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話說,鄴城本是河北名城、古都,是河北精華所在,而在公孫珣擊敗袁紹,將此地事實上當做自己的都城後,就更是一日千里。至於銅雀台的修築,出乎意料,並沒有想像中的勞民傷財,造成傳統意義上的經濟損害,反而間接擴大了城市的範疇,塑造了一片新的鄴下繁華區域——銅雀台位於鄴城西南十餘里外,沿漳水修築,周邊堆砌了大量的禁軍軍營、官寺、蹴鞠場、賽馬場、官員府邸、吏員宿舍,以及貨運、客運碼頭,而鄴城城南又專門營造了低價出租給鄴下學子的公屋,那麼兩片區域之間自然而然就順著道路以茶樓、酒館、客棧之類連成了一片,又與原本就很繁華的鄴下形成一體!

  而此時,不過剛剛進入晚間,距離靜街還早,甚至因為剛剛結束了一天的辦公,反而正是鄴下官吏、顯貴,還有一些遊學士子們相約聚會的好時候……這片區域自然是熱鬧非凡。

  至於走在其中的司馬懿雖然只是一身常服,但其人年紀輕輕,氣質非凡,軍旅生涯更是讓其人龍行虎步,腰杆筆直,再加上身上稱不上奢華,卻也足以體現經濟水平的遼錦常服與玉佩,還有一把從不撒手的儀刀,到底是格外出彩……沿途不知道多少官家小姐顧盼生姿,甚至有人大膽詢問姓名。

  但司馬仲達心中有事,滿目繁華根本難以入眼,反而匆匆行個不停,左走右轉,最後來到一處規格極高的府邸之前,方才駐足一時,並在猶豫了許久之後上前報名求見。

  府邸主人倒沒有猶豫,直接將其請入。

  就這樣,司馬懿轉入此戶人家後堂,入得堂上,見到對方確實是本人無誤,且周圍並無閒雜人等後,竟然直接端正跪坐於地上,準備用早已經不太流行的舊日大禮朝對方參拜,並口稱『方伯救命』!

  燭火之下,面色黝黑髮胖的董昭一時失笑,卻也不去扶對方,反而直接在太尉椅中端起一杯茶來,抿了一口後方才含笑相對:「司馬護軍這是演的哪一出啊?最近新建的那個什麼劇院中的典故戲嗎?就是太后老人家最近常去看的那個……趕緊起來吧,你是堂堂義從護軍,官職雖低,卻是殿下私人,除了咱們燕公本人外,別人受不了你這如此鄭重一禮的。」

  一套起興之禮剛剛過半,司馬懿便尷尬不已,卻也只好狼狽起身,就立在堂中繼續拱手以對:「懿冒昧,但實在是失了計較,所以只能來求方伯指教。」

  「直接說吧!」董昭這次倒是坦然受了對方拱手之禮,然後不以為意。「你堂堂白馬義從護軍,又只是來求指教,誰難道會不給你個面子嗎?」

  司馬懿一聲嘆氣,終於說了實話:「不瞞董公,我弟司馬孚年少無知,之前說聚集於銅雀台與鄴城之間,臧否人物的,恐怕就少不了他……」

  董昭一時怔住,然後不由用一種詭異目光盯住了對方。

  司馬懿更加狼狽,再度拱手懇切相對:「董公,小子回去後左思右想,實在是為難,不是為難捨弟會遭到何等處置,而是為難於如何持身以公……一開始,小子有心想裝作今日在內閣什麼都沒聽到,放任他被處置逮捕,以示忠忱;但轉念一想,卻又擔心此舉有些自作聰明,明明就是聽到了,燕公何等人物,又如何會不清楚?會不會反而覺得小子過於裝模作樣,甚至有些涼薄?」

  面色黝黑的董公仁端著一件樣式古怪的茶碗,許久不言,而司馬懿卻是束手而立,恭敬相侯。

  後者看的清楚,對方手中茶碗乃是銅雀台那裡最近專門賞賜下來的,只有七相與其餘寥寥十幾人才有這個福氣使用,是中原一地某處特產,被燕國太后公孫大娘專門賜名為白瓷的一種特殊貴重陶器(曹操墓中出土的白瓷使得中國白瓷歷史提前了數百年)。

  「仲達啊。」胖乎乎的董昭放下白瓷茶碗,也是一聲嘆氣。「你跟我說實話,你到底是想來問什麼的?你跟了咱們燕公這麼久,難道不明白殿下其實是個講人情本性之人嗎?你假裝不聞也好,明日帶著弟弟求情或者投案自首也好,殿下真會苛責你嗎?依我看,你要麼說實話,要麼滾出去!」

  司馬懿滿頭大汗,狼狽之意愈發明顯,卻是終於咬牙說了實話:「不瞞董公,我是想不懂這件事情到底有多嚴重?明明之前是在說靖安台的事情,說遼西地震的事情,說南面漢帝有後的事情,明明這是事關天命繼承的天大政潮。甚至今日傍晚時分,首相賈公分明是存了去職以交代此事的心思,可為什麼燕公卻如此輕易讓他放心,反而只是讓董公過去,然後鄭重其事的交待了這麼一個小案子?幾個士子臧否一下人物,固然不妥,但跟天命承襲一事又有什麼關係呢?」

  「小案子啊,也不知道你是真不懂還是假不懂……且坐。」董昭幽幽感慨道。「這種案子,自古以來哪裡小過?兩次黨錮之禍一開始不也是挺小的案子嗎?」

  剛剛屁股落地的司馬仲達嚇得立即重新站了起來。

  「坐。」董公仁端著白瓷茶杯在燭火下不以為意道。「不至於到那份上的……兩次黨錮之禍,說白了,是漢室沒了威望,桓靈二帝不得已才用如此粗陋之策來抑制世族,而開國之君,威望何其之高?高祖和世祖兩位一個兼併異性諸侯,一個壓制河北豪強,乃至於始皇帝並六國後抑制六國貴族,不也是類似之事嗎?卻也沒說哪裡就出了亂子,也沒人說是什麼禍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