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報捷,自然是要敲山震虎,外加催促長安那邊儘快發動的意思了。

  「可以!」公孫珣立即醒悟,然後又瞥了一眼身側面色如常,儼然聽不懂怎麼一回事的傅干,乾脆答應。「彥材(傅干字)你替我回去一趟,告訴太傅和天子,涼州已定,並上報分州、改郡縣,以及韓遂西行之事。然後再告訴朝中,我這邊收拾好涼州的大略之事便要去尋張魯張天師聊一聊……你不知道,我也是通曉《太平經》的,算是半個道家之人……但也僅僅如此,漢中若定,卻不準備真的伐蜀了,屆時便會歸長安去望中原……懂了嗎?」

  傅干趕緊俯首稱是。

  公孫珣微微頷首,卻也懶得多做提點了……畢竟,此一時彼一時也,自己今日替傅南容驅韓遂西行,了結恩怨,這小子要是還能跳坑裡去,要麼就是比呂布還愚蠢,要麼就是比馬超還孝順。

  如此,就隨他去好了。

  說話間日頭漸盛,韓遂部已經開始在韓遂的帶領下,在趙雲的武裝押送下,開始緩緩出動了。公孫珣遠遠看了一眼,拍了拍龐德臂膀,做了個隨意的手勢,便兀自與兩位軍師負手回城去了。

  而身後黃土台畔,黃河依舊咆哮如故。

  ——————我是請你再喝一杯的分割線——————

  「本朝名臣賈文和者,或曰武威姑臧人也。然,臣松之案,蘭城有一碑,上曰,時冠軍將軍趙雲定涼州於斯,軍師中郎將賈詡名蘭城於斯,天水太守張德容治天水於斯,時衛將軍,太祖名諱收天下二一於斯……彼處鄉民皆曰,賈文和蓋蘭城舊縣金城人也,得非此故,安得名此城?臣以為然。」——《典略》.燕.裴松之注

  第十六章 長安城內聞更聲

  伴隨韓文約西出玉門,涼州一事便徹底告一段落。

  或許其中還有很多隱患,或許將來這些隱患還會轉化為嚴重的問題,但那是以後的事情了。

  或許本身將涼、臧二州十二郡全盤接入鄴城體制中就是一個繁雜至極的工作,但那是王修、呂范那些人的事情,公孫珣只需要注意兩千石級別的人事任免問題便可。

  所以,無論如何,最起碼從戰略角度而言,等到建安五年初冬時節,這個昔日讓大漢朝流了上百年血的傷口,終於正式變成為了公孫珣治下所屬的臧、涼二州。

  當然了,也是重歸漢室所領了。

  於是乎,十月間,公孫珣解散了涼州本地兵馬,放回了寧朔將軍張晟部北歸陰山,留公孫越暫時駐紮涼州都督臧州建州事宜,也是稍作威懾之意,又讓太原太守常林代領并州州事後,其人便不等趙雲歸隊,直接引兵約萬眾,南下武都,在散關南面的河池一代屯駐,並故技重施,開始政治誘降起了張魯。

  平心而論,漢中不好打,這地方有山有水有狹道,而且漢中郡治南鄭也是一等一的名城、大城、堅城,再加上張魯本身統治得力,而且還有宗教襄助來迷惑人心,所以一萬人打漢中,韓信來了都是完全有可能崩掉牙的。

  偏偏公孫珣心中正有事,也沒有真的調集大軍動武的意思,不過即便如此,也使得張天師陷入到了一種極度糾結的狀況中……

  首先,人生在世求得啥?

  給劉焉當狗是一說,可給衛將軍當狗不是更好嗎?還能趁機洗白,從一個天師、盜匪、反賊變成正經官員。

  但是問題在於,張魯是個大孝子,而此時張魯親娘卻在綿竹當人質,事實上當了常駐綿竹的劉焉的姘頭,也就是之前從此路過的那個劉范的小媽。想當年張魯之所以能夠割據漢中,首先就是靠他親娘的枕頭風,能夠從劉焉那裡獲得兵權出兵到漢中是如此,擊敗漢中太守後兼併了同行的張修而被劉焉默認也是如此。

  這種情況下,你讓張魯又怎麼好輕易背離益州呢?

  對此,公孫珣在知道實情以後,倒是非常妥帖,他主動往益州派出了剛剛成婚的蔣干蔣子翼,讓他去找劉焉、劉范父子要張天師他娘!不然就要發大兵破蜀的!

  當然了,至於如何繞過漢中發大兵破蜀,公孫珣沒解釋,想來益州那裡,衛將軍的老同僚劉君郎說不定就能心領意會的……

  總之,整個十月中下旬,公孫珣都一直在武都閒坐,然後遙觀東面局勢,部隊也在此處冬營……只是可惜,和漢中有緣的那幾位,楊修楊德祖去了遼東平郭,法正法孝直去了程普麾下,不然一定能有不少樂子。

  「軍中都在幹嗎?」衛將軍公孫珣整日研習太平經之餘,倒是終於關心起了軍務。

  「就是蹴鞠、會操。」龐德立即作答。

  「我怎麼聽說昨日軍中起了衝突,有人鬥毆?」午後陽光之下,一身錦衣,劍袖佩刀的公孫珣稍微起身挪動了一下胯下馬扎,依舊端坐觀看《太平經》不止,儼然不以為意。

  「並無鬥毆一事,否則韓護軍早就處置了,而是在下面起了衝突,便在蹴鞠場上做了了斷,只是因其中一方乃是張文遠將軍,所以不免有些『鬥毆』的嫌疑。主公也知道,此等事於張將軍而言本屬尋常。」龐德認真解釋。「而非要說這件事有什麼稍微不妥之處,那便是這次挨揍的一方乃是趙將軍部……」

  「哦?」

  「趙將軍前日遣一隊騎兵疾速至此來報行程,卻因為劃設趙將軍部將來駐地的事情與張將軍部起了衝突。因為是別部,張將軍不好直接處置,便讓他們上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