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領著眾人往外查探,卻是不由失笑:「說子伯子伯便至,而且大兄居然也來了……」

  「文琪!」有些人只要一出場,總會是最引人矚目的那個,而公孫瓚儼然就是這種人,他的容貌、體格、嗓門真真是讓其他人都無話可說。「又讓你做成了一件好大事!而且傷勢看來是無恙了?」

  「總算是活下來了!倒是大兄你……」公孫珣本想笑言一句對方運氣不佳,又沒撈到機會,但此話終究不好在外面講,便老老實實改了口。「大兄你親自過來,可是那夏公有了交代?」

  「哪裡來的交代?」聽到這麼一句隨口而來的問話,公孫瓚卻是不由一聲長嘆:「大軍出塞僅數日,就十存六七大敗而回,如此情形,他還能有什麼言語?不瞞你說,我此番也不是專門和這婁子伯一起過來找你的,而是被遣到沮陽與我岳父送信,恰好順路罷了……」

  「且慢慢來說。」公孫珣也想聽聽具體情形,便當及邀請對方在此處暫駐。「既然大兄都已經到了這沮陽城外,那就不急於一時,你我兄弟正該說些話。」

  「這倒也是。」公孫瓚微微頷首。「正該說些話。」

  這二人要講話,其餘眾人自然知趣躲開,而少傾片刻,又有人迅速送來兩個馬扎,於是兄弟二人便在這營中一處樹蔭下坐下來慢慢交談。而一直到此時,公孫珣才算是知曉了那邊的具體情況。

  其實,軍情倒也罷了,大致上都還如公孫珣所想的那樣……當日晚間檀石槐便急行軍抓住了漢軍主力的尾巴,使得漢軍損失慘重,而等彈汗山大火一起,鮮卑人紛紛撤退,這才給了漢軍喘息之機,得以回師高柳塞。

  然而,真正有意思的訊息卻不僅僅限於軍情……比如說,夏育臨陣失節!

  「文琪不曉得。」公孫瓚冷笑道。「雖然大家眾口一詞都說那護節的軍吏是戰死了,可實際上,我入塞後分明是親眼見到了那人的……看此人意思,怕是只準備躲一躲而已。」

  「此事竟然無人匯報夏公嗎?」公孫珣好奇問道。

  「此時誰會理會這個?」公孫瓚昂然反問道。「戰敗失節,這夏育的下場十之八九是要檻車入洛,然後貶為庶人的,而此番戰敗,死傷不少,軍中上下多少都有些心存怨氣。既然如此,何苦為此等人物再平白賠上一個袍澤性命?而且再說了,莫非去告發了此人,便能尋回符節嗎?」

  「我原本以為他只會降職。」公孫珣連連搖頭,也是不再糾結此事。「卻沒想到還出了這種事情,大兄說的不錯,此番這夏育怕是要被直接貶為庶人了。」

  「所謂牆倒眾人推。」公孫瓚復又嘆道。「你知道你派去的那婁圭為何見不到他人嗎?」

  「願聞其詳。」

  「剛一入高柳塞,代郡的王太守就以失節的由頭直接將本郡郡兵給奪了回去,用來充實邊防……」

  「這倒也怪不得王太守。」

  「而等回到了寧城,那些烏桓部族的頭人也是整日鬧事……」

  「雖說蠻夷可惡,但這一次還真不能說這些烏桓人是在無理取鬧……咱們在遼西多年和烏桓人打交道,難道還不曉得這些頭人的根底?他們個個都把部署當做私產,如今賠了那麼多家產,自然是想要回來。」

  「誰說不是呢?」公孫瓚嗤笑道。「其實就連烏桓人也曉得他要倒了,所以個個都不怕他。而於那夏育來說,此番折損那麼多兵力,王太守又帶走了代郡的郡卒,所以他本人更是無力施為……不瞞你說,他今日讓我來沮陽不是為了別的,乃是要我給我岳父送信,希望我岳父不要學王太守那般如此快的收走郡卒。」

  「這不是痴人說夢嗎?」太陽西斜,樹蔭移動,公孫珣扶著因為被陽光照射而有些知覺的左臂,一臉的不以為然。「我來沮陽幾日,也見了我們侯府君兩次,看的清楚,他對邊防一事應該是憂心忡忡的,大兄這次來怕要兩面不討好!」

  「誰說不是呢?」公孫瓚聞言愈發麵色不善。「不過我也是倒霉,居然瞎了眼入了他的幕中做屬吏……文琪你不曉得,那日傍晚臧旻遣自己的義從孫堅去告知軍情,我求他派一個信使去告知你,他反而……也罷,此事你自己去問那婁子伯好了,此人在寧城兩日,應該已經打聽清楚了。」

  這話裡面的信息太多,公孫珣怔了一刻方才領會:「多謝大兄美意了……所以,這便是夏育沒有遣人來,索還他中軍的緣故嗎?他已經曉得我是不會給他的了?」

  「我估計是如此了……將心比心,我也不信你能忍下此事的!」

  「……」

  「且不說這個。」公孫瓚忽然又問道。「還有一事,文琪可有什麼能教我的嗎?這兩年時間我為了求個出身四處打轉,結果卻一事無成……」

  這是個老話題了,於是公孫珣當即也舊事重提:「大兄不如回遼西穩妥,畢竟那裡一年一個孝廉,我寫信去求岳父,總有你一個出處……」

  「我曉得你的意思。」公孫瓚連連搖頭。「想要舉孝廉確實也須回原籍。可是,經過這一次我也是看明白了,若是沒有什麼事跡和名聲,即便是強行舉了孝廉,只怕日後的仕途也困難……就好像你,若非當日在遼西作下那種名動天下的事情,又怎麼會得那并州方伯如此看重?而若非是得了方伯的支持,你又怎麼會有如此精銳的兵馬在彈汗山那邊死中求活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