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和董昭比,之前的張既算什麼東西呢?

  董公仁身為元從舊人,所謂資歷、官階、功勞、苦勞,甚至感情厚度都擺在那裡,他接手這個職務後,再加上他個人的能力與作風,卻使得這個職務的威脅性大大增加,並天然引起了傳統儒家士大夫出身之人的警惕。

  畢竟,別人倒也罷了,如田豐這些聰明人又如何會被董公仁那張黑臉所蒙蔽?而這其中,田元皓又天然遮擋不住自己的表情罷了。

  「說一說吧!」公孫珣果然大感興趣。「公仁都知道些什麼?」

  「說來倒也簡單,我剛才詢問鄴城中折返的細作才知道,袁紹走前將自家唯一一個過了束髮年紀的兒子,也就是長子袁譚,拜了沮授為師,此番出征,卻是專門將袁譚留在了鄴城城中,執掌車騎將軍府府鑰……」

  「原來如此!」公孫珣面露恍然之色。「袁本初竟然是用一個兒子堵住了沮公與的嘴,沮公與一個正經士人,如何受得了這番動作……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只能說郭圖好手段!」

  「哪裡是郭公則手段高明。」董昭聞言一時嗤笑。「說到底,君侯固然是留出空間來讓郭圖那些人放心爭鬥,可若非袁紹頷首,郭圖如何敢用自家主公的嫡長子來綁著沮授在鄴城等死?就好像剛剛元皓兄所言一般,若非是袁紹自己心生怯意,想東走逃竄,郭圖那些潁川人便是再有手段,又如何能搬動袁紹呢?這件事情,唯一值得感慨的,莫過於以子命換父命,袁本初竟然也能下得去手,著實讓人大開眼界。」

  田豐終於不耐:「董府君,袁紹畏懼東走是在下所言不差,可一碼歸一碼……彼雖敵國,袁譚卻乃是袁本初嫡長子,更是唯一束髮之子,唯一可用之子,袁本初此舉,分明是心思混沌之下沒有看清自己舉止,然後不得已為之,怎麼到了你口中,就好像他刻意將自己長子當成了一件棄物一般?」

  董昭笑而不語。

  「元皓不必過激。」公孫珣也趕緊改顏肅容。「我與公仁非是這個意思,這件事情有兩面性,從軍事上來說固然是袁紹想帶主力逃竄,但從道理上和禮法上來論,其人此舉無論如何都也不能說有負於沮公與了,也足以讓魏郡本地人心安服,甚至有些君臣相得的意思……」

  「君侯何必如此寬宏呢?」董昭也終於肅容反駁。「田軍師不過是和袁紹一樣自己騙自己罷了……袁紹明明是畏懼逃竄,卻騙所有人甚至騙自己說是以攻代守,是要東出魏郡拔出審正南這顆釘子;而田軍師明明心裡清楚是怎麼一回事,卻因為為舊友不值,所以非得給袁紹的舉止安一個道理,好像這麼說了,將來沮公與便能名留青史一般……這麼做,不是自欺欺人嗎?」

  田豐登時覺得胸中一滯,中軍帳中也一時沉悶。

  然而,董昭卻難得發火,居然看都不看田豐,繼續凜然而言:「至於沮公與其人,冀州名士,少懷大志,才智過人,河北幾乎人盡皆知,但其人因為看不起君侯邊郡出身,又自恃才能,以為憑自己一人之力便可顛倒乾坤,逆勢而為,以至於遇人不淑,得此結果,也只能說求仁得仁罷了。妄自為他開脫,看似是為他有所鳴,其實反而是毀了其人唯一可值之物……要在下來說,這種敵國豪傑,正該殺之全其德,覆之挽其志才對!若是過於推崇,那敢問諸君,又將紛紛為天下太平而死者,置於何處?!」

  中軍帳中愈發沉寂,田豐也終於黯然。

  其實,在座的都是天下頂級的聰明人,不用說什麼別的,甚至不用董昭再將袁紹數日前便已把繼室劉夫人與幼子袁尚送往五鹿城的事情說出來,田豐等人心裡也明白……說白了,袁紹此時既然東走,那不管他是不是自己騙自己說要去對付審配,但事實上卻是毫無疑問在逃避公孫珣的重兵和魏郡這個包圍圈,而既然是逃竄,那他留在這裡一個兒子又有什麼用呢?難道不是在潛意識中已經有所取捨了嗎?

  唯獨其人居然捨棄了一個兒子,而且貌似是嫡長子,以嫡長子在儒家觀念中的特殊地位,不免讓所有人都難以想像罷了。

  而沮授,身為一個儒家士大夫,之所以無法再反抗袁紹,也正是這個原因——嫡長子都交給你沮授了,嫡長子都放在鄴城與城池共存亡了,還想怎麼樣?

  再堅持下去,便是對袁紹這個主君的人格侮辱了,更是在否定傳統的儒家價值觀,一個臣子,一個亂世中的私臣,便是讓你送死,有一個主君的繼承人為你陪葬,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去死呢?

  這是這個時代下一個無解的倫理捆縛,哪怕是用最赤裸裸的利益權謀來解釋,也是無解的——父子一體,故父以子代,君臣尊卑,故臣為君死!

  「且不說此事了。」公孫珣跟著想了一圈,半日沒說話,卻又連連搖頭。「事已至此,我覺得可以等袁紹主力部隊東進到廣宗城下,再全力發兵,以免他復又停下,折身回營,諸位以為如何?」

  諸軍師相顧無言,因為這本就是之前所議。

  「那便如此好了。」公孫珣抬手示意。「諸位各回本職,務必安撫軍中將佐,讓他們安心等候,準備在此過年,年後再論兵事……諸君,今時不同往日,袁本初看似是攻,其實是逃;看似氣勢仍在,其實內心已怯,咱們把大局交給審正南,待其人耗掉袁本初這最後一口氣,便發全軍了結河北大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