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因為人人面有喜色,肉眼可見沼澤化為良田,我才對這次工程心生感嘆的。」說著,公孫珣居然真的嘆了一口氣。「子伯,你我之間不必遮掩什麼,別人不清楚,你應該知道,我來趙國做官所求的是什麼?典歷地方的資歷而已,或許還有爭一爭本地民心、人才的意思,然而此番修堤雖說是水到渠成,卻突然覺得有些浪費民力了。」

  「君侯想多了吧?」婁圭心中一動,倒是突然反應過來對方的意思了。「水利不比其他,乃是效用數百載的事物,邯鄲城南的白公渠都沿用了百餘年……便是過些年,天下有所動亂,君侯此番辛苦也不會白費的。」

  「我不是擔憂這個霞堤會荒廢。」公孫珣搖頭言道。「我是剛才在堤上,看到修堤的民夫面露喜色,擔憂這些辛苦修渠的人卻並不能享用自己的辛苦所得……過幾年,真要是如你我所想的那般起了亂象,這些人真能有命在此處種田嗎?而那時,你我又在何處呢?可能庇護此地百姓一二?」

  婁圭一時默然無語,良久方才緩緩搖頭:「君侯還是想錯了!」

  「子伯請言。」公孫珣倒是一如既然的坦誠。

  「君侯,天下將要動亂,你擔憂趙國百姓不能獨善其身,今日再多辛苦將來也會化為泡影,是不是?」

  「不錯。」

  「可是君侯,動亂在前,趙國百姓的辛苦或許有用或許無用且不說,如你這般在此處唉聲嘆氣又有什麼用呢?」

  「……」

  「恕在下直言。」婁子伯難得嚴肅。「我婁圭少年時便覺得這天下要亂,便整日在那裡招攬亡命之徒,以求一番工業,可為什麼見到君侯後卻鞍前馬後,任君侯驅馳呢?難道不是因為我覺得,和我相比,君侯才是那個更有資格平定動亂的人嗎?」

  公孫珣一時默然。

  「至於說如何平定動亂。」婁圭扭頭看向了河堤上陡然出現的刺史儀仗和一堆趙國權貴、名流,卻是面露不屑。「君侯掌一郡之權,建一處霞堤,便使一郡百姓安居樂業,然而天下卻有百郡,所以才會擔心本地百姓……可是,若君侯有朝一日能執掌天下百郡,立百處公學,建百處霞堤,又哪裡會有動亂呢?!」

  「我曉得子伯的意思了。」公孫珣拱手致謝。「這話反過來講,若今日不能使一郡得以安樂,將來又怎麼有資格讓百郡享得安樂呢?」

  言至於此,二人相視一笑,卻是都沒有多說什麼……然而,兩人心中都知道,若是天下不亂,一個邊郡來的小子,憑什麼去執掌百郡的權責呢?

  閹了自己入宮嗎?!

  —————我是能抗兩百斤的分割線—————

  「太祖為邯鄲令,築霞堤於邯鄲北圪蘆河,辟三縣良田五千頃。將成,子伯隨侍太祖於堤上,見士民力夫皆有喜色,乃嘆:『天下將亂而猶不知,霞堤固成,良田固辟,焉有幾日太平享此樂?』太祖不喜,斥曰:『水利百年之事,其人不受此德,子孫固受也!且夫,若天下各處皆有霞堤,使天下寒士俱歡顏,焉能將亂?』子伯慚而退。」——《舊燕書》.卷七十.列傳第二十

  第二十八章 人從河中來

  「文琪真是有古名臣之風啊!」隔著老遠,劉焉便不由捻須而笑。「居然親自擔石負料,壘堤築壩。」

  公孫珣聞言只是看了對方一眼,便繼續與婁圭抬起了一筐百來斤的『石料』,兀自再度往大堤上而去,根本沒有理會對方。

  「哈……」

  劉焉倒也不尷尬,而是仰頭一笑,然後便帶著一堆不敢吭聲的趙國本地豪強與州中官吏等在了石料堆旁。然後一直到公孫珣和婁圭帶著空筐回來以後,這才上前一步搭住了對方的抬槓和繩索。

  「文琪……」

  「使君莫非也要試一試?」公孫珣終於開口,卻是趁勢將抬槓往對方手裡一送,然後不免表情戲謔起來。

  劉君郎登時一滯。

  「為人子者,當為父分憂!」身為孝子,劉范當仁不讓的擼起了袖子。

  「正好賢父子一起。」婁子伯也是一個喜歡討趣之人,居然就把手裡的筐子也順勢交了出來。

  劉范接過筐子,和親爹一樣,登時為之一滯。

  幾名州中吏員見狀面面相覷……他們都是劉焉的屬吏,此情此景自然要趕緊上前解圍。

  然而就在這時,公孫珣卻忽然拉下了臉,並嚴厲斥責起來:「你們這些人,是要敗壞方伯的德行嗎?」

  這些州中吏員心下一驚,然後也是跟著怔在當場。

  「昔日禹聖治水,胼手胼足、身體力行;當日漢武填堤,將軍以下皆負柴、石下河;如今我身為超品的亭侯,也是親力親為,為何到了方伯這裡就要人代行?!」公孫珣言辭愈發激烈,宛如受了什麼委屈一般。「河堤上這麼多人看著,傳出去豈不是要人笑話你家方伯虛偽?」

  時間是午後偏下午時分,按照公孫珣的安排,這個時候的民夫是有資格回工棚喝上一碗小米粥的……陳年小米,稀拉拉的,但即便如此,也是這年頭難得的『福利』……當時公孫珣立在堤上,看到人流如織,個個喜笑顏開,其實就是一群人去工棚領粥。而等到公孫珣兀自與婁圭去抬碎石,並說出那樣一番話,也是趁著左右無人。但如今,一碗粥輕鬆下肚,民夫如蟻,也是各自回來圍觀新來的『大貴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