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很快,大家又覺得不太可能。王寧歸心燕藩不假,可他這人是個標準的二桿子,逞能鬥狠倒是在行,耍陰謀使手段並非他的長項。最重要的是,內奸通常都是躲在暗處煽風點火,有哪個會傻乎乎地把自己擺到檯面上引人注目呢?

  可若不是王寧,那是誰就更不好說了。燕王是太祖親子,又當了十幾年的親王,朝中勛戚與其交好者數不勝數。親近的如魏國公徐家,三兄弟都是燕王內弟;其他的像駙馬都尉王寧、武定侯郭英都與其交情不錯,甚至連建文認為最可靠的曹國公李景隆和駙馬都尉梅殷,當年和燕王也都頗有交往。即便拋開勛戚不說,就是普通大臣,和燕王有過交結的也不在少數。如果僅憑與燕王有交情,便懷疑其是內奸的話,那朝堂上的右班大臣中有一大半都脫不開嫌疑。

  “查!”齊泰呲著牙蹦出這麼一句,“但凡為燕王張目的,一個一個往下查,直到找到那個為首者!”

  “必須查!”黃子澄也恨恨地附和道,“若僅就是傳個話透了消息倒也罷了。此人暗中挑撥離間,糾集勛戚向陛下逼宮,實是居心叵測,歹毒無比!不查個明白,朝廷難得安生!”

  建文一陣苦笑。齊、黃之話倒是快意,但他明白,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為燕王張目的人有多少?勛戚一大半都或多或少的參預其間,果真一查那還了得?眼下勛戚們已成了一堆乾柴,自己再去惹他們,頃刻間就能激起熊熊烈火。

  明查不行,暗訪呢?思忖再三,建文仍搖了搖頭。齊泰對勛戚這個圈子內的事或許不太了解,而他建文卻是一清二楚。像鼓動輿論這種事,雖免不了得有心設計,但其實不需要太多組織。勛戚們早有滋事之心,缺的只是一個由頭而已。這種情況下,蓄謀者只需在勛戚間聚會時,於酒酣耳熱之際發發牢騷,並“不經意”地將使皇帝難堪的諸般小伎倆以“聽聞”、“據說”為名頭加以提及,頃刻間便能得到一幫酒徒們的共鳴。其後,這股子壞水便能一傳十、十傳百地迅速在整個勛戚圈子裡流淌開來,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並在有王寧這種“挑事兒人”出頭後被其他人望風跟進。搞清楚勛戚間這套“造謠滋事”的流程後,外人就會發現,要想查訪始作俑者實是難於登天,就連勛戚自己對誰先倡議也是不甚了了。貿然暗訪,不但無可能查出結果,反而會打草驚蛇,更讓眾勛戚感到憤怒和恐慌,進而引發更大的禍患!

  “漫天撒網,必將激起禍端!盲目查訪萬萬不可。”方孝孺也不認同齊泰和黃子澄的辦法,緊接著,他拿出了自己的建議,“陛下可密諭曹國公,讓他多加留意,待有了線索,再行查證不遲!”

  “慢慢查訪,那得查到什麼時候?”齊泰忿忿道,“現在朝中勛戚吵翻了天,若再不尋出這個吃裡爬外的傢伙,燕藩三子又哪留得住?”

  “齊大人說的有道理!”齊泰一說完,黃子澄也想到什麼,忙對建文道,“眼下此奸鼓動勛戚,所圖無非是為燕藩三子而已!既如此,陛下何不反戈一擊,索性大張旗鼓地搜尋內奸?只要緹騎大出,在京中造出聲勢,那勛戚們縱有不滿,也是人人自危,奸賊本人必也會收斂起來。沒了勛戚鼓譟,燕藩三子如何能回北平?只要能扣住燕藩三子,便叫勛戚們怨恨也是值得!”

  “不錯!絕不能讓奸人得逞,扣住燕藩三子,朝廷便立於不敗之地!”齊泰當即附和。他本就是個剛烈的人,黃子澄這種針鋒相對的想法很符合他的性格。

  方孝孺與齊、黃二卿各執一詞,且各有道理,建文一下也沒了主張。

  “二位大人為何一定要扣燕藩三子?”就在建文猶豫間,方孝孺冷不丁來了這麼一句。

  “方先生這是何意?”齊、黃萬沒料到方孝孺會有此問,一時驚訝不已,“燕藩三子在京,則燕王不敢謀反。這其間道理,難道方先生不知?”

  “孝孺固知這些!”方孝孺目光炯炯道,“只是敢問二位,朝廷有何名目繼續扣他們?”

  “這……”齊泰和黃子澄一時啞了口。現在湘王自焚,他們兩個負責削藩的大臣已飽受指責,若再強扣燕藩三子不放,那勛戚也必會藉此機會大做文章。到時候物議洶洶之下,皇上恐也招架不住,只能將他們兩個罷官免職,以平物議。

  齊泰和黃子澄當然不想丟烏紗帽,何況值此關鍵時期,二人的去職簡直就意味著削燕乃至整個削藩的失敗。更有甚者,勛戚一旦得勢,方孝孺的改制也是前景黯淡,連建文那本就不多的威勢也會再遭重創,那結果很可能就是滿盤皆輸!想到這一層,齊泰和黃子澄的額頭都冒出了冷汗。

  見齊黃神色,方孝孺微微一笑,轉而對建文道:“陛下。依臣看,再強扣燕藩三子,必使朝局大亂,對削藩大業也是不利。與其如此,皇上不如索性將計就計,放燕藩三子北返,使燕王放開手腳,早日舉事!”

  “什麼!”建文驚得幾乎要從椅子上跳起來。若只說放燕藩三子以平物議,那建文雖不情願,但心中明白這其實也是沒法子的事情。可這促燕藩謀反又從何談起?一直以來,燕王謀反就是壓在心頭的一塊大石,讓他始終投鼠忌器,不敢強行削燕。而今方孝孺卻說要促燕王謀反,這話建文聽來簡直就是石破天驚!一旁的齊泰、黃子澄心中直想:這方先生該不會是昏頭了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