內,鐵騎所到之處無人能敵,但一旦乘舟出海,卻先敗於日本,後敗於南海。以至強之蒙元,尚不能滅至弱之島夷,那若將島夷換做我大明,要隔海自保豈不更有把握?故以西洋為退路,萬一中土淪喪,我大明便可退避西洋,以延續宗廟社稷,保存道德文化。待到胡人氣數已盡,我則可捲土重來,再圖中興。退一步說,即便屆時大明已無能力復國,但只要中土道統再續,那西洋至少可以將所保存之道德文化反哺新朝,果如此,我華夏復興就將事半功倍,而朕作為肇始者,也算為天下做了一件大好事!”說到這裡,永樂又補充道:“當然,這只是以備萬一。下西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化夷入夏,以拓疆土,增我華夏國力。此外,大功告成之後,彼等蠻夷從此亦可盡享文明,於他們亦是好的!此等既利己又利人之舉,朕身為天子,又何樂而不為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