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棣聞言大喜,他正欲說話,只見平安又道:“只是臣乃一介武夫,不知天家之事,唯知忠於大明,忠於高皇帝而已。殿下與今上的是非曲直,臣不敢置喙。如今朝廷大勢已去,來日大明必為殿下所掌。臣先請命,願將來鎮守邊關,為大明拒外敵之辱,如此可逞臣平生之志爾”

  平安的意思很清楚:他願意投降,但不願對付朝廷!

  聽了平安的話,朱棣先是一愣,繼而哈哈大笑。笑畢,他瀟灑地一揮手道:“便依你。如今北患未靖,西面兒的撒馬爾罕也不恭順,以後大明還多有用得著你的地方。保兒既已棄暗投明,那便先回北平休養,待本王入京,清除奸臣後,再請將軍出山效力!”

  “遵旨!”聽朱棣這麼說,平安也放下了心,當即行了個大禮。

  “恭喜王爺再添良將!”待平安行完禮,金忠踱步上前,對朱棣拱手相賀。朱棣招降平安,一開始時金忠也大感意外,但一琢磨,他已明白了其中深意:平安乃燕藩死對頭,連這樣的人,燕王都能大度的既往不咎,又何況其他南軍將領?可以想像,平安此舉,必將會產生巨大的連鎖反應,對仍與燕軍對抗的南軍將領產生重大的影響。有這樣一個榜樣,那些本就與皇帝心存芥蒂的朝廷將軍們在面對燕軍時將更加心猿意馬,接下來的戰事也會因此而順暢許多。體會到朱棣在這件事中體現的氣度和心機,金忠不由自主地朝這位燕王投去敬佩的一瞥。而通過平安的歸降,也使金忠愈發確信:南軍將領的心,其實基本上都是暗屬燕王的!有了這個計較,金忠對南下金陵這一偉業更加顯得躊躇滿志。

  見金忠上前道賀,朱棣頷首做答。四目相對,兩人皆會心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平安既降,接下來的招降就順利許多。沒費多大口舌,陳暉,劉溥等將軍紛紛歸降,朱棣撫慰一番後,把他們一起送回北平安置。陳性善等一干文官寧死不降,朱棣遂大手一揮,把他們全部釋放。在朱棣看來,這些只能動嘴皮子的文官,根本不可能對自己造成任何威脅。放他們回朝廷,一來顯示自己寬仁大度;二來還可以借他們之口,在朝堂上傳播自己的威風,好好地嚇唬嚇唬建文。

  不過陳性善他們也沒讓朱棣如願,被放出靈璧城後,陳性善自覺無顏回朝,便穿上朝服,投河自盡。劉伯完和一同被俘大理寺丞彭與明自知無力回天,遂改名易姓,逃往他處,不知所蹤。

  靈璧一戰,上十二衛就此瓦解,朝廷最後的精銳也隨之損失殆盡,從此放眼天下,再無任何一軍能與燕軍抗衡。接下來,燕軍勢如破竹,攻下泗州,繼而強渡淮水,一舉洞穿由盛庸匆匆南撤後臨時布置的淮河防線,淮河天塹告破。

  淮河失守,長江以北便成通途。朱棣抓住時機,繼續南進。此時燕軍氣勢如虹。五月十七,燕軍先鋒抵達揚州。見燕軍殺至,揚州衛指揮使王禮不戰而降,揚州易主。

  揚州乃江北第一重鎮。它的丟失,在沿江諸城中產生巨大影響。隨後,高郵、泰州、南通州等地守將也紛紛卸甲歸降,趁這個勢頭,朱棣又一舉拿下儀真。

  得儀真後,燕軍於江岸紮營,並集戰船於江上,往來穿梭,旌旗遮天,一時京師大震。建文無奈,只得派宗室中德高望重的慶成郡主前往燕軍營中求和,許以中分天下,但遭到已勝利在望的朱棣的斷然拒絕。

  建文四年六月一日,燕軍再次出戰,打敗駐軍浦子口的盛庸,拿下了長江北岸最後一個要塞,盛庸渡江南逃。當日,右府都督僉事、水軍統領陳瑄率舟師歸附燕王,朝廷用以守衛長江的水師也落到燕王手中。

  六月三日,金陵一帶陽光普照,萬里無雲,燕軍於瓜洲誓師,起錨南渡,一舉跨過長江天塹。此戰中,燕軍氣勢如虹,南軍再遭慘敗,主帥盛庸落荒而逃,朝廷方面拱衛京師的最後一支軍隊也就此覆沒,鎮江失守。六月八日,朱棣揮師西進,突入京畿,直至龍潭紮營。在經過了長達三年的艱苦奮戰後,燕軍終於殺到了金陵城下,朱棣距他的最後勝利僅只剩下一步之遙!

  第六章 金陵迷煙

  一

  建文四年六月初九。

  再過四天便是大暑。這兒日,金陵上空烈日高照,將整個城市炙烤得如火籠一般。但與晴朗天空迥異的是,京師士民的心頭卻被一層濃濃的愁雲籠罩。如今,燕王的大軍已殺到龍潭,不出意外的話,幾日後便要攻城。自大明開國以來,金陵已經有三十多年未遭兵戈了。大戰在即,京師官吏士民又豈能不膽顫心驚?

  不過同樣是提心弔膽,不同身份的人,揪心程度也有深淺之分。對於普通士民而言,他們雖擔心,但並不太過畏懼。畢竟燕王不是胡人,而是大明親王、太祖親子。不管他進京是出於何等目的,但至少應不會行燒殺搶掠、屠戮百姓之類的暴舉。且據那些從北方逃回的潰卒和民夫所言,燕軍的軍紀還是很不錯的。有這層計較,百姓們多少還能把持住心境:只要身家無恙,那至於坐上皇位的是叔叔還是侄兒,又與升斗小民何干?

  但官員們則不同了。自打燕軍全取江北、誓師渡江開始,京師的官員們便陷入極大的恐慌之中。他們都是朝廷的官吏,是建文的臣子!建文削藩、剿燕之時,這些官員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迫於時勢,大都附和了皇上的方略,至不濟也是緘默不言,極少有為藩王們說句公道話的。如今燕王翻過身來,又豈能輕易放過建文?又豈能輕易放過這些黨附“奸佞”的“不忠之臣”?這幾日,朝中諸多大臣紛紛上書,請求外出募兵勤王,實際上卻是想早日離開京城這個是非之地。在他們看來,燕王的勝利已不可阻擋。出於名節考慮,這部分大臣不願效忠犯上作亂的燕王,但他們也不願給建文陪葬,因此只好選擇出京避難,獨善其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