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張遼啊張遼。」公孫珣繼續翻看著《太平經》,一時搖頭不止。「這是妒忌了啊……」

  龐德欲言又止。

  「說話。」公孫珣面無表情。「文護軍缺任,你是義從中唯一護軍,總得姿態鮮明些。」

  「是!」龐德立即正色而言。「其實,趙子龍將軍早有救主之巨功,又出身河北、履歷鮮明,遠不是臣等能比的,再加上涼州強破武山、偷渡狄道、空營阻敵等事,也確實是功莫大焉兼稱智勇兼備,所以,其實並無人對他加封冠軍將軍有異議……軍中早在鄴城就有議論,說趙將軍人,便是什麼都不做,只要不犯錯,那日後都遲早要位極人臣的。而這一次,非只是張文遠將軍,便是徐伯進將軍、還有其他軍中將領,卻多有議論,乃是因為……」

  「乃是因為額外贈秩,對不對?」公孫珣脫口而出。

  「是。」龐德即刻頷首。

  公孫珣搖頭失笑。

  話說,增秩和增俸不是一個概念,後者是單純的提高物資待遇,而前者則是一種旗幟鮮明的政治待遇。

  舉例來講,之前靈帝剛登基不久,遇到災禍,三公照理頂鍋,而彼時已經連續去了好幾位三公了,不好再讓新人下台,於是帝師楊賜主動攬下了責任,選擇自己去位,而靈帝為了防止一些人誤判,便主動給楊賜的閒散大夫職務贈加到五千石秩俸。

  從此所有人明白,靈帝一朝,楊賜的地位就有保障了,便是閹宦也很少有攻擊這位的。

  而到了公孫珣這裡,增秩也是有先例的——廣陽太守棗祗,為政勤勤懇懇,任勞任怨,還是跟戲忠、董昭等人同時期的次等元從,但偏偏其人性格清直,總是得罪人,而且訥於言語,根本不懂得展示功勞,所以幹什麼都吃虧。而公孫珣非但私下給他專門的上書途徑,還在其人試行徭役攤丁入畝後額外加秩到三千石,地位待遇遠遠高於一般太守。

  這是一種極為明確的政治信號——衛將軍就是要告訴所有人,這是我的人,不要覺得他好欺負就招惹他。

  而此次涼州牧、雍州牧空缺,必然會有重臣級別的調整,很多人就猜測,這位之前不顯山不露水的廣陽太守將會和太原太守常林、河東太守杜畿一樣,是其中進入二品州牧級別的領跑者。

  換到趙雲這裡,自然也會引起議論,不僅是因為趙雲性格沉穩,更是因為他是個武將,軍中的競爭風氣向來更加赤裸裸一些。

  「都怎麼議論的啊?」公孫珣笑完之後,乾脆收起《太平經》,扶刀而對。

  龐德一個頭兩個大,卻不敢不言:「有人說,這是因為趙將軍之前遼西救駕的功勞太大,這次又格外顯眼,所以補上來了,不值一提。」

  「值一提的呢?」

  「還有一論,乃是說……乃是說主公你此番若能取漢中,則會在沔、漢上游的武都、漢中一帶,仿效關鎮東、程鎮南之例,設一專署將軍。」

  公孫珣一時愕然。

  龐德繼續認真講道:「無論如何,這個職務肯定是不能也不敢與程、關二位相提並論的,但此地向東可壓南陽、襄陽;向南,或可制巴蜀,絕對是個極佳的用武之地。所以軍中將領便有猜度,這是要讓趙將軍行此職責,而幾位將軍自然也是心動之餘稍顯急躁。」

  「我怎麼沒想到呢?」公孫珣猛地以手拍書。「可惜此次出來沒帶上元皓,否則以他的戰略眼光,一定會提醒我的,何至於從你這裡才想到此節?」

  這次輪到龐德愕然了:「主公之前無此意嗎?」

  「當然沒有。」公孫珣坐在那裡沒好氣道。「你想想,我連漢中都沒抱幾分希望的,又怎麼會想到這一節?」

  「那,趙將軍的增秩……?」

  「這還用說嗎?」公孫珣對龐德倒是沒什麼遮掩的意思。「一來的確是覺得子龍之前不爭不搶,多有補償之意;二來,就是為了激勵眾將!須知,軍中諸將雖然多是英豪,但也多有性格上的問題,如雲長(關羽)之驕橫於能力,德謀(程普)之自矜於資歷,伯進(徐榮)之不識於大體,你之處小事於偏私,張文遠(張遼)之桀驁不馴,張儁乂之拉幫結派,還有那個馬孟起(馬超)的孝順……哪個不讓我操心?」

  龐德不免尷尬。

  「便是素卿(高順)、子義(太史慈)、公明(徐晃)三人,我其實非常喜歡,但公平而言,素卿為人過於清白冷淡,不願跟同僚交流;而子義性格張揚,經常為了一句話一口氣便不顧大局;公明則是治軍過於嚴苛了,他所部的士卒從來不止一次暗暗叫苦……所以,這是要是給眾將樹一個標杆的意思。」公孫珣終於揭開了最終謎底。「不然為何加的是冠軍將軍?就是讓他們盯著子龍看的!」

  龐德趕緊點頭。

  當然了,公孫珣終究是沒有說出一個隱隱約約的額外用意——他是看趙雲年輕又性格極佳,乃是可以託付子嗣之人,所以要借加秩給鄴城呂范那些人打個政治信號,而起這個意圖似乎更重一些。

  「這樣好了。」公孫珣又稍作思索,便將手中《太平經》捲起,遞給了龐德。「若是張文遠太閒,便讓他讀讀《太平經》……」

  龐德一時惶恐,卻又趕緊點頭,準備送書。

  「回來。」公孫珣忽然又招手而言。

  龐德也立即迴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