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君侯!」

  大概是著急趕路的緣故,明明是冬日間,可從邯鄲城匆忙趕來的沮宗卻滿頭大汗,不過,好在他很快就在已經頗顯整齊的河堤上尋到了公孫珣的身影。「子衡兄讓我告訴君侯,蔡公下午要陪著方伯過來。」

  「算算日子也該來了。」微微的寒風中,公孫珣尚未開口,一旁的婁圭倒是攏著袖子笑言道。「再不來,這功勞便沒他的了。」

  沮宗也是乾笑一聲,卻沒有反駁……不是礙於婁圭更受公孫珣信重,而是說人家婁子伯所言乃是天大的實話,劉焉此行必然是來搶功勞的,此事人盡皆知。

  之前便說了,在農業時代,水利工程的意義無論怎麼高估都不過分,從主持者的政治功績到社會個人評價,從當地的經濟利益到民心士氣,幾乎全都會帶來顯著的提高……所以,劉焉要不來蹭一蹭就怪了!

  而且平心而論,之前公孫珣多次拿人家劉君郎作伐,各種借著對方名號搞事,如今也該人家過來收一收利息了,也算是你來我往,公平交易。

  實際上,除了劉焉以外,這份功勞,註定還要有向栩、董昭,乃至趙王的一份。甚至可以想見,等到了中樞以後,趙忠一定還會再加上趙平的一份,說不定趙平這廝經此一事就能直接一躍成為兩千石太守了。

  宦官子弟嘛!

  但公孫珣卻並沒有感到不忿的意思……沒有必要為此不忿,也不該為此不忿,因為趙國上下、河北士民都知道河是誰修的,中樞那些聰明人也肯定都知道,少不了他那一份的。

  恰恰相反,此時的公孫珣心中泛起的是一絲難以描述的情緒。

  大堤並不是很高,但立在此處,對著因為冬季枯水期而稍顯低矮的河床望去,尤其是其中還有不少密密麻麻的勞動人群,倒也頗顯得高屋建瓴起來。

  婁圭和沮宗立在堤上寒暄談笑了一會,也是注意到了公孫珣的異樣。

  「君侯?」婁子伯試探性的問了一句。

  「什麼?」公孫珣此時方才回過神來。

  「方伯下午就要來了。」婁圭提醒道。「還是稍微做些姿態好些……」

  公孫珣緩緩頷首:「既如此,公祧(沮宗字)去迎接一下吧,再把那些被我禁錮在此處的豪強、閒吏全都帶過去,認真做個樣子。」

  「君侯不去嗎?」沮宗一時好奇。

  「我要換衣服下去搬石頭。」公孫珣從容應道。「親力親為,這才是古名臣的風範……方伯見到也只會稱讚我的。」

  沮宗也是一時失笑……相處久了,他才發現自己暫時投奔的這個君候雖然生氣時很可怕,但平日裡卻也是個有趣之人。很明顯的一個特徵是,這位君候面對幾乎所有『大人物』時,都很難掩飾他不經意流露出的一絲傲慢,而對於『小人物』卻總是在不經意間產生些許不符合他身份的尊重。

  而且,這種傲上而重下並不是基於什麼特定的分類,而是純粹的拿身份高低來判定……換言之,最起碼當這種人的下屬還是很舒服的,因為你總能獲得意料之外的尊重與報酬。

  到此為止,三人一起回身沿著河堤外側往下走去,然後沮宗徑直去尋人,而公孫珣則沿著堤岸去往石料點。婁圭立在河堤下,捻著鬍子想了一下,卻是直接動身追上了自家主公。

  「子伯要來陪我運石料嗎?」公孫珣不以為意道。

  「確有此意。」婁圭昂然答道。「冬日天寒,久不動作,正該發一發汗……」

  公孫珣不以為意,兀自在此處脫下外面的直裾,露出短打扮,然後直接捋起褲腿,徑直和婁子伯一起抬起了區區百來斤的一筐石料。

  漢制,四斤合後世一公斤,百來斤也就是不到三十公斤的樣子。

  呃,這裡必須要辯解一下,這絕不是公孫珣沒力氣,也不是他誠心偷懶,真要是下狠心幹活的話,兩百斤的石料公孫珣一個人都能扛著上大堤,而且照樣健步如飛……只是說,他要照顧那群被他禁錮著的國中權貴們的水平!平日裡一日三個來回,這些人不敢比公孫珣抬的多,但也不敢比他抬的少,偏偏又個個養尊處優沒有太大力氣,這才逼得公孫珣跟著他們作弊!

  說白了,筐子裡只有表面一層是碎石,下面其實多是大塊碎土,而這些筐子都是事先預備好的,還有專人看管……做秀做到這份上,也是丟人現眼!

  然而,就是這區區百來斤石料的筐子,兩個可能是這段河床上最高大壯實的一對年輕人,卻在只運了一趟後就戛然而止。

  「剛才堤上的時候,我見君侯神色有所不渝?」避風的河床里,就在公孫珣傾倒完石料,然後拎起抬筐準備去運第二趟時,婁圭卻是忽然拽住筐子上的繩索,趁機問了出來。「敢問君侯,是工程有什麼不妥,還是對方伯此來有些不滿?」

  「都不是。」公孫珣聞言倒是乾脆放下了手中的抬筐,只是拄著抬槓苦笑搖頭。「只是因為這工程將成,一時胡思亂想,卻不想被子伯看的一清二楚。」

  「工程將成卻為何要胡思亂想?」婁圭拽著抬筐四下打量,也是疑惑不解。「我固然是不懂水利,但自上月初開始,近兩月辛苦,如今大堤漸成,溝渠也漸漸密集,來往之人無論民夫還是權貴多有喜色,原本易陽所屬的那塊沼澤之地也漸漸排空,肉眼可見化為良田……所有人都說,等過完年再來整修一番,這事儼然是要成了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