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國賴長君”孝孺斜眼瞟著朱棣,不依不饒道,“那好!如今吳王、衡王、徐王俱在,他們都是興宗孝康皇帝之子,皇上親弟。既然要立長君,那就請你這個周公去把他們召來立了吧!”

  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熈都是朱標之子,論血緣,他們與建文最近,故孝孺有此說。

  孝孺此話一出,朱棣立時火冒三丈。很明顯,這個夫子就是鐵了心和他抬槓,硬要將他這層虛假的面紗給揭開!若說一開始朱棣還有心招攬,但此時,他已經徹底明白:這方孝孺就是塊又臭又硬的茅坑石頭!他已經打定主意為建文盡忠了!

  在無言以對的同時,朱棣頓時生起了殺心。論本意,朱棣其實並不欣賞方孝孺,在他看來,孝孺主張的恢復井田、恢復周代禮制等舉措,純粹就是異想天開、刻舟求劍,完全不是腳踏實地的治國之道。因此,早在招攬之前,朱棣就認定,這位名滿天下的理學大儒,究其實不過是個迂腐先生罷了。之所以還要招攬,不過就借他個名頭,一來給自己皇位貼金,二來收攏天下人心,其作用也就僅限於此而已。可此番孝孺不識好歹,當著一干翰林文臣的面,將他的面目徹底揭穿,這讓他有一種被羞辱的感覺。作為戰無不勝的燕王,作為即將登基的大明天子,朱棣豈能忍受一個腐儒的侮蔑?

  不過朱棣還是忍了下來,顧及方孝孺在士林中的名頭,他實在不想因為他而壞了自己名聲。思慮再三,他決定再給方孝孺一個機會。深吸口氣,朱棣儘量平和地道:“此乃本王家事,先生乃外臣,便無需過問了吧!”

  “家事?”孝孺冷哼一聲,反唇相譏道,“天子無家事!這個道理你不懂?既然你說是家事,那你當什麼皇帝?速速滾回你的北平去!”

  “混帳!”朱棣厲聲痛罵。他終於憤怒了!自打進城以來,他還沒受到過這般侮辱。尤其是自己就要登基,就要成為大明天子的當下!在這種時候,這個方孝孺還敢如此辱罵自己!想到這裡,朱棣感到胸中有一股怒火正在熊熊燃燒!

  “拉出去,梟首示眾!”這句話一下子衝到朱棣喉嚨眼,他恨不得立刻就把方孝孺剁成兩截!不過話到嘴邊,他終還是強把它咽了回去。

  殺方孝孺是肯定的。如果這種人都不殺,那天下還不知有多少張嘴會在背後詛咒自己。堂堂大明天子,豈能容這般宵小肆虐?若真饒了他,那自己還怎麼當這個皇帝?還怎麼治理這個天下?他朱棣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必須要讓全天下人都知道,反抗未來的大明天子是什麼下場!

  殺是要殺,但今天可千萬不能殺。明日自己就要登基,今天晚上再殺人抄家,傳出去是什麼名聲?儘管朱棣現在就想把方孝孺砍了,但為了明日的登極儀,他不能不先強忍下這口氣。

  “把他扔出去,嚴加看管!”思慮再三,朱棣作出了決定,“待齊泰、黃子澄等首奸落網後,再將他們一起處斬!”

  方孝孺帳內咆哮時,燕藩眾人早已不耐,此時見朱棣下令,尹慶與亦失哈兩個內官立刻走上前來,按住孝孺的胳膊便要往外拽。孝孺也不知哪來的力氣,竟一把將他二人推開,冷冷看了朱棣一眼,旋一甩袖子,傲然出門而去。

  七

  “沽名釣譽之徒!”望著方孝孺逐漸消失的背影,朱棣怒意未平地狠狠痛罵。過了好一陣,他才略略將心情平復,轉而對著一直在帳中侍候的幾個翰林陰森森地道:“爾等是不是也與這腐儒一般,認為本王登基乃圖謀篡位?認為朱允炆才是爾等之主?”

  帳內一片寂靜。方才那一幕,幾個翰林瞧在眼裡,早已嚇得戰戰兢兢。方孝孺是翰林院掌印,也是這些小詞臣們的頂頭上司。此刻燕王憤怒到了極點,天曉得他會不會一怒之下殃及池魚,把他們也歸入方孝孺一黨?想到這裡,胡靖等幾個膽子小的已開始頭冒冷汗。

  “殿下!”就在眾人盡皆緘口之時,一個中氣十足的嗓音忽然從翰林隊伍中響起,“方氏之言,並非臣等心跡。微臣以為:‘或子或孫,俱乃太祖後裔;或叔或侄,都是大明之君!’”

  “哦?”朱棣眼中一亮!這句話太對他的心意了!話中蘊含之意,正是他朱棣想讓所有人明白的道理。只要大家忠於朱家,忠於大明,這就夠了。因為,從明天開始,他便是大明的天子!忠於大明,忠於朱家,便是忠於他朱棣!

  “方才的話是誰說的?”朱棣抬頭問道。能言簡意賅地講出這番道理之人,毫無疑問是個人才!而且是個明事理、識時務,對自己大有幫助的人才!

  “回殿下,是臣!”一個約莫三十四五歲、臉色白淨的綠袍官員站了出來。

  “爾是哪個?”朱棣並不認識眼前的官員。

  “臣翰林院待詔解縉!”與其他官員或多或少帶著幾分惶恐不同,這個中年官員一臉鎮定,回答的語氣中也毫無畏縮之感。

  “解縉?”朱棣略一思索,忽然露出一絲笑容道,“本王想起來了。爾二十歲便高中進士,是個大才子啊!先帝在時,爾曾上過萬言書,直陳時弊,並獻上《太平十策》,裡間儘是定國安邦之道。本王還記得,父皇與爾說過‘朕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的話,是也不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