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稟少君。」一年多不見,這婁圭也蓄起了鬍子,顯得明顯成熟了不少,只見他微微拱手道。「主母聽說你要出塞作戰,又曉得你身邊乏人,而我婁子伯又恰恰善於臨陣指畫,便將我遣過來在此處候著……」

  聽到此話,韓當與程普不禁面面相覷,卻也懶得多言,而呂范氣度極佳,根本不以為意……至於公孫珣,看在對方那句少君與主母的稱呼上,權且原諒對方了。

  「你家的帳房。」公孫瓚完全不曉得此人來歷,只是礙於義務插了句嘴。「嬸娘派人送來的,說是讓他幫你管個後勤什麼的……我如今也是看出來了,想要做事終究是需要收攏一些人手。」

  「大兄夾帶中想來如今也有不少人物了?」公孫珣不禁一怔。

  「我一個軍中屬吏,哪來的夾帶裝人?」公孫瓚不以為然道。「不過這一年多確實在燕代一地結識了不少豪傑人物,且等我像你這般帶綬佩印以後再行招募。」

  公孫珣連連頷首。

  「不說這些了。」公孫瓚繼續說道。「這要塞中我已經給你騰好了,現成的營房,讓子衡與義公他們忙活便是,你且輕騎隨我去拜會夏公!」

  公孫珣再度頷首不及……話說,夏育的駐地就在寧城,位於代郡與上谷郡的交界處,距離高柳不過數十里路,輕騎前往完全就是一個下午的事情,跟之前在并州往西河送個信都要好幾天根本不是一回事。而此時自己剛剛正式被劃撥過來,公文什麼的且不提,大戰在即,總得見見自己的主將吧?

  於是乎,公孫珣不顧辛苦,卻是再度啟程,隨自己族兄去見那持節的護烏桓校尉夏育去了。

  「夏公本部其實也沒有多少漢軍,不過兩千餘步騎,加上你那一部,勉強三千漢軍。」

  「這也太少了點吧?」

  「所以說,這次出塞,還是要徵召大量烏桓突騎才能成行,而上谷烏桓與遼西烏桓也有些不同,他們生活在塞內,更加漢化,也更加溫順。」

  「準備徵召多少呢?」

  「不好說,中樞的命令已經下了,出塞在即,可烏桓人和夏公卻還沒談妥,主要是賞賜沒有到位的緣故,所以他們現在只願意出四千突騎,而夏公希望他們能出七千,乃至於九千突騎……」

  「這明顯過了,上谷烏桓勉強九千餘落,這是出塞攻擊戰,又不是防守戰,一落一騎……」

  「文琪和我想的類似,我估計最終也就是五千烏桓突騎的樣子。」

  「不少了……相比較漢軍而言,還是有些多了,一旦出塞,這能壓得住嗎?」

  「我在校尉府接觸公文,看夏公的意思很可能還會徵調上谷、代郡兩郡的精銳郡卒。」

  「多少?」

  「每郡兩千。」

  「如此豈不是邊防空虛?」

  「都出塞了,還在乎什麼邊防空虛?」

  「如此倒也是。」

  「……」

  「……」

  「寧城這裡,夏公基本上已經能一言九鼎,而幽州刺史劉公也頗為和善,一方面很少過問這邊的軍務,另一方面錢糧卻是一點都不會少的……唯一麻煩的是代郡太守王澤王季道,此人與我們侯太守一起以『知軍務』調來的,但他仗著自己是并州名門,本人是天下名士,三番五次的和夏公別著來。」

  「王澤出身太原王氏,他和他兄長當年靠黨人領袖郭林宗的協助才得以揚名天下,如今的局勢下他要是能對夏公有好臉色就怪了!」來到寧城城內,公孫珣不禁隨自己大兄放緩了速度。

  「誰說不是呢?」公孫瓚也是搖頭。「文琪,我與你私下說一聲……我雖然只來這位夏公帳下區區數日,卻也看出了一點門道,此人治兵打仗雖然堪稱宿將,但於政爭一路,根本不入流……那王澤之事,之前一鬧出來我岳父就與我說了根底,但是一直到現在這夏公都還搞不清楚人家為什麼跟他對著來呢!」

  「這種人遲早要出禍事!」公孫珣壓低聲音答道。「打完這一仗,弄個出身後,你我兄弟趕緊離了他才對!」

  「正是如此……前面就是夏公的校尉府了,小心他的親軍義從隊長高衡高玄卿,就是那個五短身材的,此人與我有隙,甚至一度拔刀對峙……不過沒辦法,此人頗有幾分勇力,手下又有百十個從渤海跟過來的遊俠,你不來之前,我手中無兵,還正愁如何壓他一頭呢!」

  公孫珣聞言冷笑不語,只見他先把綬印往腰間一藏,然後徑直加速打馬上前。

  公孫瓚不由失笑,卻是慢悠悠的跟在了後面,一直等到前面發生了馬匹撞人、爭吵,然後自己那位族弟一鞭子抽到了高玄卿臉上以後,他才忙不迭的趕到了現場。

  「所以,」那高衡捂著臉壓著火氣問道。「這位千石的別部司馬便是伯圭兄的族弟了?」

  「然也!」

  「來此處是奉命謁見夏公?」

  「然也!」

  「一時失手撞到了我,然後是我高玄卿仗著人多勢眾,不識抬舉想要訛他?」

  「不是嗎?」公孫瓚忽然厲聲喝問道,聲音震得半條街都聽得清清楚楚。「你剛才還想拔刀呢!不知道軍中階級何在?!」

  高衡當然不會說自己一開始沒看到對方的印綬,這不是他的脾氣,但如此一來,卻也無話可說了,只好一時間在圍觀的軍士、吏員的目光下漲的滿臉通紅。




章節目錄