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師傅深諳兵法之玄妙也!”朱棣笑吟吟地道。

  “王爺謬讚了!”道衍淡淡地謙虛道。

  朱棣一笑,挺身而起,掃視眾人一眼,鏘鏘道:“今日之議便到此。諸卿下去,便當按今日所議,加緊準備。時機一到,本王即當下令,西征大同!”

  “謹遵令旨!”眾人已是熱血沸騰,此時見朱棣定議,當即慨然應諾。

  二

  時至臘月,轉眼就是新年。這一日天空又降起了一陣小雪,為北平的郊野增添了幾分詩情。文明門外的長亭里,朱棣正帶著一眾兒女,為即將南下返京的徐妙錦送行。

  自打八月里從家中私奔出來,妙錦已在北平住了三個多月。這百日間,她經歷了有生以來最驚心動魄的時光,也見證了燕藩從絕處逢生,逐漸走向壯大的傳奇歷程。這期間,無數的事讓她驚嘆,無數的人讓她感動。儘管其間充滿驚險,但她卻認為,這是自己有生以來最快樂的時光。

  而在這無數的人和事中,最讓她難以忘懷的,便是燕王朱棣了。在此之前,她多是從別人的耳中,聽得他的英雄事跡,直到在北平,她才真正感受到,這位大姐夫有著常人所不能匹及的雄才偉略,有著遠超旁人的堅韌與慷慨。身先士卒,率眾冒矢衝鋒的英勇;襲取大寧,置死地而後生的決然。這些都讓妙錦感到巨大的震撼,繼而產生無比的敬仰。尤其是回援北平的那天,妙錦在麗正門頭,親眼看著大姐夫指揮大軍,將胡觀等人打得潰不成軍、落荒而逃,他那揮斥方遒的英姿,如畫一般深深烙在她的腦海中。也正是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了自己對大姐夫的感覺到底是何。而正是那天以後,她陷入了深深地矛盾和彷徨中,每當面對大姐和大姐夫,她都禁不住感到一陣心慌意亂——對大姐夫的是羞,對大姐時,卻是愧疚。也正是這種糾結,讓一向開朗活潑的她,在朱棣回城後的這段日子裡,卻變得鬱鬱寡歡起來。

  不過,這一切都暫時結束了。金陵的四哥徐增壽又來了信,言她外出太久,再不回家,宮中恐生疑慮;而此時戰事已告一段落,南下道路較為順暢,故催妙錦趕緊趁機回京。

  接到信,妙錦先是感到一陣解脫,但很快,心中又被失落充斥。她想就此離開北平,以擺脫對大姐的愧疚。可真當離開的這一刻到來時,她的心中,卻又充滿了遺憾和悲傷。

  “好了!”朱棣展顏一笑,將妙錦從胡思亂想中拉回現實,“送君千里,終須一別。今日你大姐身子不適,不能前來,我們便喝了這杯水酒,就此作別!”說完,他端起酒杯,一飲而盡。高熾他們也跟著舉杯飲盡。

  妙錦心中一酸,幾乎落下淚來。按道理,給自己送行,大姐是無論如何也要當場的。可今日一大早,徐王妃卻命人傳過話來,說自己身體不適,恐不能出城了。妙錦聽了,頓感到一絲恐慌——是不是大姐知道了什麼,故生自己氣了呢?但轉念一想,她又覺得不可能——自己一直十分小心,絕不可能半點泄露,故而又坦然起來。而在此時,她見大姐不在,心中頓又有些失落。

  “謝大姐夫!”按捺住心中雜想,妙錦作出一副灑脫之態,將杯中溫酒喝了,拭嘴笑道,“待大姐夫靖難功成時,可莫忘了妹子的大恩喲!”

  “豈敢!”朱棣含笑道,“這數月之內,妹子已兩助燕藩。此恩此情,我終身不忘!”

  聽朱棣說出個“情”字,妙錦端杯的手微微一抖。沉默一陣,她忽然下定了一個決心。

  從長亭出來,朱棣親自扶她上馬,趁著躍馬的這個間隙。妙錦忽然壓低聲音,問朱棣道:“大姐夫,你可知洞庭湖畔的湘妃竹麼?”

  朱棣渾身一震。愣了半晌,方和顏一笑,回道:“虞帝乃上古賢王,其行止我素來景仰!”

  這一回答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妙錦卻立馬明白了其間蘊意,當即滿臉緋紅。她迅速掏出一張疊起來的薄紙,塞到朱棣手中,又無限嬌羞的望了他一眼,方一揮馬鞭,驅馬去了。朱棣將紙攤開,上面寫著一首小詩,卻是唐人盧仝的《小婦吟》:小婦欲入門,隈門勻紅妝。

  大婦出門迎,正頓羅衣裳。

  門邊兩相見,笑樂不可當。

  夫子於傍聊斷腸,小婦哆上高堂。

  開玉匣,取琴張。陳金罍,酌滿觴。

  願言兩相樂,永與同心事我郎。

  夫子於傍剩欲狂。珠簾風度百花香,

  翠帳雲屏白玉床。啼鳥休啼花莫笑,

  女英新喜得娥皇。

  風雪中,朱棣臉上的笑容早已凝固,直直愣怔許久,方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十二月十六,燕軍西征大同。

  此次西征起初十分順利。翻越太行山後,燕軍於十二月二十四抵達廣昌。廣昌守將湯勝乃代王心腹,見燕軍殺至,不戰而降;建文二年正月初一,就在家家戶戶歡度元旦之時,燕王朱棣卻風塵僕僕地率軍趕到了蔚州城下。

  蔚州位於大同東南三百五十里處,乃山西行都司轄下重鎮。一開始,燕軍的攻擊並不順利。幾日過去,蔚州仍在南軍手中。

  可就在這時,戰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一日清晨,蔚州衛指揮使李誠出城窺營,卻不料被燕軍發現,一番爭鬥後,李遠被活捉,獻於燕王帳下。李誠外號“沖天李”,在大同軍中頗有名氣。見抓到此人,朱棣親釋其縛,好言相勸。李誠見燕王至誠,感動歸降,並自願回城帶守軍獻城投降。朱棣大喜,當即放他回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