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邏輯最多是有些偏頗,卻不能說有問題。可是,既想舉孝廉,又想作出事跡來揚名,從而讓人無話可說……那就顯得要求過高了。

  「不知大兄意欲何為呢?」公孫珣本不想多理會這位有大氣運在身的族兄之事,但是,看在對方之前在那個情況下還能想著自己的份上,他也不好裝聾作啞。

  「其實眼前就有一個好機會。」公孫瓚坦然道。「文琪你主意多,不妨為我參詳一二……」

  恐怕這才是今日來找自己的真實緣由,公孫珣心中瞭然,卻依舊面色如常:「大兄請講。」

  「以如今的風氣,想要為天下人所重的話,無外乎是忠、孝二字,孝且不提,忠字還是可以做些文章的!」言罷,公孫瓚卻是打量起了自己族弟的神色。

  果然,公孫珣聞言神色微微一動,卻是不由失笑。

  話說,有漢一代,尤其是後漢,由於所謂二元君主觀的廣泛存在,所謂的『忠』並不全指對國家和天子的忠,很多時候其實是指對自己舉主或者郡守的忠!

  就比如公孫珣自己之前被公車徵召,這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在遼西一戰中展示出了多少軍事才華,更多是因為他當時的行為極度符合這年頭所推崇的價值觀與道德觀。

  想想就明白了,公孫珣當時身上是有遼西郡吏員身份的,那麼面對遼西太守的時候就有一種臣子面對主君的味道,於是乎,他當時為了主君母親而捨生忘死的行為,就有了一種為主君奮死的『忠』字加成。

  這當然是一種極受士大夫們認可的行徑了。

  而回到眼前,把話重新說回來,公孫瓚所效忠的對象,或者說他此時的主君又是誰呢?

  答案正是那個才做了兄弟二人不到數月上司的夏育。這位持節護烏桓校尉,於朝廷命官、別部司馬公孫珣而言只是上司,但於軍中屬吏公孫瓚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主君!

  一念至此,公孫珣扶住自己左臂,勉強壓低身子問道:「大兄此言何意啊?」

  「不瞞文琪。」公孫瓚也壓低身子坦誠道。「我如今乃是那夏育的屬吏,他如今又獲罪在即,而我意,不如棄職隨他檻車去洛陽……你看如何?」

  公孫珣心中一動,卻趕緊搖頭:「大兄想法是對的,但這個主意卻是極為荒謬的!」

  「為何?」公孫瓚不以為然道。「這可是我在此地認識的一個心腹好友給我出的主意,此人端是有些謀略,不輸你那呂范、婁圭……」

  「是何人啊?」公孫珣一臉愕然。

  「姓關名靖字士起……我也不瞞你,此人便是那名棄了符節的軍吏,投到我這裡來了。」

  公孫珣一時愕然。

  「你且說,到底哪裡荒謬?」公孫瓚繼續迫切的問道。「莫非你小子這麼著急報仇嗎?恕我直言,此時報仇不是好時機,一來天下人都盯著他呢,二來但凡有心之人十之八九都能想到是你所為。」

  公孫珣尷尬一笑,卻又趕緊搖頭:「大兄誤會了,我只是覺得這種事情還不夠讓你名揚天下……又不是隨他檻車去日南,去洛陽罷了,能揚什麼名!」

  公孫瓚當即嘆氣:「這倒也是……但我實在是等不及了!」

  「大兄信得過我嗎?」公孫珣忽然幽幽問道。

  「我若信不過你,問你這個作什麼?」公孫瓚聞言不由一怔。「聽你意思,莫非是有別的良策?」

  「我確實有個主意!」公孫珣冷笑道。「大兄不妨先行此謀,再隨他檻車入洛……若是如此,只怕你一旦入洛便能名揚天下。」

  「你速速說來。」公孫瓚當即如百爪撓心。

  「首先一步,今晚大兄入城見咱們侯府君,務必要讓侯府君速速強行索回那些上谷郡兵,然後寧城兵馬空虛,說不定那些烏桓人就會趁機發難,扣押……」

  「不對!」公孫瓚連連搖頭。「這上谷烏桓與遼西烏桓不同,這邊都是在塞內繁衍生息數代的,還是曉得輕重的,他們個個精明如鬼……兵馬已經葬送了,哪裡會為了已經沒了的事物而扣押一位兩千石?!他們如此折騰不過是為了求財!」

  「那便花錢請他們扣押便是!」公孫珣不以為然道。「你也說了,他們不就是求財嗎?找個鬧得最凶,膽子膽大的烏桓頭人,許他個五百萬錢,看他不動心?!」

  「做戲?!」公孫瓚一臉愕然。

  「然也!」

  「你……嬸娘掏錢?」

  「瞧大兄說的,都已為你掏了婚禮錢、房子錢,還不能為你掏點孝廉錢嗎?」

  「孝廉錢……屆時,我便奮起勇力將這些人攆走?」

  「非也!」公孫珣再度正色搖頭。「大兄應該跪下,自請以身代之!」

  「那五百萬錢想來便是贖我的了?」公孫瓚終於恍然。

  「大兄明鑑!」

  「如此甚佳……只是五百萬錢終究太多。」公孫瓚忽然有些不好意思。

  「大兄想哪裡去了?」公孫珣依舊正色。「一群蠻夷,犯上作亂,我身為軍司馬難道不該設計平叛嗎?而我本部俱為精銳,咱們找個僻靜的地方贖人,等大兄平安回來,我便一鼓作氣把錢奪回來便是!到時候正好還能震懾一下這群不知死活的烏桓狗!」

  「……」

  「如何?」

  「文琪真的善謀,比那關士起強太多。」公孫瓚愈發佩服自己這個族弟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