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位於朱棣身後的高熾三人此刻也是膽戰心驚。朱棣此舉同樣大大出乎他們意料。幾個兒子實在不明白父王到底在想什麼。但此時他們也不敢多說,只管自顧自地按制行禮。

  待禮行畢,內贊官戰戰兢兢地走了出來。他也被朱棣的不敬之舉嚇了一大跳,無奈此時建文並未發話,他可沒燕王的勇氣,敢亂了規矩,便只得小心翼翼地將朱棣從殿東門引至御座之前,方如蒙大赦般退下。

  此時又到了跪拜的時候,禮樂聲響。若在平時,此刻燕王應帶諸子跪下致朝拜之詞,行一拜之禮。但只見高熾三兄弟倒是跪了,立於最前的朱棣仍是不拜,口中也不念什麼“欽詣皇帝陛下朝拜”的套話,依舊只一長揖,隨後便自顧自站了起來。

  方才朱棣在外不拜,殿內官員因都面北而立,雖聽得外頭有些騷動,因不能違禮回頭,因此尚不知情;此刻朱棣於大殿之內仍是如此,百官都看得是一清二楚。這殿內官員都是四品以上,其中不乏王公貴戚。他們不像殿外小官那樣恪於禮制,任何時候都不敢違反。眾人見此情景,個個震驚不已,一時間打眼色的、交頭接耳的紛紛出來,大殿之上頓起“嗡嗡”之聲。

  瞧見燕王於殿外不拜,建文便大吃一驚,簡直懷疑自己看錯,一時之間竟沒有反應。此時朱棣於御座之前仍是不跪不賀,大違禮制,且一副傲然之態,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挑釁!建文已是氣得滿面通紅,竟一時說不出話來。

  “陛下,燕王登殿不拜,目無君上,臣請陛下問燕王大不敬之罪!”殿下站出一官,持笏板大聲奏道。

  “爾是何人?”建文尚未發話,朱棣卻扭過頭來冷冷問道。

  “監察御史曾鳳韶!”曾鳳韶正聲答道,“殿下登殿不拜,無人臣禮,臣身為今日侍班御史,職在糾劾,豈容殿下此般舉止!”

  “一個小小七品御史,也配在本王面前撒野!”朱棣冷哼一聲道,“今日本王有家事與陛下說,用不著爾這等下官在此聒噪!”

  曾鳳韶毫不畏縮,一身正氣道:“此處乃奉天殿!洪武二十六年定製:諸王來朝,於殿上主君臣禮,於宮中主家人禮。殿下身為朝廷臣子,於此處應行跪拜之禮,奏君臣之事;若要說家事,待到偏殿處行完家禮,王爺自說便是,豈能在此逾越!”

  見曾鳳韶如此,朱棣一陣惱火。不過他不想與其再做口舌之爭。朱棣此番冒險進京,又於今日行此大不敬之舉,實是另有深意,目標所指正是建文本人。此時再與這個御史爭論下去實是無益之舉。念及於此,朱棣不再理會曾鳳韶,轉身對建文道:“非是臣不敬陛下,臣之所以不拜,實是心中不平!”見建文一言不發,朱棣接著道,“臣此番進京,便是要問陛下:是否要將我皇室長輩斬盡殺絕方才安心!”

  朱棣一問,四座皆驚!眾人這時方才明白,這位燕王此次入朝,根本就是存了挑事之心,竟當面向建文發難!

  齊泰見朱棣如此囂張,早已是怒不可遏,此時又見朱棣連出驚人之語,竟敢當面指責皇上有意屠戮親族,不禁又驚又氣。他本是性格急躁之人,此時再也隱忍不住,當即出班大聲道:“王爺怎可如此?你身為臣子,不拜君王,已為不敬!而今又無端指責皇上,更是以下犯上!皇上仁愛孝悌,何時生過殺戮之心?殿下言此大逆之語,可知該當何罪?”

  朱棣見是齊泰,心中頓生熊熊怒火,恨不得一劍把他刺個透心涼,當即咬牙笑道:“該當何罪?這話該是本王問爾!爾身為九卿大員,本應輔佐皇上,多行仁義。奈何爾這小人竟心懷叵測,整日蠱惑聖上,實是韓侘胄、賈似道之流,也配立於我大明朝堂之上?”說完,朱棣又面向建文,激動地說道,“陛下,五弟何罪?七弟何罪?十三弟又有何罪?此三王均乃太祖親子,陛下親叔!陛下素來仁愛,怎能受奸佞蠱惑,陷諸叔於囚牢之中?”

  “王爺此言好沒道理!”黃子澄見朱棣一口一個奸佞、小人,心中也是十分惱火,“周王、代王心懷不軌,齊王暴虐,均是罪證確鑿!三王之罪,朝廷早已布告天下,皇上乃天下之主,豈能徇私廢公?”

  黃子澄與齊泰二人乃削藩主謀。朱棣心知若不將他二人問倒,不但此番冒進是徒勞無功,就連自己也會被扣上不敬之罪名。略為一想,朱棣冷笑道:“朱有爋十歲小童,便知父王謀逆?爾等奸佞,僅憑一面之詞便構陷親藩,也敢說是罪證確鑿?齊王進京,本為祭奠先帝,此乃兒臣盡孝之舉,爾等怎能以此為契,蠱惑聖上扣拿親叔?代王謀反,更是無稽之談,爾等可在代府抄得一件物證?今日爾說三王有罪,便把罪證拿出來給本王看看!”

  黃子澄一時語塞。這諸王之罪,本就只是個削藩的由頭,若要往實了究,還真不好說出口。

  齊、黃二人與朱棣爭論之際,方孝孺一直冷眼旁觀。此時見子澄被問住,他覺得有必要挺身而出,否則局面將陷被動。想了一想,孝孺沉聲道:“王爺此話差矣!國有國法,三王過錯,自有朝廷命付有司,按律處置。王爺身為藩王,自當謹守藩臣之禮;藩國以外之事,實非王爺所該過問!”

  “爾是何人?”朱棣面帶疑惑問道。方孝孺在洪武年間一直為京外小吏,朱棣倒沒見過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