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必了!”建文擺擺手道,“李景隆剛剛回京,朝野正是輿情沸騰。此時再叫齊泰和黃子澄進宮,外間恐又多非議。”說到這裡,建文想了想又道:“黃愛卿今天早朝被徐增壽氣得不輕,先生待會兒出宮後去一趟他府上,代朕善加撫慰!”

  方孝孺鬆了口氣。從建文的態度中,雖不能判定他對齊、黃二人仍恩寵如初,但至少遠沒到聖眷已逝的地步。只要齊、黃不倒,朝政便不會發生根本逆轉。念及於此,方孝孺暗自出了口氣。不過他又馬上意識到,剛才試探建文的話對茹瑺無疑是一種失禮,想到這裡,孝孺頓生出一絲內疚。但這事又沒辦法直接道歉,想了一想,孝孺對建文道:“陛下,臣對武將人選確無見識,還是聽茹本兵的意見吧!”

  “哦!”建文眼中閃過一絲失望的神情,轉而對茹瑺道,“愛卿心中可有妥當人選?”

  茹瑺已憋了一肚子火。方孝孺對自己視若無睹的那些話就不說了;就以職分論,他茹嫦是兵部尚書,涉及選將的事應以他的意見為主,方孝孺頂多從旁參贊罷了;可建文一上來就先問方孝孺,反把他晾到一邊,見方孝孺黔驢技窮,才轉過來問自己,可話語間還是那麼不咸不淡!聯想起當年太祖對自己的言聽計從,茹瑺心中頓時一酸,幾乎要落下淚來。不過他很快忍住了,調整好情緒,茹瑺對建文一欠身,恭敬稟道:“回陛下,現濟南雖得保全,但北兵依舊勢大。反觀王師,接連大敗之下,實力大損不說,士氣亦是堪憂。值此危亡之際,平燕總兵一職應由位高望重者擔任,如此方能迅速穩定軍心。故臣建議,以武定侯郭英為帥,統領各路王師。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郭英不行!”茹瑺話音方落,建文便斷然否決道,“他雖是開國老將,但廉頗老矣。白溝河一戰,若他不潰,我軍也未必會敗!”說到白溝河那場慘敗,建文火氣又沖了上來,聲音也高了幾拍:“何況郭英本就不是什麼大將之才,當初皇祖父之所以封其為侯,多半還是看在其姊總攝六宮的面子上。他在真定碌碌無為,獨當一面尚且不足,又豈能再擔任主帥?此人朕已有安排,明日便下旨令其回京!”

  見建文如此評判郭英,茹瑺心中一陣苦笑:郭英確實不算名將,但帶兵還是有章法的。至於白溝河一敗,當時大纛在關鍵時刻突然倒下,這種事就是要怪也只能怪李景隆,與他郭英何干?不過眼見建文動怒,茹瑺也不敢硬爭,無奈下只得咽口唾沫,又道:“既然郭英不可,那按資歷排下來就應是安陸侯吳傑了。吳傑亦是將門之後,又兼著河北都司掌印,由他擔綱也合適!”

  “爾就只知將門嗎?”建文忽然一聲冷笑,語含譏諷道,“都說茹愛卿與勛戚們私交甚篤,看來確實不假啊!這一來二去,推的都是勛臣!”

  “皇上!”茹瑺大吃一驚,忙從凳子上蹦起,又一骨碌跪倒在地,顫聲道,“臣只是就事論事,絕不敢參雜私情!皇上明鑑啊!”

  方孝孺也吃了一驚。稍一想,他便明白:建文這是火氣上頭,一時衝動浪言。思及於此,他忙起身跪下道:“茹尚書之言皆為公心,絕與私誼無關,這點臣是保得的!”

  見茹瑺一副驚慌失措之態,建文頓也知自己孟浪了,遂不好意思一笑道:“二位愛卿快快請起。朕方才念及白溝河大敗,一時動了心火,茹愛卿莫要介意。”

  “是!”茹瑺這才稍稍安心,待起身後,他才發現自己背上已被冷汗浸濕。

  “接著說主帥之事吧!”安撫了茹瑺,建文又接著自己的思路道,“前兩次選帥,皆以高爵勛將充任。但無論耿炳文還是李景隆,都深負朕望!一個開國老將,一個名將之後,竟都不是區區數萬北兵敵手!尤其是李景隆,竟被打得落花流水!”說到這裡,建文的怒意又不由自主地顯露出來:“朕看,這幫子勛臣是過慣了錦衣玉食的好日子,早就忘了武人的本份!尤其是李景隆,身為曹國公,武官之首,竟能敗得這麼慘!如今局勢糜爛至此,皆此輩之過也!”建文越說越火,當即挺身而起,右手緊握成拳,狠狠砸向御案,一臉忿然道,“此次再選主帥,絕不能僅看資歷官爵,當唯才是舉,如此方能救社稷於危難!”

  “那陛下的意思是……”方孝孺試探地道。

  “盛庸!”建文一臉堅決地道,“濟南一戰,乃開戰以來王師首勝,其中盛庸與鐵鉉居功至偉,亦足現他二人之忠義和本事!國難思良將,朕之意,欲命盛庸佩征虜大將軍印,充總兵官,總領各路兵馬;鐵鉉晉山東布政使,參贊軍務!”說到這裡,建文又把目光投向他二人,道:“二位愛卿意下如何?”

  盛庸在朝廷主力全軍覆沒的情況下,以一支殘兵守住濟南,硬是讓所向披靡的燕軍望城興嘆,這樣的戰果,對已被連番慘敗驚得手足無措的朝堂諸公來說,無疑是久旱逢甘霖,而盛庸本人,也在一夜之間成了建文和所有支持平叛的官員心目中力挽狂瀾的英雄。方孝孺也對這位不久前還名不見經傳的將軍充滿了敬佩,以盛庸為帥,他亦覺合適。只是他心中還有一個顧慮:“陛下,盛庸現不過一個都指揮使之職。而各路王師中,主將資歷和官爵大多遠在其上。貿然任其為帥,會不會使他人不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