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三位愛卿意下如何?”良久,建文終於發話了,“太祖小祥已過了十來日,燕藩三子的乞歸奏本已上了兩道;北平的四叔也上疏稱病,乞子北歸;再加上朝中勛戚現是輿情沸騰,物議洶洶,朕實無理由再扣三人不放了啊!”

  “勛戚居心叵測,妄興物議,可惡至極!”齊泰忿忿罵道。早在太祖小詳之期屆滿之前,齊泰便為建文續扣高熾三人想好了辦法——裝聾作啞,對燕藩父子的乞求歸奏本一律留中不發。如此,怎麼著也能再拖一兩個月。眼下針對燕藩的各項布置已將就緒。再過兩個月,朝廷便可從容下旨削燕,到時候高熾等人再哭天喊地也是枉然了!可沒曾想,就在這節骨眼兒上,剛老實了沒幾天的勛戚們又出來攪局!而更讓齊泰感到憤怒的是,除了為燕藩三子陳情外,勛戚們這次還趁勢向黃子澄和自己發起了猛烈攻擊!

  “勛戚們之所以鬧事,實與改制不無關聯!”相對與齊泰的忿忿,方孝孺倒甚為冷靜,“改制對勛戚利益觸及頗多,他們心中自是不滿,先前雖強行壓制,但終不能讓其心服。有燕藩在外掣肘,朝廷想再推進改制便會有所顧忌,此間關聯,勛戚們必已摸得一清二楚。何況前些日湘王自焚,陛下名譽也多少有損,勛戚們擇此時機發難,陛下縱是不肯,恐也不好拒絕。”

  方孝孺侃侃而談,建文連連點頭。這正是他眼下的難處所在!

  建文當然不願放三子北歸。若在先前,他想也不用想,敷衍拖延一番,繼續將三人扣下便是。只是前些日湘王自焚,朝中輿論大嘩,弄得建文十分被動。他自己也沒料到削藩竟會削出個親王自焚來。儘管為削藩大局著想,他強行將此事壓了下去,但畢竟也落了個“殘害親族”的嫌疑。就在昨天,建文給呂太后請安時,母后還提起此事,暗勸建文不要太過,免得既傷了親情,又落得個壞名聲。

  母后那邊,建文還可以糊弄,而勛戚們的詰問就不好應付了。前日早朝,王寧便又跳了出來,當庭彈劾齊泰、黃子澄心懷異志,殘害親王,請建文嚴治其罪。王寧本就是個二桿子性格,此次改制也讓身為後軍都督的他很不高興。高熾等人乞歸的本子剛一陳上,王寧便又當起了掃路先鋒。

  右班一些勛戚早就存了生事兒的心,待見王寧出手,便一哄而上,目標均直指主持削藩的齊泰、黃子澄,將什麼“逼死皇叔”、“構陷宗藩”之類罪名一股腦兒全扣到二人頭上。眾人之所以選擇向齊、黃髮難,除了孝孺如所說逼建文放燕藩三子北歸,使燕藩這個外力得以伸展自如外,更重要的是,此二人雖非改制主謀,但亦乃建文股肱,他二人要倒了,文官聲勢便會大減,建文也喪失一翼;到時候再想辦法整垮方孝孺,改制一事就付諸東流了。

  “奸賊可惡!”齊泰又忍不住痛罵。其實削湘一事,雖由齊泰與黃子澄一手經辦,但他二人也從沒打算把湘王往死里整。可天曉得這湘王到底是膽小還是剛烈,居然一聞風聲便來了個闔宮自焚,這下便把齊、黃搞得措手不及、灰頭土臉。如今勛戚拿湘王說事,齊泰、黃子澄縱知他們擺明了是來惹事的,可也只能啞口無言,欲辯無詞。只能背地裡罵兩句出氣。

  “恐不止鬧事這麼簡單!”方孝孺冷冷道,“湘王之死已有一段日子,當初死訊入京時,也沒見勛戚鬧出這麼大的名堂。怎麼待到燕藩三子乞歸,便成了滿朝沸騰,非議四起?這其間緣由,豈不耐人尋味?”

  孝孺說罷,建文忽然驚覺:“依孝直之意,此乃燕藩暗中操縱?”

  “燕王推波助瀾自是無疑。勛戚們甘願為其張目也在情理之中。上次燕王進京,勛戚們便鼓譟而上,大肆攻訐陛下。臣事後想來,以當時勛戚聲勢之猛,若無事先預謀,倉促間恐難聚得如此之力,更難讓眾人如此齊心,能成此舉必是蓄謀已久。此次勛戚選中燕藩諸子北歸之時抬出湘王一事,並萬眾一心,將矛頭對準尚禮與子澄,更顯其早有預謀!只是臣有一事不解,就是此事由何人經手操辦?”說到這裡,孝孺一頓,再沉聲道,“以二月燕王進京論,燕王縱然威望素著,與勛戚交結頗深,然其當時遠在北平,正所謂鞭長莫及,進京前便親自出面交結勛戚,更是絕無可能。而從其剛一進京,勛戚便聞風而動推想,這攛掇勾結,也不可能是其在進京以後才開始著手,必有人事先為其張羅。”

  “不錯!”黃子澄似也想明白什麼,忙接著道,“此次之事,燕藩三子自留京以來,一直深居簡出,少有與人接觸。錦衣衛對他們日夜監視,也未曾發現什麼異舉!如此說來,此番勛戚躁動,也絕非由燕藩三子出面促成!”

  “朝中有內奸!”一時間,君臣四人的腦海中不約而同地閃過這個念頭。不錯,沒有事先的計劃,勛戚們怎麼可能如此齊心?其舉動又怎麼可能如此一致?而經分析,燕王父子不可能直接出面,那就是說,朝中必有人暗中為燕王張羅,幫燕王對付建文他們!

  “此內奸必也是勛戚中人,否則不足以挑動成事!”方孝孺接著分析道。

  “莫非是王寧?”建文君臣腦海中同時冒出王寧的名字。這兩次勛戚生事,就數王寧鬧得最歡,次次都充當出頭鳥的角色。僅以表現看,王寧最有可能跟燕藩一條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