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了,一隻以公孫珣的義從為主幹,混雜了大量郡卒,還借調了趙王幾乎所有車馬的軍隊,也開始在趙國境內進行有條理的部署與巡邏,聚集了大量民夫的圪蘆河畔更是有著常規的軍事駐紮……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落後的農業社會裡,這種大規模勞役任何時候都蘊含著極大的不穩定因素,必須要嚴加防範。

  不過事實證明,水利工程畢竟是水利工程,作為農業社會中集政治意義、經濟意義和民心工程為一體的集大成者,從最貪鄙的豪強到最愚昧的平民,任何一個非流氓階層都還是願意傾力配合的……因為幾乎每一個正常人都明白,一旦工程完成,他們或多或少都可以從中獲益。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要有一個『強力』之人給所有人信心,讓所有人都相信這個前期耗費巨大的工程可以真的完成,也要讓所有人都相信,此人會在整個工程前後,從付出到收益,都一直保持著一定限度的公正。

  做到這一點,事情自然會水到渠成。

  實際上,公孫珣之前的種種作為,從排除異己到清理治安,從清查田畝、戶口再到建學捐書,固然有他本身的意義,但卻也是為了這一日而作醞釀。又或者說,當他做了那麼多事,對趙國上下的控制力到了如此地步以後,不去嘗試著做一個水利工程反而有些說不過去!

  至於說一旦工程完成……自大禹治水以來,鄭國渠、都江堰、芍陂,各種著名水利工程向來都是一個農業社會的標杆,它代表了神權、道德、功績、財富、威望……如果你能做成一個水利工程,那就意味著你對某地的『統治』已經達到了某種層次。

  當然了,一條小小的圪蘆河,不過是漳河的一條支流,扯的未免有些遠了。

  實際上,圪蘆河的治理方案甚至都沒有涉及到水庫這種高端設計……經過討論和徵詢,公孫珣最終選擇的是沮宗所獻的『霞堤』。

  所謂霞堤,是一種開放式堤岸,就是在修築大堤的同時,主動在大堤上開口子,建立起一條條與河道方向斜向並行的溝渠,從形狀是來看,就好像是給河道長出一條條樹枝一般。

  這種水利設施的特色在於兩點:

  首先,防洪能力極強,驟然到來的洪水會通過對溝渠的倒灌大幅度減緩對兩側主要堤岸的壓力,而大規模降雨以後,也可以通過這種設計讓田地里的內澇迅速通過溝渠得到排解。

  這是針對趙國本地的地理特點設計的,圪蘆河自西向東,從太行山區傾瀉而下,很快就來到平原地帶,水位落差極大,所以山中稍一降雨便容易形成洪峰。

  其次,從工程操作上來說簡單直接,就是整修河道、建立大堤,然後再挖水渠就行了。真操作起來,工程進度幾乎肉眼可見,每一個工程參與者都能隨時看到自己努力的結果,這有助於提高大家積極性,也便於管理者督促管理!

  當然了,或許弄個水庫的效果可能確實更好一些,但架不住公孫珣手裡沒有充足的水利人才……實際上,即便是沮宗的這個方案都不是他自己搞的,而是說他們家族利用自己地頭蛇的優勢從魏郡招攬了一位有黃河防澇經驗的人士,由後者設計完成的,甚至這裡面還得到了審配家中的襄助。

  總而言之吧,隨著冬日的到來,整個趙國開始沸騰了起來。

  不過,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是,當整個趙國上下都在為這項工程而努力的時候,甚至就連蔡邕這種廢物都可以領著一群老頭子裝神弄鬼搞祭祀穩定人心時,始作俑者公孫珣卻陡然發現自己無事可做了。

  他能做什麼呢?

  什麼分段包幹、獎優懲劣之類的法子,上下嘴皮子一碰也就沒了,說出去以後自然有王修、董昭去落實,而且看他們的樣子這些法子也不是什麼新鮮玩意,更像是給自己留面子才假裝點頭稱是的;還有誰誰誰陽奉陰違,說好的糧食沒送到,讓審配拉下臉領著幾個騎士走一遭便是;就算是下游大陸澤有水匪窺探,讓韓當、牽招、楊開這些人去對付也就足夠了……

  然而,就算是沒事做,別人都在河岸上,你公孫珣總不能一直呆在邯鄲城吧?再說了,邯鄲城也有呂范坐鎮啊,也不需要你啊?!

  於是乎,思前想後,公孫珣做了一個讓人沉默無語的事情,他將趙國所有能想到的不安定因素,從那些豪強大戶首領,再到諸如趙平之類的閒人,甚至還有那個張晟,全都叫到了河堤上,然後編成了一個隊,一起搬石料去了。

  是真搬石料去了!

  從公孫珣本人,到郎中令趙平,每天必須要運三次石料到工地上,然後諸如退休郡丞張舒之類的老年人則負責燒水做飯……

  沒有任何一個人提出異議,畢竟孟子都說了,所謂『大禹治水,八年在外,三過家門而不入』,人家李冰修都江堰都累死在了河堤上,你們是個什麼東西,還挑三揀四?!

  再說了,不就是搬石料嗎?一天三趟,從大堤外面搬到裡面,做個樣子而已,純當鍛鍊身體了,要你命了嗎?!最後,大家心裡也都明白,誰不知道公孫縣君把你們這些人叫到一起是便於管制,你不來,是想趁機生亂嗎?!

  所以,居然沒有一個人吭聲!

  而且不得不承認,榜樣的力量的無窮的,據說不僅工地上的民夫大受鼓舞,便是蔡伯喈來看了兩趟以後都準備作文稱讚此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