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原本就被這番突如其來的爭執弄的有些不安,此時聞言,卻是如釋重負,然後便準備各自離去。

  「元皓去稍微看顧一下公祧,稍作提醒,以免將來一時反應過來,其人多有難承之處。」待眾人起身,公孫珣復又隨口吩咐道。「子伯、義公留下……我有別的事情要說。」

  眾人只是稍微一頓,便各自依言走開。

  「君侯,敢問何事?」待眾人一走,婁圭與韓當便當即拱手相詢。

  「並無他事。」公孫珣認真相對。「只是剛才說到袁紹以袁譚為託付,讓沮授再無阻攔餘地,我卻是想到了昌平那裡……我是不是忘了告訴你們,年關時子衡將至此處?」

  婁圭與韓當各自一怔。

  但很快,率先反應過來的婁圭便問到了一個關鍵:「子衡至此,定公子和夫人將何往?莫非是往長安嗎?又或是遼東?」

  公孫珣立即點頭:「我本意是想讓他們母子往遼東一行,但夫人有信函至此,說是她自往遼東探視我岳父一家即可,幾個孩子卻未必,她有意讓家中其他人全都往長安家母那裡,唯獨阿定卻是望我能親自教導一二,所以讓他隨行子衡至此……」

  「那君侯的意思是什麼?」婁圭愈發謹慎。

  「原本我對此並不在意。」公孫珣坦誠道。「但今日沮公與一事,卻是讓我覺得,若讓阿定隨行子衡在此,對子衡未必是好事,於阿定而言也太早了些,他連束髮都沒有……」

  韓當越聽越怪,終於忍不住插嘴詢問:「君侯,凡你在此,子衡與定公子來便來,何至於什麼好壞?」

  「這便是問題所在了。」公孫珣望著韓當微微笑道。「我意等到春日冰化,廣宗城一擊得手後便不再留在軍中,而是讓子衡以我長史之名為正,你二人為副,三人總督諸軍師、州郡長吏、軍中將尉,統攬河北戰事,滅亡袁紹。」

  「那君侯去哪兒?」韓當怔了許久,方才小心問道。

  「算算時間,彼時正是春耕,我原本就準備回身幽州視察一二的,正好阿定來此,我便帶他去在你們身後四處走一走,見一見什麼才是國之根本。」公孫珣緩緩而答。「你們以為如何?」

  「君侯說了算。」韓當實在是想無所想。「屬下聽命便是……但有屬下在,軍中一定會儘量幫呂長史維持一二,而想來以呂長史的過往威望,軍中諸將應該也不至於有所不服的。」

  「屬下也以為可以。」婁圭稍作思索,也是再度應聲。「但不妨撤去屬下,讓審正南來做這個副手,或許更佳……」

  公孫珣聞言稍有所思,復又微微頷首。

  建安元年臘月,袁紹托魏郡及長子袁譚於都督沮授,然後東走廣宗,匯集安平逢紀、平原崔琰,得軍八萬,卻圍城十餘日至年關而不下。而幾乎是同時,公孫珣也終於等到了自己的長子公孫定與自己的長史呂范,以及隨行的大批糧草、輜重。

  年後,正月初三,衛將軍公孫珣終於不再猶豫,其人於邯鄲城下誓師,發文河北全境,然後全軍六萬眾扔下魏郡,即刻東向,直撲袁紹。

  與此同時,關雲長同樣放棄了對魏郡的進逼,而是扔下少數防守兵力,集中兩萬精銳沿著尚在凌汛的黃河,直撲東郡。

  袁紹得知消息,竟然一時茫然不知所措,以至於在廣宗城數日猶疑不定。

  —————我是快死了的分割線—————

  「昔者漢之微,豪傑並起而爭天下,人各操其所爭之資。蓋二袁以勢,董卓以強,劉表、劉焉、陶謙以授,曹操、劉備、孫堅各挾其智勇之微而不全者也。獨珣以人成事。」——《漢末英雄志》.王粲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m.

  第十三章 漳河連清河

  某種意義上來說,袁紹的猶疑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站在他的角度來看,或戰或退都是可以嘗試的,但又偏偏都有讓人為難之處……

  如果真要打得話,好的一方面是他現在有生力軍,有些許兵力優勢,更重要的是還有地利(剛剛開凍的漳水),足堪一戰;但壞處是,一旦再次發生像梁期一戰那樣的大敗,那他袁紹的局面就會真的一發不可收拾了。

  而如果不冒險,直接扔下廣宗退過清河(河流名,清河郡名稱來由),回到身後的清河郡中,依靠著清河、平原這些地方的數十座城池節節防禦,固然避免了像之前梁期城下一敗塗地的局面,但這麼做無疑是將魏郡、安平國,乃至於河間國整個拱手送出,有將沮授、張頜等等陣營中的河北勢力連皮帶骨、連人帶地整個出賣掉的嫌疑。

  說白了,袁紹還在不肯承認,他是怕了公孫珣,他此番東行根本就是逃竄。而其人一旦自己騙自己,下面的人是沒法子的……真沒法子的。

  這是因為這個封建時代,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人身依附關係上的,地方鄉間中的宗族,軍隊中的部曲制度,文官中的屬吏與徵辟制度,使得下面的人無條件的依附到上一層人身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最後層層遞進來到唯一一個人身上。

  這個人,以前是天子,現在是各地諸侯。

  而袁紹之所以強大,他的『四世三公門多故吏』之所以如此有用,便在於此了……因為這天下間的人物如果想做什麼的話,又不好或者不願自己當那個唯一之人,便會理所當然的尋一個人依附,請他領著大家去做這件事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