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也配?”建文輕蔑地道,“他們要有本事,也勝北兵一回給朕瞧瞧啊?一個個都只會打敗仗,有什麼資格對盛庸說短較長?”

  “話雖如此,但盛庸畢竟資歷太淺,位份太低,怕指揮不動其他將領……”

  “那好辦!”建文當即道,“盛庸堅守濟南,其功本就該重賞。朕明日一齊下旨,封盛庸為侯!至於爵名……”建文扭頭想想道,“盛庸以守濟南獲封,便名‘歷城侯’!此詔一下,盛庸便也是勛臣,看吳傑他們還能輕視他不?”

  “如此最好!”孝孺這才放下了心。

  “茹愛卿,你的意思呢?”見孝孺稱善,建文又問到茹瑺。

  茹瑺心中卻又是一陣苦笑。建文長年居於深宮、方孝孺又是個整天拿著書卷的儒臣,他們對世道人心雖不能說是一無所知,但也是知之甚少。盛庸確實有才幹,這點茹瑺也承認,重用亦是情理中事。但凡事皆需有度。茹瑺在洪武朝當了八年的兵部尚書,對軍隊,對武人再熟悉不過。軍中最講資格,盛庸原先不過一個默默無聞的正二品都指揮使,即便封為侯爵,但其資歷不足,在軍人眼中也就是個“暴發戶”,很難讓那些老資格的將軍服氣。尤其是讓那些原先掛著都督銜的上將,甚至吳傑這種老牌子世襲侯爵,突然要聽一個原先還是自己下屬的總兵大人指派,他們沒有想法才是怪事!建文和方孝孺以為封個侯爵就能解決一切問題,可在茹瑺眼中這簡直就是夢囈!在茹瑺看來,盛庸最合適的位置應該是副總兵。至於總兵,必須要由勛臣擔任方可!

  不過茹瑺雖滿肚子反對,但卻也不敢說出口。方才建文已給他扣了一頂“攀附勛戚”的帽子,這頂帽子意味著什麼,茹瑺可是一清二楚。這時要再堅持以勛戚為帥,建文一怒之下,再把他打發回開封守黃河也是有可能的。何況,茹瑺心中還有一絲怨氣:反正這事是你和方孝孺兩人弄出來的,而且看樣子你們從骨子裡不信任我!既如此,我又何必強惹你們不痛快?到時候盛庸乾的好,我身為本兵,也少不了一份運籌帷幄之功;要乾的不好,那是你們識人不明,要怪罪也怪不到老子頭上!念及於此,茹瑺乾巴巴一笑,淡淡道:“臣唯聖命是從!”

  茹瑺這話往實了究,其實就是不贊成不反對——沒態度。不過在建文看來,他這便是附議了。見兩位大臣都贊同,建文臉上終於露出一絲笑容,當即一拍手道:“好!朕意已決,明日便下詔冊封盛庸,命其統領平燕軍事!”

  “吾皇聖明!”懷揣著不同心思,兩位大臣一起應命。

  說完正事,建文忽然產生一種疲憊之感。近一年來,這種感覺已越來越明顯。搖搖頭,建文一揮手道:“爾等道乏吧!”

  茹瑺跪地行禮,遵旨告退;方孝孺叩完頭後想了想,卻沒有起身。建文閉目沉思一陣,睜開眼,發現孝孺仍在場,遂問道:“先生還有事要奏嗎?”

  “陛下!”孝孺猶豫一番,道,“臣尚有一事不解……”

  “先生是說李景隆吧?”建文打斷孝孺的話道,“朕知道,你是想他李景隆萬死難辭其咎!能饒他性命已是殊恩,又豈能再保留爵位?可是……”說到這裡,建文無奈一嘆道,“朕也有苦衷啊!軍中勛戚勢力盤根錯節,如今朝廷連遭慘敗,元氣大喪!值此之際,難保他們中有人會生出二心!這些人即便不敢公然謀逆,但心猿意馬恐是難免!李景隆畢竟是岐陽王傳人、與軍中將帥淵源頗深,朕饒他不死,還保他爵位,便是冀他能知恩圖報,替朕鎮住那幫丘八!過幾日,朕便會派人去把這層意思透給他!”建文搖搖頭,苦笑一聲又補充道:“李景隆打仗是不行,但他至少還是忠心的!眼下勛戚中果真忠心於朕的又還有幾個呢?”

  方孝孺這才明白,建文並不是全因徐增壽的緊逼才對李景隆開恩,其中還另有一番深思熟慮。搞清楚狀況後,方孝孺當即伏地一叩道:“皇上見識高遠,臣佩服之至!”

  建文悽然一笑。他為了平亂累死累活;而五府中那幫世受國恩的勛戚們不但不慷慨請纓,為國除奸;反而時不時在暗中鼓動物議,希望朝廷與燕逆媾和!每每思及於此,建文頓覺心寒,方孝孺所說的這番見識,他其實是半點也不想有。可是他又不得不面對這個現實。為了防範這些朝中隱患,他必須耍弄“帝王心機”,即便明知李景隆“壞了朕的大事”,可他也必須得用這個罪臣去掣肘那些勛戚。看著跪伏於地的方孝孺,建文突然有些後悔——如果當初不那麼心急,不在削藩的同時厲行改制,那勛戚們恐也不會與自己貌合神離吧!不過現在說這些已經晚了。覆水難收,即便立刻停止改制,也挽不回勛戚們的心,反而會攪亂朝堂,使自己陷入內憂外患的絕境!想到這裡,建文將遐思收回,淡淡對方孝孺道:“先生去吧!給盛庸和鐵鉉的詔書要擬的漂亮些!”

  “阿!”方孝孺又重重磕了個頭。

  孝孺告退,屋子裡便又空蕩起來,建文將目光掃向御案,右上角正疊著一堆勛戚們保李景隆的奏本。建文隨手拿起幾本,最上面的卻正是徐增壽昨日所呈的保本。看到徐增壽的名字,建文眼前又浮現出今天早朝時的情景——徐增壽為何要死保李景隆呢?建文托著腮幫子,苦苦思索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