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如夢初醒。岐陽王府有鐵券,這事本來眾所皆知。不過洪武朝時,朱元璋鐵血治臣,功臣即便有鐵券也保不得性命。所以大家也都沒把這東西當回事兒。但建文朝不同,建文不是朱元璋,他沒這個氣魄,更沒這份威勢。而對文官而言,倘若他們一開始便一哄而上,以雷霆萬鈞之勢逼得建文將李景隆的死罪定下,那時生米煮成熟飯,即便徐增壽拿鐵券說事,他們也可以藉口聖命已下,再循洪武朝之舊例,從而置之不理。可剛才眾人只顧著打李景隆解氣,卻沒來得及請建文定罪。此時徐增壽搶在定罪之前將鐵券拋出,又把黃子澄誘得和李景隆綁在了一起,這樣一來,別說建文本身就不大可能對鐵券視而不見,就算他真敢置鐵券於不顧,但情勢發展到這份上,定罪時黃子澄的處罰也無道理比李景隆要輕。也就是說,李景隆若死,黃子澄無論如何也要抵命。這讓建文如何答應?

  徐增壽的話一出口,黃子澄的臉便瞬時憋成醬色,他張張口想說話,卻不知說什麼好!他萬沒想到,徐增壽居然如此處心積慮,一步步的給自己下套,愣是在大庭廣眾之下和自己演了一出請君入甕!悔恨之下,黃子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黃子澄激憤難當,御座上的建文反倒一陣輕鬆。本來他就不太想殺李景隆,徐增壽這麼一攪,倒給了他一個順勢而下的台階。但很快,建文心中又是一凜:徐增壽為什麼要救李景隆?他徐李兩家不是不和麼?建文頓時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建文已沒時間多想。大殿上,百官正眼巴巴地望著自己。略一思忖,建文沉下臉,冷冷道:“二位愛卿不要再爭。朕已有定見,罷李景隆總兵官、太子少傅之職,收征虜大將軍印,回家閉門思過!”

  “啊!”大殿上一陣驚呼,就是徐增壽和李景隆,也都詫異地睜大了嘴巴。總兵官、征虜大將軍都是將帥出征時所授的臨時軍職,軍事一結束,無論勝負都會去職,故撤掉乃情理之中事。但除了這兩樣,建文竟只免了太子少傅這個常授官職、卻沒奪他的爵位!這也就是說,李景然還是大明的曹國公!依舊是僅次於魏國公徐輝祖的天字第二號勛臣!李景隆的處分如此之輕,讓所有人都難以置信!

  “皇上……”黃子澄焦急萬分地大喊。

  “朕意已決!”建文這次十分果斷,立刻阻住了黃子澄的勸諫,不由分說地道,“李景隆之事到此為止,眾愛卿退朝回衙門署事!”

  “萬歲萬歲萬萬歲!”見皇上不容置疑之態,眾人縱有千言萬語,卻也只能咽到肚子。

  出宮的路上,百官恪於禮制,尚不敢放肆。可剛過端門,人群中頓時炸開了鍋。李景隆大難得脫,早已搶先一步溜之大吉,眾人遂將焦點聚集到了徐增壽和黃子澄身上。不過黃子澄已氣得滿臉鐵青,連路都走不穩了,大家也不敢惹他;徐增壽倒是依舊瀟灑從容,一眾武官遂一窩蜂將他圍住。

  “徐老弟,今日殿上大展神威,不愧是中山王的虎子啊!老王我佩服佩服!”左府左都督王佐大笑著湊了上來。王佐性子直爽,對文官早就看不順眼,兼又與李景隆關係不錯,方才眼見增壽幫李景隆出頭,心中讚嘆不已,一上來便大大咧咧地一陣猛夸!

  “是啊!徐都督今日可給咱們武人長臉啦……”

  “那個黃子澄,整日裡趾高氣揚的,今天卻被嗆得差點背氣!哈哈……”

  “你瞧徐大人揮斥方遒的派頭,那叫一個威武……”

  “平日裡聽朝天宮旁的張五十七說三國,講到孔明舌戰群儒那段,咱還不明白究竟是個啥場景。今日一瞧,徐都督可不就是孔明嗎?”

  ……

  眾武官你一言我一語,生生把徐增壽給捧到了天上。其實武官們之所以如此,倒也不都因為和李景隆關係好,或為攀附徐增壽。只是自進入建文朝來,文官權勢高漲,武官江河日下,大家心中都憋了好大一口氣。尤其是燕藩叛亂後,朝廷屢戰屢敗,文官們紛紛把兵敗的怨氣撒在武人身上,動輒對他們大加責難。如今的朝堂,武官已成驚弓之鳥,基本上發不出聲音。今日徐增壽一鳴驚人,三下五除二把黃子澄收拾得狼狽不堪,眾武官在旁邊瞧得,也覺出了一口鳥氣,故有意趁捧徐增壽之機,再好好把那幫子文官羞辱一番。徐增壽被圍在中間,幾次想擠開人群卻不得脫,只能哭笑不得“受賀”。

  “好了!”就在眾武官興高采烈之際,人群後面忽然傳來一聲大喝。大伙兒一瞧,魏國公徐輝祖正一臉陰沉站在那裡。

  “哎呀,國公爺,您老還沒走啦?”見徐輝祖臉色不善,王佐第一個反應過來,忙嬉笑著寒暄一聲,旋一溜煙兒去了。眾將亦如夢初醒,亦“哄”地一聲作鳥獸散!

  “大哥!”徐增壽整整被擠得有些凌亂的衣冠,乾笑一聲道,“這幫大老粗,弟弟也拿他們沒辦法!”

  “我不管你這些!”徐增壽似有幾份慍怒,但旋又收了,只是冷冷道,“下午散衙後立刻回府!我有話問你!”說完,也不待增壽回話,自一甩長袖去了。徐增壽一愣,旋又滿不在乎地一笑,也緩緩而去。

  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