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翰林侍講方孝孺。”孝孺不卑不亢地答道。

  “原來你就是方孝直!”方孝孺名滿天下,朱棣豈會沒有聽過?略一思忖,朱棣突然笑道,“方先生乃理學名臣,只是方才的話本王聽來,卻是極沒道理!”

  “小臣不知有何無理之處,還望殿下賜教?”孝孺有些慍怒,他方才之言本就是據理而言,卻被朱棣斥為無理,孝孺實在無法接受。

  朱棣卻是氣定神閒,侃侃說道:“洪武二十二年,太祖改大宗正院為宗人府,以二哥為宗人府令,三哥與本王為左右宗正。其後兩位皇兄相繼薨逝,先皇與皇上均未命人填補其位,如此說來,本王便為宗人府之首。今齊、代二王均為宗室,方先生說朝廷命付有司,可有命付宗人府?若命付宗人府,本王身為掌印,又為何未參與定罪?既然宗人府未預其間,那又叫何命付有司,按律處置?”

  朱棣一語道畢,方孝孺目瞪口呆。原來這宗人府設置,一應要職皆由親王掌領。但親王們各在藩國,又哪顧得著宗人府之事?其後秦、晉二王相繼去世,這藩王掌領宗人府的職責便也名存實亡。不過朱棣眼下將此事重提,方孝孺卻也反駁不得。畢竟朱棣的右宗正是太祖親命,而藩王之事於宗人府確實管得著的。此時齊泰、黃子澄二人已是滿臉通紅。原來他二人謀削齊、代二王時操之過急,莫說宗人府,就連讓建文發道敕旨命諸王議罪的程序都給免了,因此正被朱棣抓住把柄。

  朱棣見他三人無話可說,心中暗喜,卻又轉對建文哽咽道:“陛下!皇考在世之時,多以友愛孝悌訓誡兒孫,極重親族人倫之道。陛下昔日多受太祖教誨,怎可因一二外臣不實之言便加害親叔?如今父皇屍骨未寒,陛下便連黜三王,父皇得知,其在天之靈又豈能安?這又豈是尊重先皇之道?何況長兄如父,臣身為諸王之長,明知諸王冤屈,又豈能不為他們申冤?今日之事,實乃臣心不能平,陛下若要因此降罪,臣無話可說,是謫是囚,任由陛下處罰!”說著,眼中竟擠出兩滴淚來。

  建文一時亂了方寸。方才一番唇槍舌劍,自己倚重的三位大臣竟都被問倒。現在朱棣向自己發難,他一時之間實不知該如何應付。建文本就不是個意志堅決之人,削藩過程中也時有猶疑,唯恐一旦逼迫太過,會落得個殘害親族的名聲。幸而齊泰、黃子澄二人時常勸諫,堅其心志,這削藩大計方能一步步走到今天。眼下這位四叔端起長輩架子,口中左一個先帝、右一個皇考,抬出太祖來責備自己,建文實在是無法作答。況且,朱棣雖明著說任由自己處罰其登殿不拜之罪,卻又偏偏擺出一番因為弟弟打抱不平而義憤填膺的架式,把自己裝扮成一腔熱血的忠勇之臣。如果真因此而降罪燕王,自己豈不成了不聽忠言而殘害親叔比乾的商紂王?

  建文說不出話,朱棣卻毫無退卻之意,睜著一雙虎眼直逼建文,一副不說出個子丑寅卯誓不罷休的樣子。建文被朱棣瞪得心中發毛,無奈之下只得乾笑一聲道:“四叔遠在北平,於朝中之事或許不太清楚。諸王之罪,並非空穴來風,朕亦屢次辨查,實是確有其事。”見朱棣面露怒色,建文忙又安撫道:“四叔為諸王大兄,關心諸弟自是本分;殿前失儀也是護弟心切所致,朕豈能怪罪!而齊、代二王之事,事先未知會四叔,實是朕一時疏忽,違了禮制。朕也不是不明事理之人,便先就此事給四叔賠個不是了!”

  皇帝竟公然向藩王認錯!一時間文武百官無不大驚失色。齊泰聽得建文此言,又氣又急,忙大聲奏道:“陛下!燕王殿前不拜,是為大不敬之罪!豈能置之不問?至於齊、代二王之事,實乃臣之疏忽。臣受陛下之命,審理兩案,其間所有過錯,俱臣辦事不力所致,臣甘願受罰。但陛下切不可將二者相混淆,燕王之罪,實不可不問,請陛下按律處置!”齊泰一直視燕王為朝廷心腹之患,今日他拼著自己受罰,甚至齊、代兩案推倒重審,也要把燕王拉下馬來。

  “齊大人這話就不對了!”朱棣還未說話,位列右班的後軍都督府左都督王寧卻先站了出來道,“此事本乃皇家內務,如今陛下都已說了不問罪,你身為外臣,怎能一再相逼,強要陛下處罰親叔?天家之事,自有天子決斷,何勞你操這心?”王寧是太祖第六女懷慶公主的駙馬,正牌皇親國戚。他的話對於此類皇家事務還是很有分量的。

  齊泰見王寧一副陰陽怪氣的樣子,肺都要氣炸了,當即罵道:“王寧,你素來勾結燕藩,今日又顛倒是非,到底是何居心?”

  “勾結燕藩?”王寧一下也火了,當即回敬道,“當年太祖屢次訓誡,命親族之間務須和睦友愛。本駙馬也是皇親,秉太祖教導交結藩王有何過錯?莫說我,就連這朝堂上的諸位勛戚,又有幾位不與藩王交往的?此都是太祖所倡,為何到你嘴裡就成了勾結?”

  “眾卿家不許再爭!”御座上一陣響聲,建文已拍案而起。齊泰與王寧二人相互一瞪,方默默歸班就位。

  建文此時已搞明白了:這四叔進京,名為祭掃孝陵,實則蓄意生事。今日之局,燕王已占了上風。若再爭論下去,不但削藩派大臣要吃虧,就連自己也下不來台。計議已定,建文果斷打斷爭執,強作威嚴之狀掃視群臣一圈,方對朱棣柔聲道:“四叔友愛之心,朕已悉知。四叔不愧為我朝之賢王!今日朝堂之事便且罷了。此刻還請四叔隨朕進宮,一敘親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