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所有人中,最覺坐臥不安的便是建文皇帝朱允炆本人了。如今的他,已有大禍臨頭之感。眼下,他正在武英殿議事閣內召見自己的心腹——文學博士方孝孺,希望這位學識淵博的股肱之臣能想出奇計,挽狂瀾於既倒。

  與建文一樣,方孝孺的神情也非常憔悴。自打齊泰、黃子澄被貶後,方孝孺便成為建文唯一倚重的心腹。孝孺又要負責改制,還要操心與燕軍戰事,這讓這位弱質文人實覺心力交瘁。不過孝孺看似文質彬彬,實卻是個心志堅毅之人。他知道國事日下,因此愈發不敢有絲毫馬虎,一直勉力頂著。直到前幾日,他終於支撐不住,累倒在文淵閣值房裡,才不得不回家休養。現在燕軍已渡過長江,局勢萬分危急,孝孺在家心急如焚,無論如何也躺不下去了。正好建文此時也召他問計,於是他便又強拖著孱弱之軀進得宮來。

  “京師城高壕深,天下無雙,燕軍插翅也難飛進來。陛下請勿需太過憂慮!”見建文一副惶恐不安之態,孝孺忙先給他打氣。

  建文一聲苦笑。京師城防確實是天下第一,但這絲毫不能讓建文感到安心。今時不同往日。燕軍連長江天塹都輕易過了,這一道城牆果真能擋得住四叔的步伐嗎?

  建文的頹唐讓孝孺大為心急。其實他也知道就眼下形勢而言,城牆的確也不太足以為憑。但事到如今,建文和自己都已無退路。無論如何,此時也必須讓建文先振作起來。如果連這位天子都已怯了,那就真的萬事皆休了。

  “陛下!”想了一想,孝孺又道,“城中尚有軍士數萬。臣請陛下再下旨,將城中軍戶,無論老少悉數徵召;另於百姓之中遴選青壯上城。如此一來,可得守軍二十萬!足以抵禦北兵!”見僅憑激勵無法奏效,孝孺便拿出了自己的想法。

  建文稍有振作。但思慮一番,他仍是輕嘆搖頭。京中的經制之師已消耗幾盡。之前為挽救危局,建文連錦衣衛中負責儀仗的大漢將軍們都抽調上了戰場,可仍被何福敗了個精光。眼下城中所謂的軍士,除了剩下的不到兩萬上直軍外,其餘大都是從北方逃回的敗卒,這些人早就被燕軍嚇破了膽,再強驅其上陣,戰力必然大打折扣。而軍戶皆是老弱,百姓更是不通兵事,他們都不是燕軍對手。更何況,經過三年耗費,兵部武庫司的刀槍箭弩幾都用盡,即便募得新軍,朝廷也拿不出軍械來武裝這些人馬。

  “陛下!”眼見建文萎靡不振,孝孺終於忍將不住,竟不顧禮儀,一把上前,抓住建文衣角,語含嗚咽道,“陛下務須振作!如今城中已是人心浮動,若連陛下都已奪氣,那大家還如何守城?事態緊急,陛下必先堅定心志,方能統馭眾人,以抗北兵啊!”

  建文渾身一震。孝孺這番失儀,倒將他從萎靡中激了回來。確實,若天子都絕望了,那京師還有守住的可能嗎?

  不可放棄,無論如何也要堅持到底!建文心中暗暗念道。

  “先生說得是!朕不該如此!”建文將跪在身前的孝孺扶起,又強打起精神道,“當年盛庸以數萬青壯,尚能守住濟南!朕還有二十萬人馬,又何嘗擋不住北兵!”

  “皇上英明!”見建文態度轉變,孝孺心中一喜,他忙繼續打氣道,“這幾日外出募兵的大臣不下數十位。想來用不了多久,四方衛所便會群起勤王。只要咱們堅守數月,到時候天下兵馬齊聚京師,燕賊的末日便就到了。”

  建文又是苦澀一笑。其實他心裡也清楚,這些大臣說是募兵,但絕大多數都是有去無回。之前他之所以一概照准,一來是心境沮喪,二來也是存了個聊勝於無的想頭。畢竟,這裡面沒準兒還是有些忠義之臣的。雖然現在京師周圍已幾乎沒有經制之師,但他們能募到些義勇也是好的。

  “此外,還請陛下再擬手詔數道,封藏於蠟丸之中,在城中招募敢死之士帶出,奔赴湖廣、四川、雲南等地。此三省尚有不少衛所,且楚、蜀二王和西平侯一向忠順陛下。他們接詔,必會提兵前來!”方孝孺又建議道。

  “可以!”建文當即應允。這一招雖是遠水解不了近渴,但也比坐困孤城強得多。建文既已振作,自然要用盡所有辦法。

  一連數策,建文均已採納,方孝孺心境稍安,此時方覺得有些累了。建文看在眼裡,忙尷尬一笑道:“朕先前心神不寧,竟忘了愛卿尚在病中。既然大事已定,愛卿可先回去歇息吧!”

  建文的關慰讓孝孺心中滾過一陣暖流。他忙跪下道:“謝陛下!臣還堅持得住!”

  建文看著已骨瘦嶙峋的方孝孺,心中不由一陣難受。他忙命人拿了碗參湯過來讓孝孺喝了。又過了一陣,才繼續說道:“先生。朕還有一事,想徵詢先生意見。”

  “陛下請講!”一碗參湯下肚,孝孺蒼白的臉龐終於顯出些血色,中氣也稍足了些。見皇上相詢,他忙又打起精神,洗耳恭聽。

  建文稍顯猶豫。過了片刻,他方小聲問道:“方先生,你覺得朝中武官靠得住麼?”

  方孝孺聞言一震。建文這句話,確實觸中了眼下京中的一個大問題。

  建文推動改制,揚文抑武,勛臣武官們的利益自然大受影響。他們不僅對方孝孺等文臣頗為不滿,就是對建文,暗中也頗有微詞。這些情況,孝孺心知肚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