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既然略有所得所思,程武也不多言,而是在拱手一禮後,同樣匆匆而去,卻是準備趁著鄴城收復,道路暫時通暢,趕緊往蒼亭寫信求教親爹去了。

  一時間,初冬落日,竟然只有沮授一人孤身立在漳水之畔,殘肢斷臂之間,蕭瑟無助……恍惚間,其人再度想起了自家胞弟與愛子,不由一時黯然。

  平心而論,若非他自己心存大志,又自矜才能,想要於亂世中龍鳴於九天,否則何至於今日至親一分為三呢?稍有自責也是尋常心。

  但是,沮授終究是沮授,其人很快恢復了清醒,而且也想的清楚,天下離亂,四海皆戰,如他這般有資格參與一手的,到底還是了不得的人物了,真要是如尋常百姓,乃至於閉門不出的士人,恐怕早就全家死在亂兵之中了。

  鄴城堂堂河北第一重鎮,冀州首府,不也是在一年內被盜匪和敗兵連續劫掠兩次嗎?於軍事大局而言,兩次都迅速奪回,似乎並無嚴重後果,但身為久居鄴城的本地人,沮公與卻是比誰都清楚,到底有多少無辜士女百姓,在兩次亂中死於刀兵之下!

  亂世如此,他一個心存天下自矜有能的士人,又有什麼資格在這裡顧影相憐呢?

  一念至此,沮授也是握緊腰中佩刀,搶在落日之前昂然而去了……夕陽西下,只有被剝去衣甲的殘肢血屍漸漸凍僵於河畔。

  ——————我是演義模式被袁紹打敗的分割線——————

  「建安初年,冬中,珣既破袁紹十萬眾於梁期,威震華夏。前,紹破泰山黃巾數十萬,編制齊略,以作屯田,然秋日得糧,多索為軍用,屯民不得果腹,又有主屯田事曰公孫犢者,貪鄙無度,壓迫過甚,動輒刑殺屯民。及聞袁紹敗,犢所屬屯中有曰管亥者,黃巾舊將也,乃召舊屬泣曰:『昔日降者,以紹為安天下者也,今觀之,喧囂小人也!且冬日凍餓,犢亦暴虐,謂安亦死,亂亦死,則何棄黃天之志?』遂以黃天殺犢為號,起而復亂,聚眾十萬,攻略郡縣,出入泰山內外,而紹不得治。」——《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感謝換家之王大佬的第三萌,拜謝。然後為沉迷遊戲道歉。

  最後繼續推書獻祭……其一,《滿世界的替身使者》,韓娛老作者無面大手子的新書,說起來韓娛作者轉型好像都很成功,除了姬叉……他是特別成功;其二,屋外風吹大佬的新書,《大王令我來巡山》,這位大佬不用說了,歷史大神,這才架空山賊開局,值得期待。

  第十一章 魚困自見水

  公孫珣與袁紹在梁期城外發生直接軍事接觸的那一天,曹操其實距離彼處並不遠,具體來說他當時正在黃河畔和河內張楊一起圍剿流竄中的黑山賊於毒。

  二人配合出色,趁著於毒軍渡河過半的時候突然一起出兵,成功將於毒部分割在大河南北。其中於毒的部屬大部尚在北岸,在號稱白兔的睦固帶領下為張楊所逼降,而於毒本人和他的精銳本部則在死戰之餘倉惶逃入能遙見黃河的胙城,然後被尾隨而來的張、曹二人親自引兵團團圍住。

  到此為止,於毒被半渡而擊,輜重全無,缺衣少食,大部投降之餘本部也多有傷亡,而胙城雖然堅固卻只是個要害小城,本身沒有貯存,根本待不了許久……完全可以說此戰已經塵埃落定。

  但就在這時,一騎自北面而來,帶來了公孫氏與袁氏二十萬眾戰於梁期城下,然後公孫珣一戰而破袁紹,隨即鄴城生亂的情報。

  曹操和張楊都不是什麼有所恃的主,恰恰相反,他們的生死存亡與局勢的平衡息息相關,不然也不會選擇接受袁紹的邀請來幫對方清理後路了。所以,此時驟然聞得袁紹大敗,公孫珣速勝,雖然早就對這個結果有過考量,可依舊輾轉反側,一時難安。

  而翌日,張稚叔率先忍耐不住,直接告辭,引全軍渡河北歸去了,隨即曹孟德在試圖招降於毒未果後也顧不得太多,乾脆扔下對方,自顧自南下陳國……或者說,因為沒了王也沒了相,又被孫文台轉手送給了曹操,說是陳郡也無誤的大本營去了。

  經此一事,於毒死裡逃生,決定率殘部向自己曾經待過許久的泰山進發,尋個出路且不提,另一邊曹孟德引軍南下,沿途卻是思索不定,始終覺得前途迷霧環繞,難以自安。

  一直到了陳郡陳縣,見到束髮出迎的長子曹昂,以及留守文武,其人方才收起那副迷茫姿態,恢復了往日的那副智珠在握的開懷模樣。而得知義兄孫堅派使者前來,說是前方已經攻破宛城,所以準備帶走之前安置在此半年有餘的妻小往南陽安置後,他復又重開筵席,大宴賓客……一則迎客,二則送歸,三則賀勝,四則慰軍,五則慶祝冬至。

  總之,以曹操的脾氣,想要喝酒總能找出來十個八個不重樣理由的,更別說這還是剛剛出兵回來,多日未曾沾酒了,故此眾人也見怪不怪。

  於是乎,宴席大開,雖然多有酒水,卻菜餚乏乏,只是之前公孫珣相贈的火鍋熱湯,放些麵食、肉類,吃多少下多少罷了……這倒是更符合曹操這人喜歡熱鬧卻又簡樸的性格了。

  然而,宴席之間,歡聲笑語之際,忽然又有駐紮在沛縣的心腹大將樂進送來明文信報,說是泰山那邊袁紹的屯田之所發生動亂,有黃巾賊降而復叛,所以專門發函詢問曹操是否要暫停豐沛屯田之地的冬日集訓,以作防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