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這話,捧著酒杯的公孫珣也不由失笑……沒錯,不管如何,無論是自己的認識還是自家老娘的剖析,都表明這大漢,甚至於隨後百年的北地軍閥,都能對周圍異族保持壓制。所以這一仗,便是有些倉促,便是并州這裡有些不對味,那想來總體大局上也不至於會有太多閃失的。

  甚至那『請託』大宦官王甫為將的田晏,本身也是大漢僅存的一代名將,他和夏育都是涼州三明中段熲的麾下最出色的將領,正如董卓之於張奐一般。而且,不久前公孫珣還得到消息,臧旻那裡大概是覺得自己手裡沒有足夠的心腹漢軍壓陣,竟然把在下邳那邊當縣丞的故吏,江東猛虎孫堅孫文台給叫來了!

  後者前些日子剛剛帶著幾百個江淮遊俠來到了西河……話說,公孫珣這時候才隱約反應過來,為什麼韓當和程普這哥倆能與孫堅有交集了,不是這倆人去了南方,而是那隻江東的老虎居然來過燕代之地!

  總之吧,拋開這些人的人品、來路什麼的不提,現在的情況是,田晏、臧旻、夏育三位宿將兵分三路,董卓以并州刺史的身份在并州壓陣,劉虞以幽州刺史的身份在幽州壓陣,而且軍中還有孫堅、公孫瓚、韓當、程普等等大氣運的豪傑……如此陣容,配合著一萬多幽并漢軍精銳,一萬多烏桓、匈奴突騎,後面還有整個大漢做支撐,去打距離邊防線只有三百里的一個彈汗山。

  這……怎麼看都沒理由輸掉吧?

  最起碼以公孫珣的理解是輸不掉的。故此,他便舉起酒杯一飲而盡,就當笑納了對方的好意。

  而飲完送行酒,回頭看了看身後整列完畢,旗幟、鎧甲俱皆分明的六七百部屬,剛準備動身的公孫珣卻又忽然想起一事,便重新回過頭來:「郭府君,還有一事想要拜託你。」

  「儘管講來。」郭縕不以為意道。

  「不瞞府君。」公孫珣正色道。「我部中有三一之數俱取自於五原移民,他們之前所居的地方毗鄰我部軍營,我部在時自然無憂,可如今我們去了高柳,而匈奴人卻要來此……」

  「文琪想要如何?」郭縕微微蹙額問道。

  「郭府君,」公孫珣指了指一旁的平城道。「這些人原本不過千人,我帶走了一二百青壯,之前徵發徭役時又逃了數百人,如今也不過就是數百婦孺而已……我聽說平城那邊之前因為逃避徭役也空出了很多房子,不知道能不能讓他們分散移居到平城城內,妥善安置呢?」

  「若只有幾百婦孺,此事倒也容易。」郭縕嘆道。「全都交給我便是。」

  「多謝府君了。」公孫珣誠心一揖。

  「這本就是我這個太守的職責。」郭縕無奈搖頭道。「倒是司馬這邊,我之前就聽人說,你在此地一年,愈發顯出仁義之心了。」

  公孫珣也是微微搖頭,然後再度躬身行禮,就此正式拜別了郭縕與平城,轉身朝著數十里外的高柳塞(後世山西陽高)去了。

  高柳塞與高柳縣,並非是一回事,高柳縣乃是代郡郡治,而高柳塞則特指緊挨著高柳縣的長城要塞,直面鮮卑王庭彈汗山,乃是是幽州最西部的軍事重鎮。

  話說,從這一點上來看,有漢一代,軍事上終究還是不虛的,無論是遼西的郡治陽樂城,還是著代郡的郡治高柳城,都是首當其衝的軍事要地,頗有幾分郡守守國門的味道。

  公孫珣這邊帶著六七百人從平城出發,全程都沿著長城內沿行進,由於道路通暢、沿途安全,中間只歇了一晚上,第二日中午就從容到達了高柳塞……而在這裡,他居然在迎接自己的人中見到了兩個闊別已久的面孔。

  「大兄!」

  公孫珣肯定沒有蛋疼的去擺什麼官譜,實際上,他在見到公孫瓚的第一時間就直接下馬迎了上去。「大兄為何在此處?」

  「我可不像文琪你這麼年輕就配上官印了。」公孫瓚看了一眼自己族弟身上的黒綬銅印,忍不住連連感慨。「所以思前想後,終於還是去投了夏公,如今乃是夏公軍中屬吏,剛入幕中兩三日而已……他聽說你是我族弟,就讓我來迎你!」

  公孫珣先是連連點頭,然後又趕緊安慰了幾句:「大兄也不必在意,千石到兩千石,指不定要有多少年的宦海沉浮呢,我不過先行一步,等大兄你有了正途,終究會趕上來的。」

  「希望如此吧!」公孫瓚嘴上如此謙虛,但卻掩飾不住自己那一臉的躍躍欲試。「不管如何,這一戰我絕不會再錯過去了。」

  「大兄必然能立下殊勛!」

  「承文琪的吉言了。」

  言罷,兄弟二人不禁相視大笑。

  話說,這倆人真不是在客套,更不是在暗含嫉恨笑裡藏刀。實際上,原本這哥倆在遼西和洛陽的時候還是有這麼一點若有若無的競爭意味的(公孫越都能看的出來),但等到真正成了年,離開家鄉,以官吏的身份在外地廝混起來以後,他們才紛紛意識到,如果沒有真正靠的住的人相互支持,那麼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都是難上加難的。

  更別說了,以此時二人的目光看過去,天下這麼大,難道還容不下一個公孫珣和一個公孫瓚嗎?便是公孫珣心中知曉的更多,那也是隱隱盼著對方撐得更久一點才更好吧?

  而和公孫瓚見過禮以後,公孫珣卻又看向了對方身後的一人,不過卻不禁掛上了一絲古怪的笑意:「婁圭,你又為何在此處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