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要能回去,這有什麼?」田楷只當是對方面子上抹不開,自然不以為然。「伯圭本是衛將軍最親近的弟兄,又如此能戰,依我看,昌平呂長史處,長安衛將軍處,必然會痛快答應……至於說地方,河間北面的易京不正好嗎?一面有易水做屏障,一面背靠幽州,而且那地方還卡在文典身前,天然為幽州東面屏障,咱們把渤海的庫存移過去,再把當地百姓組織起來軍屯……」

  話到此處,田楷忽然醒悟,這恐怕就是公孫瓚打得如意算盤了——他就是想去易縣,進可保持半獨立姿態,退可以回到幽州腹地,而且真要是等到袁紹和公孫珣在河北全面對峙,以這個位置而言,很可能會取代公孫范成為最東側的方面之任。

  一念至此,田楷忍不住瞅了眼一旁一直沒說話的關靖關士起,不用說,這一定是這二人之前仔細商量後的說法了。

  關靖見狀倒也不做遮掩,而是乾脆起身:「田都尉,你與我家主公、衛將軍、蕩寇將軍(公孫范)、寧朔將軍(公孫越),曾經同堂為吏,更是右將軍(趙苞)故吏,這件事情只有你適合去說,反正此事之後你也該去長安謁見一次衛將軍才對……」

  田楷緩緩頷首,因為哪怕公孫瓚的小心思如此明顯,他還是想不到公孫珣有任何拒絕的理由,而且他也確實該去一趟長安了:「事不宜遲,我即刻輕騎去范陽、昌平,若可能,親自去一趟長安去謁見衛將軍……你們在南皮做好準備,若袁軍來勢洶洶,不妨先自行往易京立寨。」

  公孫瓚和關靖齊齊鬆了一口氣。

  話說,公孫珣當然沒有理由拒絕公孫瓚——這倒不是說他想慣著自己這個族兄,而是說等他騰出手來有一萬個法子將那五千突騎拿到手。

  再說了,終究是少年時同屋而眠的族兄,又答應了親娘,既然這廝活著從袁紹手底下回來了,那總不能真偷偷摸摸剁了吧?

  平心而論,公孫度那種事情,做了一次公孫珣就已經後悔了。

  但認可了昌平飛馬來報的方案同時,公孫珣卻也不得不承認,公孫瓚還是給自己惹下了天大的麻煩——這廝仗打的是漂亮,可從戰略角度而言,崩潰的也太快了些。

  「這也太快了!」舊瀆之戰後的二十日,五月下旬,公孫珣望著幾名被匆匆從府中各處公房召來,此時正在傳遞信函的心腹謀士,雖然未曾失態,卻也明顯有些嚴肅起來。「袁本初遲早會席捲河北六郡的,這事我早有準備,但竟然如此之快,多少還是出乎意料,也到底是亂了我的原定方略,諸君以為該如何處置?」

  「巧合意外而已!」田豐連連搖頭蹙眉。「公孫方屬下也曾見過,腐儒罷了;公孫犢我也曾有所聞名,其人在平原,仗著家大業大,恣意妄為,素來無行,這二人確實像是能做出這種事情的人……所以將軍不必掛懷,臨機應變,稍作調整便是。」

  公孫珣緩緩頷首:「既如此,便按照之前議定的說法,若是入秋前袁紹便有入主鄴城的姿態,便讓關雲長先行棄了朝歌,越過魏郡去邯鄲匯合審正南。只是……只是這二人性格一樣剛硬,我忽然有所擔憂二人是否會有所不合……」

  「將軍這話我就不懂了。」田豐冷笑一聲。「之前是將軍對我們說,審正南忠貞無二,關雲長忠義無雙,這二人是你在河北的最大後手,凡事託付給他們便是,如何今日又擔心他們二人會因私廢公,以至於誤了大局呢?若是他們真的忠貞無二,將軍便應該用人不疑,而若是他們真的性格剛硬不合以至於誤事,將軍便該疑人不用。」

  公孫珣不由失笑,卻是撫案而起:「元皓說的對,是我過於失態了,事到如今,還心存疑慮,不免可笑……這樣好了,我親自寫一封信往正南與雲長處,稍微勸慰一二便是。」

  田豐笑而不語。

  此事議定,公孫珣自去寫信,而眾人退出堂去,田豐與諸多本就在衛將軍府中有公房的人也各自離去,倒是戲忠若有所思,心中一動,卻忽然轉道,然後找到了自己鄉人兼好友,那就是那位照例低頭不語的荀攸荀公達。

  「公達以為,君侯此番失態到底是因為何事?」戲忠攔住荀攸,開門見山。

  荀公達不由失笑:「將軍此番其實未見失態吧?不過是事情確實出乎意料,略有不安,人之常情而已。」

  「不安在何處?」將軍府的廊下,戲忠緊追不捨。「我久隨君侯,盡知君侯性情,早年間其人恣意外顯,英氣勃發,後來劉公去世,他歸鄉屯田,復又稍顯鬱郁,可自從討董功成,未央問罪,便宛如撥雲見日一般,重歸昔日英氣,甚至坦蕩更盛,所謂凡事皆可與人言,凡為皆可與人看……今日稍顯不安已然難得。」

  荀攸不由苦笑:「志才何必裝作不知,元皓兄不是上來便解惑了嗎?將軍說袁紹奪河北太快,元皓兄卻答公孫方、公孫犢之事,並稍作安慰,可見君侯非是因為袁紹太速而有所驚,乃是因為同姓反覆而有所疑而已。但這種事情,放在誰身上不會驚疑呢?」

  「原來如此。」戲忠滿臉恍然大悟。「君侯乃是因為同姓背反,稍顯難堪,而元皓兄心知肚明,所以上來便釋疑……」

  荀攸一邊走一邊愈發苦笑。

  「不過袁本初此時一定也不知道,陳國袁氏的嫡長袁渙,剛剛棄了袁術的邀請,轉而接受了豫州刺史劉備的徵辟,舉家往江淮間投奔剛剛去了九江的劉玄德去了。」戲志才一時搖頭。「陳國袁氏和汝南袁氏乃是正經的近支同宗,袁隗、袁基死後,袁渙更是袁紹、袁術、袁遺之外少有的袁氏大人物……公達,你說這些大族出身人物都是怎麼想的?他們難道不知道天下局勢嗎?為何都要紛紛叛離本宗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